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布日通拉嘎 包巴圖

摘要:用蒙醫針刺療法治療6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與單純用蒙藥西吉德-6和格西古納-3治療60例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對比有顯著的差異(P<0.01)。蒙醫針刺療法治療便秘的臨床療效有明顯的優勢。
關鍵詞:老年性便秘;蒙醫針刺療法;蒙藥治療法;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69-01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疾病,主要大便干燥難解,3-5日,或一周,甚至更久才排一次便,或即大便不干燥也難解,排便后感覺不適,有時腹部感到堅滿而痛,可捫及痞狀物,伴見納差 、食欲不振 、焦慮不安、有時伴痔瘡或肛裂、腹脹、排氣困難、 頭暈、失眠等癥狀。老年性便秘的治療主要調理體素,氣血運行,疏通下清赫依運行,軟化糞便,改善大腸功能對癥治療方案《蒙醫內科學》[1]。臨床上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作者對蒙醫針刺療法治療便秘和蒙藥治療便秘進行臨床觀察。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作者對2006年7月至2019年4月范圍內,在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蒙醫傳統療術科門診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其中蒙醫針刺療法治療組60例(男21例,女39例),52-74歲,平均年齡65歲;蒙藥治療組60例(男23例,女37例),53-75歲,平均年齡64歲。這些患者的發病期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40年。
1.2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主要根據參照《蒙醫內科學》[1]第十節,322頁的《便秘病》為標準。
2 治療方法
主要用“在調理體素,氣血運行,疏通下清赫依運行,軟化糞便,改善大腸功能的提前與實際情況結合治療”的原則治療。其中,治療組針刺手法取穴 :胸腹部穴位:“回腸穴,小腸上穴,小腸下穴,膀胱穴”;背部穴位:“大腸穴,小腸穴,膀胱穴”。從以上穴位每次選最合理的三個穴位,讓患者選擇舒適體位,醫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手持一次性消毒滅菌的毫針,運用力刺手之力,準確直刺入穴位(針體與皮膚表面呈90°左右)。留針30分鐘或每個隔5分鐘醒針,30分鐘后出針,每天1次,療程10天。蒙藥組:早飯前3g西吉德-6用溫水沖服,晚睡前 3g格西古納-3湯煮開喝湯,10天為1個療程。
3 結果
3.1療效標準
(1)治愈:每天排便1次、腹脹腹痛消失、食欲恢復正常;
(2)顯效:1-2天排便1次、腹脹腹痛好轉、食欲恢復正常;
(3)有效:2-3天排便1-2次、腹脹腹痛好轉、食欲尚可;
(4)無效:排便情況跟醫治前一樣、腹脹腹痛、食欲下降。
3.2結果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兩組的臨床結果,蒙醫針刺治療組6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6.7%。蒙藥組6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70%(看表1)。用統計學方法對比,兩個組的臨床療效有顯著的差異(P<0.01)。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68歲。2017年6月來我門診看病,該患者35年前產后出現便秘,起初一周排便1-2次,后來兩周1次,甚至排便三周1次,口服格西古納-3湯和阿木日-6及外用開塞露才能排便。因此出現失眠,頭暈,腹部堅滿而痛及食欲不振。患者診斷為“便秘”,在回腸穴,小腸上穴,小腸下穴,膀胱穴,大腸穴,小腸穴,膀胱穴里選最合理的三個穴位針刺療法治療,每天1次,每次30分鐘,治療1個療程(10天為1個療程)病情好轉,再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能每天排便1次,2年后隨訪時病情沒有復發。
5 討論
蒙醫藥學認為便秘的主要病因是結腸功能衰竭,下清赫依功能紊亂,結腸里存在熱邪等。在日常生活中過度用煙、酒等銳、熱之品,運動量過多等因素引起血、希拉偏盛,熱病后之余熱移到結腸或由于運動少,久坐,臥床,久病、產后體虛等因素導致腸內液體損耗,不能調需潤和腸道,下清赫依之功能衰弱不能及時排便引起便秘[2]。
在臨床上便秘是常見病,主要口服格西古納-3湯和阿木日-6治療。
但是我們傳統療術中心用蒙醫針刺療法治療便秘,蒙醫針刺療法具有抑制赫依、增強胃火、破痞塊、助消化、散積消聚、治肌肉麻木或腫脹、排除膿血及黃水、水腫癥等功效。通過臨床觀察結果來看,針刺療法組的臨床療效比蒙藥組良好[3]。因此針刺療法的平穩結腸功能,恢復下清赫依之功能,及時讓大便排出等療效顯著。
6 結論
我們臨床觀察顯示蒙醫針刺療法對老年性便秘效果更為顯著,且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治療的效果更為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當然用蒙藥結合蒙醫針刺療法治療老年性便秘有待我們更進一步深入研臨床究。
參考文獻:
[1]策.蘇榮扎布.《蒙醫內科學》[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3:322-323.
[2]查干,劉薩仁等.《蒙醫老年病學》[M].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2:234-246.
[3] 巴圖巴根那.《蒙醫百科全書》 [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