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敏
[摘 要]文章結合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我國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徑,指出相應的具體措施,希望能為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想法。中小型企業需要不斷完善內控管理制度,為其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73
1 前言
全球經濟增長變緩,經濟環境日趨復雜,貿易戰不斷發生與升級,企業面臨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壓力不斷上升。企業建立與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是防范和化解其重大風險的重要措施。中小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競爭力較弱,受市場環境沖擊的影響較大,更有必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有效實施,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增強競爭力。
2 特點及問題研究的必要性
從內部控制整體的框架來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主要要素。因此,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若想要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環境,就必須以上述五個要素為出發點。但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五個要素之間又有所差異。
內部管理制度是企業制定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是維護管理層意志和企業整體利益的工具,是企業和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而內部控制實際上是全員參與過程控制,應用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工具,嵌入企業流程中,主要防范和化解風險。兩者都是企業全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都是通過制定一定的程序、規范、流程、權限、檢查考核等并有效實施,以規范的經營行為維護企業經營秩序、提高經營效益、防范經營風險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目標。兩者都隨著內部環境變化,企業進行不斷修訂,使其適應和促進企業發展。兩者都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實施新增效益大于新增成本,是管理制度和內部制度的重要評價標準。
內部管理制度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內部控制起源于會計控制活動,后來進一步擴展,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具體到每個流程如何控制,就形成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內控制度的關鍵控制點都是依據企業管理的某項制度和控制措施用于業務流程中的某些活動防范和化解風險,為企業增加價值。
3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 內部控制意識薄弱
中小企業屬于家族企業居多,往往由少數人創建,家族成員管理控制,少數人既是業主又是企業負責人,產權往往不清晰。企業負責人內部控制意識較淡薄,在管理和決策方面不講究規則,主觀隨意性較大,不愿意受內部控制的約束。一方面,企業負責人缺乏內部控制的意識和動力,沒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欲望,風險意識差,易滿足既得利益的現狀,認為自己的能力足以保證財產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企業相關負責人受利益動機驅使,不愿通過建立內部控制規范企業行為,運用現有政策、制度或員工為自己牟取不當利益。
3.2 會計控制不健全
中小企業規模不大,資金實力不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通常采用簡單組織,聘用較少人員等短視方式,節約成本,不注重會計控制。因為中小企業員工人數少,工作無法細分,通常一人要身兼數職,會計和出納這樣不相容的職務由一人兼任是常態,有時還將支票、信匯、發票、收據等重要空白憑證以及財務私章和個人名章都交由一人保管。有的企業管理者為逃稅采用兩本賬進行違法操作。
3.3 人力資源體系不完善
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體系是十分不健全的。首先,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民營中小企業,通過較少核心管理人員超長半徑管理,難度陡增,進行粗放式管理,難以出效益。同時,分工不明確或一人身兼數職等情況存在,使得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管理效率不高。其次,家族人員缺乏科學認識,對人才的管理隨意性強。另外,中小企業資金有限,聘請到專業人才很難,留住人才更難。
3.4 信息系統和溝通機制不順暢
當前我國部分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與溝通機制不健全,部門職責不明確、不完善,員工之間的相互隔閡,造成信息失真,溝通成本高,各行其是,效率低下。許多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與溝通基礎薄弱,內部矛盾嚴重,積怨太深,雖然領導者有良好的溝通愿望,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溝通效果不佳。許多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與溝通渠道不暢通,成為一言堂,很少有員工說話的機會。
3.5 監督制度缺失
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活動單一,人員配置少,大多從事的行業競爭激烈。往往注重短期成本節約,不注重風險防控,通常一人身兼兩職甚至身兼數職,不相容崗位不能有效分離,又沒有人員抽查,崗位職能之間起不到監控作用。部分中小企業不重視內審工作,有的沒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有的有內審機構但不獨立。
4 措施
4.1 強化內部控制意識
