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根
◆摘? 要:微型課堂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網絡時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舉措,對豐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以高中物理教學為切入點,結合近年來高中物理教學的工作經驗,簡要分析微型課堂的概念和由來,闡述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微課;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師彭羅斯,已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課”的概念,標志著微型課堂研究正式進入教學工作者的視野。微課在中國的起源始于2011年關中客發表的《微課程》一文,之后,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主任對微課堂資源開發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預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正在逐步形成。可以說,微課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是適應現代教學改革創新形勢的必然之舉。
一、微課堂的具體內涵
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育教學資源的不斷開放和共享,教師素質不斷提高,促使學校的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然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透徹,物理現象的本質不明確,導致高中生物理成績偏差,以至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難學。而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較多,且學校安排的課時又較少,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至物理知識的重點、難點不易突破。另外學生的數學知識跟不上所學物理知識的需要,又缺乏物理背景知識,很難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識和規律。現在每個班級基本都有安裝多媒體設備,所以將微課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
什么是微課?它是一個微課堂,微是其特點,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學習內容、過程進行提煉。微課堂主要以課堂教學視頻的形式呈現,它記錄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圍繞某個中心知識點的整個教學過程。學習視頻是微課堂的核心組成部分,與教學中心知識點相關的課件素材、習題測試和教學反思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微型課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預習,自學基礎知識
進入高中階段,不少學生反映物理越來越難學,很難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這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物理教材知識點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與教學任務繁重、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有關。教師總是希望把時間花在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上,不愿在一些基礎知識上花更多的時間,以免耽誤教學進度。其實,這種教學理念是不合理的。試想,學生連基礎知識都不懂,如何進行深入學習?
為了解決這一教學矛盾,運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正式的一個章節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學習視頻,其中包含了10—15分鐘左右對物理概念、原理分析和推理的學習視頻。課前,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學習視頻進行預習,這樣,教師可以節省講解概念的時間,并用十多分鐘來講解其他疑難問題,不僅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摩擦力》這一節時,學生可能對摩擦力的有無不會判斷,分不清楚摩擦力的類型,那它的大小和方向又怎么計算和判斷等一系列問題,有很強的疑問性。這些問題如果放在一起講就會顯得很亂,不夠清晰,所以筆者采取了微課的形式進行針對性教學,分別對摩擦力有無、方向、大小等問題進行單獨針對性的制作微課,并逐個進行微課教學,這樣通過對比來加強理解和記憶,將疑難、復雜問題個個突破,讓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自然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又如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一課“質點、參考系、坐標系”一節的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可以直接錄制學習視頻,供學生在校園網下載觀看,課堂上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來處理疑難、復雜問題,這樣勢必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課堂教學,深化重點內容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教材中的一些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和晦澀,特別對女生來說,物理真的是一門讓她們感到“灰心”的學科。例如: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牛頓運動定律與力的相互作用等問題,高中物理教師都是深感困擾。學生聽不懂,考試就會一塌糊涂,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微課教學的優勢,將重、難點和關鍵知識以系列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應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老師將視頻中學生的疑難問題一一進行深入的講解與分析,幫助學生消除疑難問題,掌握關鍵性知識。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等關鍵知識,教師可以分別錄制氣墊導軌實驗和剎車慣性兩個學習視頻,并在視頻中提問,讓學生思考無摩擦的情況能否實現?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不受力的物體?由于實驗和視頻的提示,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本章的內容。
(三)課后復習,及時鞏固新知識
大多數時候,即使學生愿意復習,但由于課后沒有老師協助,這種復習更多的是一種粗糙、低質量的復習,效率不高。畢竟,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讓教師在課后指導學生逐個復習是不現實的。根據每節課不同的知識點,教師制作學習視頻進行復習,以專題復習、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形式展示本章知識點,并配備相應的練習訓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視頻進行復習,就能發現在課堂上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對相應的問題進行鞏固和改進。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充分了解而造成對物理知識理解不透徹等出現的問題,課后就能得到很好的補充,這樣學習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高三年級的總攻性復習,老師可以酌情使用。微課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其固有的優勢,它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師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重點和難點知識的講解上。
三、運用微課開展導入,激發學生的課堂動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對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個體發展情況是不一樣的,例如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等,如果教學方法不適應所有的學生,難以得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要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要利用微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下,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在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課程中關于“圓周運動”的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動力,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開展課堂導入。教師要對圓周運動進行分析研究,搜集相關的視頻圖片,在開課前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進行播放。比如,“時鐘轉動”“火車轉彎”“電風扇工作”“彎道賽跑”等運動場景。這些微課視頻,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導學生對物理原理進行深入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對圓周運動原理知識進行學習,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創設微課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微課要在物理教學中充分地得到運用,教師需充分考慮物理教學的要求,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這將有利于學生在微課視頻的幫助下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課程中關于“光的折射”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就要讓學生理解折射與物質密度的聯系。而這些內容中有些知識過于復雜,教師就不能單純地通過口頭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這時就可以利用微課將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現象進行分析、整理,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詳細觀察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學習。
五、結語
總之,在高中物理微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不可否認的是,教師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明顯增加,因此,學校教研組應建立一個全校物理教師共享的微課資源庫,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從而使微課教學的質量得到逐步提高,對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提升發揮更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光珠.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7(99):166.
[2]周景照.探究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3]華山英.微課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