韓秀英 趙亞偉 陳劉胤
習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好老師的標準,即"四有"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在"四有"教師的規范性標準指引下,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師德修養。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于教師。 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則是教育之魂。要想成為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就必須有良好的師德,就必須熱愛學生,以身作則、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家長滿意、人民放心。
一、提高政治覺悟,堅定政治方向
面對突發疫情,作為一名黨員,除了響應國家防護策略,做好自己的防護,還參加了社區防疫志愿者,先后3次參加疫情排查、小區值班任務,圓滿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作為一名教師,提高政治覺悟,堅定政治方向尤為重要。習總書記先后在多種場合向教師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與“四個相統一”的要求,全方位的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對當代師德內涵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本人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思想端正,師德高尚;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牢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教書育人視為教師的光榮職責與神圣使命,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傳道受業解惑者。工作中與同事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二、加強師德學習,潛心教書育人
疫情期間,做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延慶區教委,教科研中心倡導下,體育教師行動起來,為學生提供趣味練習小視頻,積極制定居家練習計劃、自制美篇帶動學生一起練習,制定體能練習內容,讓每位同學都運動起來,使學生身心健康并順利度過延期開學。健康是生活的本錢,讓我們眾志成城抵抗疫情。“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知識,而且要塑造學生的人格。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明道”“信道”“傳道”。立師德是教師的終生之責。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將外在規范要求內化為道德觀念和自覺行動,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彰顯新時代的師德風采。要堅定信念,鍛造師德之魂。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教書育人的使命,要以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作為人生的坐標,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政治方向。
三、認真負責,是師德修養的保障
教師以教學為主。要讓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如一地維持對學習的熱情,需要教師源源不斷地帶給學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演員,靠演技征服觀眾;球員,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業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學習成績。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社會,作為學生成長的領路人,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時刻保持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現代教育需要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上知天文,下識地理”、風趣幽默的老師,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努力鉆研教學業務;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俗話說:聞道有先后。教師一定要做先聞先知者,認真備好課、上好課,踏踏實實做好教師應該做的教學常規工作,認認真真履行好教師應盡的職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在教育教學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四、樂于奉獻 體現師德風范
人們之所以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是因為蠟燭、春蠶有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我們身邊的白衣天使逆行而上感人事跡,多少個白晝,你們戰斗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多少個夜晚,你們與死神和病魔抗爭,治療時是醫生的臂膀,巡視時是患者的親戚,監護時是健康的使者,搶救時是生命的衛士,精湛技藝讓死神戰栗,微笑服務獻出真情愛意,救死扶傷燃起生命之火,保健預防使千家萬戶康益。學習我們身邊的十大教育人物,他們中有的潛心學海、專心教研,有的身處逆境、不屈不撓,有的不知疲憊、勇挑重擔,有的以校為家、愛生如子,有的扎根山區、矢志不移,有的身殘志堅、執著追求,有的堅守忠貞、永不懈怠。他們以師者最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身體力行,完美地詮釋了一個當代人民教師的神圣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舉措,不正是源于他們具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茍,即使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滿意而滿意,以學生快樂而快樂,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進動力。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與重擔。因此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家國情懷,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利用三尺講臺,加強學生的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媯川文化等的教育,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
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走向新時代,做最美教師,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