企業的管理者造就了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越了解,并率先示范,企業的控制環境越有利于內部控制的實施。由于內部控制堅持制衡性原則,這使企業管理者自己覺得辦起事不再那么順暢,花起錢也不再那么爽快,但使得企業在決策時,多了一道程序,多了一份制約,決策更加慎重,有效防范風險,保障企業目標的實現。中小企業管理者可通過參加社會培訓、參觀內部控制建設好的企業等方式提高內部控制的認識,并應用于自己企業中,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中小企業管理者強化內部控制意識,并踐于行,帶動全員參與,更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4.2 健全會計控制
會計是信息系統,對內能為經營管理提供相關管理信息,對外能為股東或出資者、債權人等提供用于投資決策的信息。會計系統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主要基本活動,也是內部控制的起源,是對會計數據加工的控制,也是加工后的會計數據轉化為會計信息的控制。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會計系統控制系統,完善財務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資產安全完整,對法律法規遵循,提高經營效率效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企業設計會計控制時,遵循內部控制原則,應與自身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環境和所承擔的風險水平相適應,也要具有超前意識,同時,隨環境變化不斷修訂。會計控制主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設置恰當的崗位,盡可能使得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為達到會計控制的目的,根據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會計核算方式,設置內部相互牽制的崗位,減少錯誤和舞弊的發生,因內部資源等原因受限,可采用抽查、定期盤點等方法來彌補。第二,設置業務活動發生時產生的業務信息傳遞至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加工處理產出會計信息的高效流程,保證信息及時、完整、可靠等。包括設計合適的原始單位格式,如何推送,如何加密,做到業務一邊發生,會計一邊記錄,第一時間生成有用信息。加強日常會計檢查和財產清查制度建設,是保證會計信息不失真、資產不流失的重要手段。會計檢查主要包括原始信息之間、會計信息之間、原始信息與會計信息之間核對檢查。財產清查主要包括對貨幣資金、存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進行盤點,往來賬函證等方法。
4.3 完善人力資源政策
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制定有利于企業戰略發展的人力資源規劃,建立合理的人才招聘制度,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等。解決好選好人,用好人,留好人問題,做到人與企業共命運,同發展。在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結合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特點,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人力資源規劃,保證人力資源政策穩定。在公開招聘時,嚴格執行規范的操作程序,把真正的優秀人才選進來。在考評時,中小企業應采用科學完善的績效評估機制,公開公平公正反映員工的業績,促進員工不斷改進提高。在激勵時,中小企業應實行多元化的激勵機制,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物質獎勵與精神表彰相結合,向核心人員傾斜,同時提供公平良好的福利。
4.4 構建有效的信息交流與溝通體系
中小企業機構精簡,層級不多,比較容易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和溝通機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質量、溝通制度、信息系統、反舞弊機制等。中小企業應對內外部信息及時進行篩選、核對、整合,提高信息質量。溝通制度能夠將信息在不同層級、各部門、與外部利益相關者進行交換使用。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減少人為干預,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和質量。中小企業可通過建立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及時傳達至全體員工,設立線上或線下投訴箱,接受舉報,并及時處理,將處理結果公開,形成人人敢于講真話的氛圍,杜絕舞弊。
4.5 加強監督機制
中小企業通過崗位設置能夠形成相互監督機制,還可以通過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及時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及時改進完善。中小企業通過設立內控管理部門,加強監管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是否按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并及時改進流程和標準。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可借助外部力量進行監督檢查,如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完善內部控制。
5 結論
中小企業應依據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或《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建立與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應對近年來全球經營風險加大、社會誠信危機的挑戰,提升管理水平,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鷹擊長空,所向披靡,迎來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常琦.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分析[J].經貿實踐,2018(16):137,139.
[2]賈平平.企業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16):92.
[3]葛麗娟.中小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141-142.
[4]劉博.中小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分析[J].財會學習,2019(22):248-249.
[5]張愛杰.中小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