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思維形象,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根據新課標提出音樂審美這一課程性質,小學音樂教材中加入了許多提高音樂綜合性的相關元素,舞蹈便是其中一項。
一、小學《音樂》(二年級)中舞蹈元素呈現研究
在現行使用的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中,以二年級全冊為例,我們不難發現舞蹈元素以豐富的形式融入其中,并且在《教師用書》中的“教學建議”中也有涉及,對于個別舞蹈性較強的作品,還有細致的動作描述。
二、音樂與舞蹈教學整合階段性教學探索
(一)表達、豐富個人的情感,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土家族歌曲《乃喲乃》是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本中唯一一首土家族歌曲,全曲五個小樂句,旋律簡單卻不單調,簡短旋律歡快熱烈,表現了土家族兒童歡樂開朗的性格,非常適合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并且土家族“擺手舞”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本課中進行音樂與舞蹈的整合尤為重要,引導學生通過土家族民歌了解土家族,通過土家族舞蹈走進土家族,也就達到了通過藝術了解民族文化。
案例1:二年級(上冊)《乃呦乃》動作設計
擺手舞動作特點:順拐、屈膝、顫動、下沉
動作詳解:第1、2、3、4小節:雙手由胸前交叉,經下弧線擺手至體側,雙手經下弧線再原路返回,為一組,共四組。動作熟練后加入重拍屈膝。
第5、6小節:左腳向左跨一步,右腳跟上,連續兩次。跨左腳時雙手打開,收右腳時,左手收回至小腹前,右手收回至身后。
第7小節:左腳前點地,左手向前擺動。(順拐)
第8、9小節:與第5、6小節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10小節:與第7小節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11、12、13小節重復1、2、3、小節動作。
設計思路:
首先,分析歌曲有兩個特點1、《乃呦乃》是一首簡短的土家族民歌,全曲由五個樂句組成,由于歌曲的樂句長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變化的曲式結構。2、旋律只有do、mi、sol三個音,而且每個樂句結尾最后一小節都是sol、mi、do的順序。
然后,在設計動作方面一方面要考慮土家族動作元素,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音樂的特點1、根據樂句(2+2+3+3+3)特點編創動作,為符合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選擇改編行進方向、左右手互換等方式。2、結合旋律特點,在do、mi、sol處,基本保持同一動作,幫助學生鞏固旋律特點同時簡化動作難度。
(二)在教學中注入更多的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及民族精神
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則》,節奏簡單、旋律輕快活潑,流暢上口。唱起這首歌,仿佛出現了藏族同胞歌唱家鄉、載歌載舞的情景。而這樣的旋律特別適合藏族舞中踢踏舞的風格。藏族踢踏舞又稱為堆諧,同樣列入了國家為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比我們熟悉的愛爾蘭踢踏舞歷史還要久遠,其舞蹈動作,節奏變化較為單一,人們勞動過后為了表達思想情感和娛樂需求,同時也不排除防寒取暖之意。
案例2:二年級(下冊)《我的家在日喀則》動作設計
踢踏舞特點:上身松弛,膝部連續顫動。
動作詳解:
前奏:保持顫膝
第一基本步
第1小節:抬起右腳靠向左腳踝骨處,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右腳落地,踏步(右左右),同時雙手橫向打開。
第2小節:與第1小節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3—8小節:重復以上動作。
退踏步
前奏:保持顫膝蓋
第1小節:右腳后撤半步,腳掌著地,身體保持與左腳的垂直,然后左腳原地踏落,最后右腳向前踏落,雙手前后擺動(右手先向前)
第2-第8小節:重復以上動作。
設計思路:
這首歌曲節奏簡單,旋律輕快活潑、流暢上口。唱起這首歌。眼前仿佛出現了藏族同胞歌唱家鄉、載歌載舞的情景。
因此我選用了“踢踏舞”作為歌曲的基本舞步,這其中最簡單的第一基本步最容易體驗節奏的歡快和歌曲的情緒。另外可以在第二遍范唱變化成“退踏步”,雖然多了上身的動作,但是基本是隨動,既讓學生感受踢踏舞步的多變,又可以感受藏族舞蹈自由、松弛的舞蹈特點。
(三)通過音樂舞蹈整合,培養學生創作舞蹈的能力
關于音樂舞蹈整合,以上兩個案例筆者分別給出了具體的動作,而沒有讓學生進行創編,因為民族舞的動作具有規范性,創編是以模仿為前提的。當學生有來一定的積累,創編才是有意義的創編。但是其它類型的音樂課非常適合學生進行創編舞蹈動作,例如《飛飛曲》《音樂小屋》《黑貓警長》等作品,學生利用日常生活的直觀認識,激發對行為動作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根據歌詞打一,將有關生活動作造型表現出來,準確、快速的讓學生領悟到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聯系,養成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聯想性思維。
本論文重點在“整合”,難點也在“整合”。問題之初,是想解決讓大多數沒有舞蹈課的孩子感受舞蹈的美;考慮之時,發現音樂課是最好的陣地并以之為理論依據;行動之際,不斷校正預定軌跡,不偏“整合”之意。相信以此為契機,敦促自己不斷積累與研究,繼續把音樂與舞蹈的整合研究做的更有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