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忠
一、前言
隨著社會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五育并舉”深入人心。當前形勢下,“體”是帶給我們最大困擾的,學生的體質水平不高,運動能力不強,肥胖現狀突出,成為了當前討論的熱點話題。體育中考的實行,促使體育教學、訓練成為了家長、學校重點關注的教學模塊。如何切實有效的提高當代中學生的體質水平、增強運動能力成為了初中體育探討的不衰課題。體育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學生主要通過身體練習來發展運動能力,培養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從事身體練習必然要承受運動負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掌握運動技能和增強體能素質的效果,進而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所以,運動負荷是提高學生體能和技能水平的根本保證,是衡量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運動負荷是指運動而導致人體生理組織發生的應激變量。運動量是指運動員在一段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影響運動量的因素有兩個,即運動強度和運動次數[[]]。運動負荷不能非常直觀的去描述,但是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可以非常清晰的去量化,運動量是運動負荷的外在表現,運動負荷是運動量對人體機能的應激承受能力。同一運動量對不同個體產生的運動負荷是不同的;同一運動量對不同狀態下的個體產生的運動負荷也不一樣;在負荷保持在一定范圍的條件下時,機體的應激以及隨之產生的一系列變化也會保持在一個適度的范圍內。當負荷超過了一定的范圍,超出了機體最大承受能力時,便會產生劣變現象,身體機能就會受到損傷。因此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精準把握運動負荷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目的
筆者在帶領初三年級備戰體育中考過程中,在分層次教學的基礎上,嘗試將運動負荷根據學生體測成績進行層次性劃分,并進行實踐逐步完善,論證了“層次性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中的實用性。本文旨在為執教一線的同仁提供實踐參考,為備戰體育中考的學子提供助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2.訪談法;3.數據分析法;4.觀察法。
四、實施與分析
1.層次性運動負荷
通過中國知網輸入“層次性運動負荷”進行檢索,未發現相關文獻。《如何把控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動負荷》一文中指出運動負荷的層次性是根據實際和客觀規律逐步加大和減弱,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運動訓練學》中提到: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隨著運動員生物年齡的增長和競技能力與運動成績的提高,通常需要相應的加大負荷的強度,但這一變化必須循序漸進地實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循序漸進的增加負荷,有四種基本形式:直線式、階梯式、波浪式和跳躍式。本文提出的“層次性運動負荷”與二者有相通之處,卻又有本質區別。
2.以男子1000M為例
筆者根據學生體質監測1000M的成績,以10分為一個單位將60名學生劃分為5個層次:不及格、60-70分、70-80分、80-90分、90分以上。課堂練習內容為定速定距跑,將運動負荷設置為對應的5個層次(在熟悉學情的情況下、250m操場為例):100s/圈×10、90s/圈×11、90s/圈×12、80s/圈×12、70s/圈×13。學生根據1000M測試成績選擇相應的隊伍進行耐力練習(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越級嘗試或降級恢復)。
3.效果分析
(1)動機激勵
“層次性運動負荷”的安排,讓學生對自身運動能力有直觀、精確的定位,不同個體之間可以根據所處層次判斷相應運動能力的高低。高水平群體的榜樣引領,使個體于無形中產生較量,從而激勵學生高效的完成訓練任務,提高運動能力。
(2)運動安全
日常生活中,學生的身體狀態或參加其他活動會直接影響到體育課堂中的體力輸出,一成不變的層次劃分可能會造成運動負荷過量。“層次性運動負荷”要求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越級挑戰或降級恢復等動態調整,完成相應的練習任務。即實現了學生體育課堂的自主性,確保了正常的體能恢復,同時也提高了練習的安全系數。
(3)操作簡單,便于執行
一線體育教師的滿工作量一般為4個班級。在體考備考期,“層次性運動負荷”的實施是用同一標準劃分所有個體,減少了每堂課的分層環節,節省課上時間,減輕教師負擔。個體只需要清楚體測成績和負荷安排就可以自主練習,相較于整個班級來講,將班級成員按照一定層次劃分成小群體,精兵簡政,在教學指導與學練評價上更具有針對性,而且相同層次的學生在群體意識的約束、影響下可以更自覺的遵守課堂紀律,相互監督、相互鼓勵輕松地完成練習任務。
五、結論與建議
“層次性運動負荷”是筆者在體育中考備考課堂中的一次嘗試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經過多次調整練習負荷和形式,在50米跑、立定跳遠、800米/1000米項目上學生的運動成績提升明顯。但在操作流程、形式上還需要改進,鑒于此提幾點建議。
1.把握學情,動態調整
對學生運動負荷的精準劃分是建立在透徹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特殊體質、遺傳病史的學生要做到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以免出現教學事故。
2.根據項目,多維度分層
“層次性運動負荷”在運用前期,需要根據每個專項分別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為例,應該以單項成績作為劃分的依據,不同課堂內容,學生的層次分組是不同的。
3.變換形式,激發興趣
體育中考備考,學生不僅有身體負荷,心理同樣承受一定的負荷。變換練習的形式,激發運動興趣,減輕機體和心理的疲勞感。在體能恢復的同時,要注意學生心理方面的調節。
4.積極反饋,適時評價
教師要周期性的安排達標測試,給學生以真實的結果反饋,便于學生進行層次定位;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精神狀態,客觀、認真的對練習情況進行評價,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練習動機,提高學練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