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陜西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圍繞新增勞動力教育年限延長的主要渠道,本文從5個方面提出了陜西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策略,以期為陜西經濟大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陜西大發展;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陜西省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3JZ010。
作者簡介:張寧(1963--)女,陜西禮泉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教授,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早在2010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規定了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的目標,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中階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要達到90%,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為20%以上。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8個部門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中確定了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由此可見,提升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各級政府教育工作部署的重大問題,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根據陜西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就陜西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從模式方面予以探究。
一、陜西區域地理是提升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先決條件
陜西素有“三秦大地”之美譽。省會西安不僅是歷史上的十三朝古都,更是21世紀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尤其是西咸新區的建立,給西安乃至陜西的跨越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關中地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陜北高原擁有數不盡的礦產資源和永世萬年的紅色旅游資源,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建功立業和奉獻青春年華的向往之地。陜南是國家最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之一,也是自然生態保護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國家從戰略層面已將其列入發展的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來陜西,特別是2020年春季的再次來陜,為陜西的發展寄予厚望,尤其是陜西在全力做好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時,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的到來,對陜西各行各業的人才資源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新的要求,要求他們在最大程度上努力提升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創新精神等素質,雖然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完成了一定的教育任務,但面對陜西21世紀的發展機遇對人才的要求,每個人受教育的年限延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一趨勢的到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各行各業人才素質的全民提升起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已經被列入各級主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陜西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的基本渠道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愈來愈多的勞動力已經從根本上看到了教育年限對專業崗位以及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這種效果不僅體現在高學歷學位上,更是體現在非學歷教育上。
學歷學位獲取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的根本動力。眾所周知,政府認可的學歷學位是完全依靠自身努力改變人生的基本手段,是一個被所有人尊重和尊敬的標桿,很顯然,勞動力受教育的年限停留在過去的中等和專科層次已經根本不可能適應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即使高等層次,也由本科層次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大的轉變。以陜西高校教師發展為例,晉升的資格條件中,助教到講師、講師到副教授、副教授再到正教授這一軌道晉升的時間間隔本科學歷7年、碩士5年、博士3年。如果談月經濟收入,新入職教師待遇本科4000元左右、研究生5000元左右、博士8000元左右。如果論行政晉升,干部聘任政策一般本科學歷很少考慮、研究生晉升比例很低、博士數量急劇上升。由此可見,學歷學位教育對陜西新增勞動力來說已經成為受教育年限提升的根本動力。正因如此,陜西省新增勞動力的學歷提升教育人數連年攀升。
非學歷教育培訓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的基本需求。由于西部大開發機遇的到來,陜西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逐年提升,在學歷學位教育的基礎上,非學歷學位教育成為各行各業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新的增長點。各高等學校、各培訓機構舉辦的在職培訓項目越來越多,而且針對性也越來越強,培訓效果非常顯著,其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繼續教育是在擺脫學歷教育之后接受各種教育的綜合,其門類眾多、個性化強、靈活方便是其主要特點,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設陜西學習型社會、是提高各行各業勞動者素質的堅實基礎。
總體來看,我省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主要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個主渠道進行,其參與人數持續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陜西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的策略思考
我國東西部社會經濟發展巨大差距的緣由在很大程度上與勞動力受教育的年限直接相關,從根本上體現了人力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積累是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重要基礎。因此,對陜西省省情而言,在普通教育發展基本飽和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優勢作用,對陜西經濟的大發展塑造與積累人力資本存量、提升省域勞動力素質、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提高勞動力勞動成果的經濟收入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政府主導下的激勵模式是提升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關鍵。透視我國基礎教育后的高等學歷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等教育現狀,不難發現各級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文件、會議精神以及各項規劃發展要點等都可能成為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關鍵。以2019年秋季陜西省高職擴招為例,由于各級政府積極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高職擴招100萬人的精神,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等七部門不但制定了《陜西省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而且都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各種激勵措施的重大作用,如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承擔退役退伍軍人的學習費用,許多高職院校也對下崗轉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實行免學費政策。因此,許多高職院校都完成了政府下達的高職擴招指標任務,一些特色化明顯的高校還超額完成了高職擴招指標。僅這一項政策,陜西省就有12.6萬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延長三年,將使他們的勞動能力和經濟收益大幅度提升。
