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洪
新課程標準指出:“充分利用體育資源,充實和更新體育課程內容,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體育新課程實施的一個亮點,那就是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它有助于彌補體育教學條件的不足,有助于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通過轉換視覺和思維方式,發揮創造力,結合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器材特點,充分挖掘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因地制宜地開發體育器材資源,自制簡易的器材加以合理運用,就能給學校體育教學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鍛煉的積極性。所以,我們不妨從身邊去找,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身邊的世界真豐富:報紙、塑料棒、繩子、皮筋、小瓶子、輪胎等等一些廢舊小物件,只要把這些引入體育課,讓它們發揮出“一物多用、舊物新生”的作用,我想,體育課帶給學生的樂趣必定是無窮無盡的。
一、一物多用,有效地解決了器材匱乏的困境局面
在我們以往的體育課的教學中,經常有些老師抱怨器材少、場地小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因此有些體育課堂也就“順理成章”的因無器材、無場地而上成了“放羊”課。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數不勝舉,比如:跳繩、沙包、毽子、廢舊的輪胎、編織袋、空的礦泉水瓶等等都可以以其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身份進入我們的課堂。就我個人來講,我曾經用玲瓏球、塑料棒、輪胎、手持靶、繩、毽、投擲靶、一拉罐、踏板等做過課,由于教具新穎、教法多變,學生充滿好奇,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肯去尋找、肯去鉆研、大膽實踐,那我們身邊的資源都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體育教材,而且,還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特色項目。
二、一物多用,有效的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教學密度
體育課堂中,如何利用這40分鐘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的體質,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回想以前體育課的練習形式,有幾個學生、十幾個學生、甚至幾十個學生共同練習一件器材,例如跳箱、跳高、跳遠、跳山羊、單杠等項目,人均練習兩三次都不能保證,練習時間人平均不過幾秒鐘,可謂把學生上體育課變成了“看”體育課。一節課中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練習時間、次數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實踐中的“一物多用”貫穿整個課堂。并以其多變的“面孔”呈現在教學的不同環節,首先節省了器材的布置時間,其次節省了人力物力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頻繁的隊伍調動,沒有頻繁的場地的布置,這使得學生有了充足的學習時間,從而使得學生的鍛煉密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三、一物多用,消除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場地、器材在我們體育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是安全事故多發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以往在我們的體育課上,常常有一些隨意擺放的大中型體育器材,在課中只要你稍不留神,一些調皮的學生就有可能到那些器材身邊“找麻煩”。所以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并不一定是器材多課就上的好,在安排器材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慎重的考慮,既要考慮器材在課堂上的作用,又要考慮器材存在的安全隱患。課中可用可不用、利用率不高的器材,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用手中現有的器材去代替。所以,在體育課上要因地制宜地做到“一物多用”,充分發揮器材的“一物多用”。幾年來,我們先后進行了十余種小器材教學實驗研討,研制了幾十種小器材,如玲瓏球、手持靶、投擲靶等。總之,體育小器材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巧利用、多開發,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安全,豐富體育活動內容。
四、一物多用,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樂學、愛學。在我們已往的教學過程中,基本是有老師設定好教學思路,為學生鋪好路讓學生順著老師鋪的路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并沒有太多的自由,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老師手里。實踐中“一物多用”的體育課,教師完全可以把主動權放給了學生,通過精煉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去思考、去合作。
五、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
在我們以往的體育課上,尤其是公開課或優質課的評選,有些老師往往熱衷于使用多器材,覺得器材越多,課會上得越熱鬧。但是,對于器材的利用率,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我認為,提高器材在一節課上的利用率,應該是我們今后努力鉆研的方向。
六、一物多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體育課要想因地制宜地做到一物多用,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精心教學。從“一物多用”得到啟示,體育課上只用一種教具,完全可以設計出多種活動內容。還拿我上的公開課來說吧,一個小小編織袋貫穿全課,在準備部分我把它卷成筒,當做接力棒進行傳棒熱身跑,把它平鋪在地上做腳踏墊,在的士高舞曲的伴奏下進行校園模仿操。基本部分把它用皮套扎成球進行投擲練習,讓學生展開想象創編各種圖形進行跳躍。結束部分坐在編織袋上進行肢體放松。整個教學過程多是語言的引導,放手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合作比賽,使學生的身心始終處在愉悅狀態,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即掌握了投擲的技能,又鍛煉了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物多用、舊物新生”讓我們的體育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可見,我們身邊的資源皆可利用。然而,要想物盡其用,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多用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去探究、去嘗試。相信,只要有心,因陋就簡,創造條件讓體育課堂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