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晨/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
小李(男),出生在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富裕,父母對小李的吃穿用花銷從來都是盡量滿足,教育也是舍得投入,將家庭未來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小李身上。
2006年9月,來到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成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大二時,已經熟悉了校園周圍的學習生活環境,適應了學習課程的壓力,迷戀上了網游,特別是自己開設了博客,喜歡單憑自己的好惡來評論社會新聞,對一些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很好奇,游戲中的大俠角色導致喜歡“打抱不平”,思想漸漸轉向偏激,沒有去深入思考事件問題的發生背景、產生因素,往往人云亦云,不能明辨是非曲直。
大三上學期開始,思想偏激的行為變本加厲,喜歡在個人微博上發表針對突發事件的品評,并轉發所謂“大V”號的評論。特別是在一次網上炒的很熱的“小學生午餐中毒”事件,在個人微博上轉發了惡意抹黑的不當言論。很快,地方安保部門通過學校保衛處聯系到學院,對小李進行了訊問,表示念其初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如果行為后果嚴重將拘留甚至更嚴重的處罰。此時小李才被真正觸動,輔導員又對其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并與家長聯系告知了其行為后果。在多方說服教育下,小李的行為多少有了收斂。
大三下學期,小李對如何快速發財致富非常感興趣,幻想一夜暴富,經常瀏覽網站和老鄉同學交流致富方法手段。期中離校實習,小李說服專業老師選擇自主創業實習,并保證自身安全。離校沒過半個月,學校其他學院的老師接到本學院學生舉報,懷疑老鄉小李誤入了傳銷陷阱,這段時間一直鼓動她去廣西北海一起發財致富。學院接到舉報信息后,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多方定位了解小李剛到廣西北海傳銷窩點時間不長,輔導員和家長取得聯系,輔導員、專業老師、家長多方溝通嘗試與小李保持溝通,勸說其趕快離開傳銷窩點,小李最終被說服成功脫離傳銷窩點,并報警。輔導員通過電話對小李進行了批評教育,耐心細致地說明了傳銷的危害,希望其徹底好好反思一下,認識到自己先后發表不當言論和險誤傳銷陷阱的錯誤言行,學院安排其到企業集體實習。
在大學之前形成了單純、自私和不善于交際的性格,上大學之后逐漸演變為偏激、自以為是和固執己見,做事不周全,不考慮后果,做事往往率性而為。
大三學年先后網上發表不當言論和誤入傳銷窩點,極易受他人言語行為影響,偏聽偏信,缺乏主見和社會責任感,對待財務空前渴望,不計后果得失,很容易受到拉攏侵害[1]。
從小在家被寵溺,想要什么往往被滿足,缺乏約束教育,家庭對其大學后行為舉止更是缺少督促,兩次較嚴重的行為發生之后,僅就事論事對其進行聯系溝通,沒有真正觸動小李的內心。
小李在大學屬于外省學生,由于地域差異生活習慣,非常看重老鄉觀念,平時交流交往多在很小的生活圈子里,老鄉之間的言語行為影響很大。
(1)多方了解學生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小李發表不當言論和險陷傳銷窩點,是自身性格、行為的體現,在和學生本人談話前,分別和其父母、同學及老鄉了解小李的家庭的成長背景,性格生活習慣,日常行為舉止,學習生活情況。特殊情況還要進行更大范圍的調查了解。
(2)查閱法律、校規相關資料,做足談話前準備工作。發表不當言論和誤陷傳銷活動的嚴重程度涉及違反校規、法律條文,輔導員要提前查找相關資料,熟悉相關條文規定。
(3)耐心細致與學生交談,陳述利害關系。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能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需要擺事實、講道理,將錯誤行為的前因后果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2]。
(4)與保衛部門溝通聯系,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學生發生的錯誤行為,甚至可能涉及違法行為,和學生不熟悉、不了解相關法律,意識不到嚴重后果有很大關系。對學生日常品德教育,要穿插普法宣傳教育,特別是與校園、學生密切相關,利益危害大的行為舉止。
(5)建立好特殊學生檔案,做好督促管理教育。對待特殊家庭、心理精神異常和異常行為舉止的學生,要建立好一對一檔案,對其長期跟蹤觀察,必要時提醒督促約束其行為。教育更要講究方式方法[3]。
經過對小李耐心細致的批評教育,講事實、擺道理進行說服教育,并列舉一些發表不當言論或者深陷傳銷陷阱真實案例,小李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深深地歉意,保證以后痛改前非,不辜負老師、家長的叮囑和期望,對自己的不當行為很后悔,要逐漸改變偏激的性格,擴大交往圈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向身邊的榜樣學習,爭取今后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
(1)學生出現錯誤行為苗頭,要尋其因。輔導員既是“滅火員”,更是“領航者”。對待學生出現了錯誤行為,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簡單粗暴的批評一頓,需要深入地尋找原因,為什么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要從家庭背景、性格愛好、行為習慣、處事方式等來分析了解,要善于剖析原因,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對癥方式”。
(2)針對學生錯誤行為,要建檔歸類。輔導員遇到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危險行為,要善于總結歸類,劃分不同類型,并有針對性的做好預案,可能出現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言行,要及時發現苗頭,多關注學生中的“重點人”,通過密切關注,防止學生滑向危險的深淵。
(3)對待學生的危險錯誤行為,要多方協作,忌單打獨斗。學生的某些行為,可能對學校、家庭、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輔導員單方面不能完全掌控局面,需要多方協作,密切聯系學校、社會相關部門,需要家長更深入參與,如果可能觸犯法律,還要逐級尋求指導支援[4]。
(4)學生出現錯誤言行,不能單純封堵,要學會疏通。學生錯誤的言行舉止,按照校規、法規處理是一方面,不能僅僅滿足于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用高壓態勢強行解決問題,通過制定實行更嚴格的措施來堵住源頭。要學會疏導,采用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平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