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賀男/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2019年,習近平主席主持了學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師座談會,會議中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根本在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彼颊碚撜n程肩負著這一重要的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漸步入新時期的階段,對于這一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我們面臨著多方面挑戰,愛國教育以及使命教育是有效凝聚民族力量,培養學生堅定信念的重要保障。所以,新時期,將使命教育與愛國教育蘊含的內涵完全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對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加強新時代學生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高職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將愛國主義精神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厚植家國情懷,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從國際形勢看,全球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與文化交流極為密切,地區間形成了相對穩定、和諧的大環境,為我國社會以及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人們更加形象的將全球一體化稱作“地球村”。在這種國際環境下,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社會主義信念長期受到沖擊。此外,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社會問題也日益顯著,這是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國內外環境因素造成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薄弱,左右了他們的愛國主義取向,淡化了國家民族意識,提升了思政課程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難度。
思政課堂教學包含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對象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以教師為中心形成了完整教學體系。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課堂教學內容,使用教學方法,對于最終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思政課程的態度也會影響思政課程教學效果。
我國當前思政教育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在理清大學生思政教育必要性以后,需要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對于思政教育并非特別關注,為了縮減開支,很多思政教師多為其他崗位人員兼職,通常一本書只會安排十多個課時,如此短暫的時間里,非專業教師通常無法全面的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對愛國主義精神也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熱情。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元化浪潮開始侵蝕大學生的思想。首先,大學生群體更加倡導自由,追求個性,缺少對于自身的準確定位,更加注重享樂,缺少愛國熱情。其原因在于,我國改革開放至今,國家快速發展,經濟異常繁榮,大學生長期處在和平環境中,沒有經歷大風波,再加上高職生主要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長輩的溺愛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為了常態,因此,很多學生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沒有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重要性,盡管學習了很多歷史知識,但是他們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祖國從被侵略到獨立戰爭再到解放,一路走來的艱辛。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普及能夠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引導,同時也能夠傳播祖國昌盛背后的艱辛。
思政課程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課程,其面對的教學對象來自于不同的專業,這種差異性導致了愛國主義教育想要提升自身的針對性,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通過營造教學環境、使用案例教學法等形式,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濃厚興趣。比如,在講述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速度時,可以引用我國建筑的建設速度加以佐證。當談論青年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時,可以引用眾多“90后”黨員奔赴抗震救災一線的實際案例。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使用實踐教學法將思政課堂與社會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將愛國之情轉變為實際的行動。
此外,高職院校通過線上教育對學生開展思政課堂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工具,拓展第三種愛國主義教育渠道,構建微信群、QQ群,構建微信公眾號平臺等,使用互聯網與新媒體工具開展愛國主義線上教育。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共享性、豐富性以及多樣性優勢,對思政課程愛國主義教育形式進行創新。首先,使用新媒體技術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保證教育資源更加的形象、通俗,用多元化的形式表達豐富的理論內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其次,使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及時的發布一些熱點新聞,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感染力。再次,使用新媒體交互性特征,實施網絡互動、交流,保證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現代,實施網絡交流互動,實現愛主義教育的創新性與科學性。最后,充分使用新媒體技術本身的先進性特征,借助網絡技術充分解決復雜化的實際問題,以此提升愛國教育的持續性,促進愛國教育可持續發展。
在思政課程教學內容中要融入愛國主義題材。比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部分內容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歷代共產黨人為了能夠解決中國革命與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不斷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努力,并實現了很多豐碩成果。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在于,中國共產黨人代表了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銳意進取,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將人民作為中心,黨的事業才會不斷的發展壯大,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在比如,中國近代史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要緊緊圍繞著近代中國所開展的人民解放與人民富裕兩方面內容展開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課程內容的講述,讓學生了解國情、國史,感受人民與歷史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層次原因,了解只有共產黨才可以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的道理,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擁護共產黨領導。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凸顯出時事背景。目前大學生對時事有著較高關注度,高校思政教師要牢牢抓住這點,充分使用思政課堂,結合目前的時事與熱點內容進行集中講解。比如,此外中國與日本爆發的釣魚島爭端、南海局勢問題等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認清理性愛國的意義與價值,并且從自身做起,通過努力學習,充分體現愛國主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新聞媒體當中篩選一些感人故事,比如央視每年都會推出的尋找最美鄉村醫生活動。通過對時事的講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貫穿于我們的生活與工作。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在日益緊張和激烈化的國際爭端中,我國各界群眾和人民所表現出的愛國情懷讓人為之動容。在此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要從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愛國主義認同度,實現思政課程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與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