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哈爾丁·賽福丁/新疆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4年4月1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同時強調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是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制度基礎,國家安全治理體系是國家安全制度體系的實踐運行。安全制度體系為本,安全治理體系為用。完善安全制度體系就是建設安全治理體系,發展安全治理體系也能促進安全制度體系。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觀根本保障,當下切實加強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已成為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現實因素。國家的穩定是民族安居樂業的最大保障,國家安全又是中國崛起的根本保證。
意識形態安全的本質屬性從根本就決定了與國家安全存在直接聯系。保障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健康發展,引導大學生堅定不移的信仰馬克思主義并與中國共產黨舉步同行,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陣地更是我們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在新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為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時代化,我們需遵從以下幾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關系到政治安全、社會穩定、祖國統一,是我們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時在全國高效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結合當前我國思政工作需要發表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講話,就當前我國思政工作面臨的問題做出了科學部署,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新時代,這將推動我國思政工作取得更加顯著的成績,為我國的思政工作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指導。著眼全球背景下教育發展最新動態,不斷完善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形成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系都也有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經驗,充分發揚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引導思政教育工作,從本質上充分把握意識形態教育發展規律,為我們思政工作提供了嶄新的理念和方法,將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推到了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新形勢下做好思政工作關鍵在充分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科學的對待教育工作,明確了我們的黨和國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創新能力。新時代背景下堅持和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識,這一理論不但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教育的基本觀點,更加體現了黨和國家科學認識和對待教育工作的新視角、新思想,是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政教育工作。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意識形態教育的社會作用是極具鮮明的特點,同樣歷史也在一再的證明把握好意識形態的教育方向,發揮好思政工作的積極作用,對我們做好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都具有指導意義。愛國主義歷來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精神源泉,更是中國民族最為樸實的民族氣節和情感。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中國教育工作者更有義務和責任發揮自身優勢,傳播優秀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廣大的大學生群體提高政治認同,使廣大學生群體浸潤于傳統中華文化當中,堅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表達著對于中國傳統思想價值觀念的弘揚與崇敬,弘揚中華文化不但能提升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同時也振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提高我國大學生群體的中國文化內涵建設,使中華文化的精神因子活躍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體系和日常行為中,將能使中國大學生更好的體現中國文化的自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創造性的開拓意識形態教育新局面,將是我們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必要選擇。
堅定不移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愛國主義傳統,堅決確保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組織廣大的教職工與大學生群體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融入到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全過程,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維護黨中央權威,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將自己的命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要求和豐富的內涵,也是廣大學生群體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構建的基礎。教學過程中全方位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于學習實踐環節當中,將中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優秀傳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努力將愛國主義的傳統貫穿到日常學習的各個環節,不斷優化健全具有中國時代價值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引領體系。
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堅持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化內容建設。這不但是關于“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更是關系到我們執政黨未來發展根基的問題。因此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中必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高校文化建設的旗幟,更要是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大學生鮮紅的思想旗幟,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認識中國、開拓世界,是馬克思主義成為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力量。
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是全體中華民族的精神至高追求,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內化品質,是我們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依托,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精神沃土,更是中華民族組成成員凝聚一心、眾志成城的重要依托。學習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我國大學生的自覺行為,大學和教職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細入于課堂講學的每一個環節,使成為廣大學生群體學習的重要內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不斷加強和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關鍵因素,加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則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保障,文化認同是對我國教育中國化方向的最好闡述,意識形態教育同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大學生始終保持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意識形態教育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國文化才能得到健康發展,用中華文化的基因點綴中國教育的思想精髓,用中華文化的美照亮大學的殿堂,用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凝聚中國力量,用中華文化的宏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中國文化承載中國教育發展最鮮明的旗幟。
簡而言之,國家意識就是公民對自己祖國文化、歷史、制度等的認知與理解,并在歷史的積淀中逐步產生國家的榮譽感與責任感。而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培育對未來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思想空間,為黨和國家的長期發展不僅提供了一脈相承思想體系,而且又提供了極具時代鮮明特色的實踐依據。提高大學生國家意識還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凝聚黨心民心,為不斷強化黨和人民之間的血肉紐帶聯系,奠定了強大的社會基礎。
大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體系塑造對象,對國家安全具有深遠的影響,堅持我國教育中國化方向是保障教育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肩負著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歷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要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發展總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離不開全體國民的共同參與。大學生群體作為中華民族成員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其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強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不但具有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戰略意義,而且是實現國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必然選擇,對促進大學生價值觀體系健康發展更具有重要意義。充分認識意識形態教育對全國大學生在思想引導和統領作用上,構建符合新時達思想發展特點的長效機制,是當前我國思政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
今天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關鍵時期,事實也在一再證明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國思政工作會議的重要論述全面指導思政工作,是我們取得思政工作全面勝利的根本保障。
大學生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一個重要思想載體,對社會有著不可忽視的多重的影響和作用,我國大學教育總體上經受住了各種挑戰與考驗。
總而言之,這些成就來自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國思政工作會議重要論述的全面貫徹與落實,來自于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來自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來自于悠久的中華文化,來自于全體中華民族的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