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潔/寧夏交通學校
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的提升,還要以德育教育為基礎,為每一位學生厚植工匠精神,促使其在工作中,不斷融入自身崗位實踐。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需要我們針對這些不利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機制。
當前,受到各類偏見的影響,中職院校所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中職院校很難完成實際的招生目標,其所錄取的學生基礎素養更是參差不齊,進而導致學生在實訓、工作階段各類矛盾頻發,學生所展現出來的素質無法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
很多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并且,為了保障學校持續運營,存在過度招收學生的現象,可能導致整個校園風氣魚龍混雜。另外,中職院校對于自身的定位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很多學校單純將自身認定為技術工人的培訓基地,沒有實施系統性的綜合素質培養,更沒有關注和引導學生在實訓過程融入和培養工匠精神。學校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無法針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因此德育教學過程對于學生還是“一刀切”。個別教師也忽視了德育教育對學生技能培養的正向影響,忽視了教育的根本,不免還是將學生分出優良中差,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在很多家長看來,只有那些沒有任何前途的孩子才會進入中職院校,中職院校只是孩子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無奈選擇,將孩子送入中職院校,只是想學到技術用于糊口。家長這種在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導致學生對于在學校的學習存在輕視、慢視。
現階段中職院校招生過程中,因招生過程較為困難,導致學校不得不拉低自身招收標準,進而導致生源總體素質較低。大部分學生普遍缺少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也很容易出現放棄的心理,沒有持之以恒的信念與毅力。這種思想態度對于培養工匠精神極為不利,更是導致其在實訓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逃避與曠工的現象。
中職院校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對于德育教學與專業課程缺乏統籌融合,是導致學生工匠精神匱乏的主要因素。學生的學習態度輕慢,家長與社會對中職院校存有誤解和偏見,來自于中職院校對于自身辦學定位的不明確,以及缺少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持續性培育。
要打破傳統中職院校在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單打獨斗”的局面,需要更進一步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實施更為嚴格的雙導師制度,企業導師與院校導師共同合作,在培養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心態合力給予正向引導,從而為中職院校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成才空間。教育部門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科學性,提供更多方法、平臺,幫助提升中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另外,教育部門需要不斷強化與就業機構的合作緊密度,幫助中職院校拓展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并根據其所從事的崗位不同,建立健全就業追蹤系統,以就業促教學,通過展示具備優良綜合素質的畢業生在長期的職業發展歷程中取得成功和進步的案例,促進中職院校整體教學理念和氛圍有所提升。
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對其實際的教學過程有著非常直觀的影響,單純以利益角度去制定整體的發展觀,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學校首先需要明確德育教學在中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職能,轉變中職院校傳統的辦學理念,將德育教學作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樹立良好的學習風范,并結合新時期教育理念改革的相關思想,在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與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與探索精神。同時,注重教學實訓過程中對于學生興趣的引導和培養。
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是實施德育教學過程的關鍵,中職院校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與水平,引導每一位學生樹立積極學習、培養職業技能的觀念,做出明確的發展規劃。中職院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與考核機制,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明確自身優點,并及時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的積極性,保障教學質量,以制度建設不斷推動師資隊伍的活力。相關院校也需要聘任更多高素質人才,從根本上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學生的自我興趣是影響其學習效果的關鍵,而興趣的來源需要學校及教師不斷進行引導與激勵,并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更為愉悅的學習過程,進而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積極性。中職院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注重課程內容設置的科學性,并提高德育教學內容和模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更為合理的教學體系下不斷成長。
職業素養是從業者對于職業自身的觀念與看法,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直觀表現。而對于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提升德育教學的比重,也要注重德育教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無論是哪種教育過程,其本質都是將知識與正確的價值觀傳授給學生。德育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是其核心關鍵,而職業素養更是工匠精神的集中表現。學生只有在尊重自身崗位,遵循職業道德的前提下,才能根植并發揚好工匠精神。中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職業行為、職業技能以及職業責任感的重視。教師應以德育教學為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為每一位學生打造更為良好的就業優勢。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德育教學手段的有效應用,發揮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為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與職業操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成長為“大國工匠”的思想基礎,為自治區、國家經濟發展不斷加碼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