優質教學資源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心理動因。1998年12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學習的革命》在國內暢銷以來,作者珍妮特·沃斯(美國)和戈登·德萊頓(新西蘭)新學習理念使人們瞄準了“怎樣學”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結果的目標。正因如此,人們內心的學習意識不斷增強,繼續教育的觀念逐步被人們迅速接受并在很大的程度上體現了自覺性和自主性。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抓住學習者的這一心理,學習也就會真正成為一場革命。要實現這一任務目標,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學習者,尤其是新增勞動力接受教育的最基本依據——教學資源是最優質的,即課程是精品的,教材是優質的,教師是優秀的,過程是優化的,方法是創新的,評價是最佳的。以清華學堂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營銷:人人都需要的一門課營銷》為例,全國選課學習的人數已經突破14萬,與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現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就說明,如果我們能夠為新增勞動力提供優質化的教學資源,他們的教育不再是“要我學”,而是一種“我要學”的境界,不管是學歷教育延伸,還是繼續教育更新,都會是他們享受到教育過程所得到的樂趣和收獲,其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就會在全社會呈現出一種自然狀態并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部分。
繼續教育的職業化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延長的催化劑。在我國,一個合格的勞動者基本都經歷過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三個階段后開始分離的,尤其是21世紀,我國新增勞動力基本向專科化和本科化的高等教育發展,這也就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快速的根本原因。但從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來看,在職繼續教育已經成為新增勞動力職業發展的護身符。不管是尋求專科向本科學歷的提升,還是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以及專業會議研討,尤其是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努力獲取專業方面的資格證書等等,都已經成為現代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升的新增長點。第一,各社會辦學機構圍繞職業素質提升的培訓活動一浪高過一浪,雖然學習者要支付一定的培訓費用,但由于培訓活動的職業化、時代化、專家化、技術化、精品化,接受教育的人數不斷攀升;第二,職業資格證書的入職要求和必備化,是新增勞動力圍繞資格證書的取得與提升而自覺接受教育的外在保障。隨著教育部“1+x”證書的實施,尤其是許多用人單位實行的“學歷證書+資格證書”一體化的薪資制度,新增勞動力不斷接受教育的學習風氣日益高漲;第三,人力資源的充分挖掘成為各單位、各部門促進內涵提升的重要抓手。透視許多單位或者部門的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基本上都將職工的繼續教育培訓列入工作重點,不僅組織全體職工通過專題講座、課程培訓、網上學習等多種形式接受教育,而且也將培訓結果納入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定或職務晉升的必備條件中。這充分說明,繼續教育的有效開展將仍然是新增勞動力接受教育的重要途經。
學分銀行的建立與完善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延長的機制保障。“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目標,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教育期望,使許多人的教育愿景有可能變成現實。因此,基于學習型社會的“學分銀行”逐步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并日益成為人們不斷接受教育的機制保障。通過“學分銀行”,可以在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相互溝通,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終身學習網絡和服務平臺上。對新增勞動力來說,依據“學分銀行”制度都可能成為自己夢想校園的一員,可能最大化的實現專業課程學習成果在不同學校的互換互認。以上海市為例,上海是我國最早設立“學分銀行”,把市民學習情況、學習獎勵存進“學分銀行”的地方,經過多年的建設與完善,已經成為上海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抓手和主渠道,不僅吸引了更多的潛在學習者,而且真正激起了學習者的學習欲望。通過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逐步延長,勞動力的素質不斷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上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滿足了上海市民的多元化發展需要。所以,對處于追趕超越的陜西省來說,要充分發揮“學分銀行”的優勢作用,使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全方位的適應社會變化和人才變化帶來的新需求,滿足人才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的需求。
招生制度的創新是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延長的必要手段。隨著西部大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陜西新增勞動力的數量激增,尤其是國際化的西咸新區的建立與發展,使眾多的勞動力已經深刻認識到高素質的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因此,一批又一批的新增勞動力自覺不自覺地認識到了不同學歷層次對自己專業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建立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對陜西大發展來說,不管是陜北、陜南的發展,還是關中地區的引領發展,都再現出了新增勞動力對學歷教育的強烈渴求。事實上,滿足新增勞動力的教育需求是政府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正因如此,陜西省出臺的研究生擴招政策、高職教育的擴招政策、專升本的擴招政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政策以及中職、高職與本科的立交橋學歷貫通教育模式探索等都是陜西招生工作的創新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意味著陜西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在不同的起點上將延長2到3年,也意味著陜西未來的社會經濟大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有了更多的優秀人才的支撐。
隨著陜西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陜西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延長問題已經受到政府的高度關注。雖然已經采取了許多創新化的政策,鼓勵與激勵新增勞動力積極參加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但相對于陜西處在的西部文化教育大省地位以及“一帶一路”領頭羊的地位來說,陜西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還不理想,與東部省份和沿海省份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這就要求在政府的主導下,要努力探索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高的體制與機制,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加大新增勞動力的社會教育投入,創造與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規劃好新增勞動力成長成才各個環節的教育需求,實現對新增勞動力教育空間的全覆蓋,為陜西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和追趕超越目標的實現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芳,李征,等.提高陜西省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途徑初探[J].當代青年,2005(09)。
[2]張天雪、盛靜茹.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與城市競爭力實證分析——基于珠三角五城市的樣本[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