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蕾/曲靖財經學校
新教師在最初進入到崗位時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階段,除了新教師自身的努力外,學校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教師可以有正確的態度去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并對所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改進。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讓教師對所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正確的態度,同時也是為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中職院校的新教師在入職培訓階段,所涉及的內容不僅要與學生密切相關,還要與教學內容有緊密的聯系。在對教師進行培訓之前,要對其進行素質方面的考核,然后通過有一定的了解,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新教師進行培訓,以此來達到培訓的目的。就目前階段而言,在教師培訓方面還有許多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內容多而雜,再加上培訓缺乏針對性,不能有效的解決新教師所存在的所有問題,因此在解決的過程中也相對的較為困難,在培訓的過程中由于時間上的限制很難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在中職院校的新教師入職培訓過程中,最為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教師理論水平,讓其在培訓過程中對所需要培訓的內容進行細分化的處理,對理論與實踐培訓兩部分分開,但大多數培訓的基本情況是講師講,教師聽,對理論部分的學習過分的重視,而在實踐方面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新教師積極參加,且也認真的做筆記,但到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才發現,培訓內容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相對較少。而作為一名新教師而言,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理論都是實踐的總結。但作為新任教師而言,此類教師在教學方面沒有一絲一毫的實踐和有關方面的經驗,因此,過分理論性的培訓大多數會使教師脫離教學的本身,也不會得到成長[1]。
經研究調查報告顯示,新教師的入職培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教育部門統一規定的培訓模式;另一種是本校組織的新教師入職培訓。參加教育部統一規定的培訓占全體教師的91%,而本校所組織的新教師培訓只有40%。通過以上兩個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中職院校對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視程度,多數的院校只是把新教師入職培訓當做是教師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按常規方式來說,除了較為特殊的情況外,所有新入職的教師都應該要參加教師的進修培訓,如果沒有參加該項培訓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教師以后的升職[2]。
對有些培訓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中職院校需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然后去開展具有自己特點的新教師入職培訓課程體系:(1)根據現有教師的教學實踐情況,得出教師比較容易出現的教學問題,然后組織有關方面的教育專家或者是骨干教師按照不同的教學專題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以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解決相關的問題。在這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發起提問的方式,讓培訓者更加清楚自己所存在的教學問題,然后進行一一解答;(2)構建專業的新教師培訓課程編寫小組。中職院校可以將自己的新教師培訓計劃以報告的方式提交給教育局,然后通過教育局的受理,讓教育局也參與到其中,以此在各個學校構建專業的理論素質和實踐素質的骨干教師成立專業培訓課程小組,對教師的培訓教材進行編寫,并且融入各大中職院校的成功實踐教學案例,通過實際的教學展示,引導新教師對課程有一定的自我見解,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方法和模式,弄清楚教學的相關規律和學生學習成長所具有的特點,以此來讓新教師真正的融入到培訓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的教學能力[3]。
在培訓的過程中,評價對培訓方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評價具有反饋與調節的作用,在中職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過程中,完善的評價方式在培訓的體系中是最為關鍵的影響指標。具體來說,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對新教師所存在的基本問題進行分析,還可以使有關方面的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從而幫助培訓者對培訓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在培訓的過程中,開展現場評估的模式。在這樣的一個互動的過程中,被培訓者和培訓者都可以提出有關方面建議和意見,讓雙方都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去解決問題。現場評估的最大效果對新教師最為現實的問題進行解決,以此來推動教師培訓能夠有效的進行。
綜上所述,中職新教師入職培訓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經過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新教師的入職培訓應該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去解決問題,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因為新教師富有很強的創新精神,所以在經過一定的培訓后會為將來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從而進行素質教育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