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分析了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影響,基于校園足球背景下,提出了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策略,激發校園足球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校園足球? ?農村中學生? ?體育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97-03
1.研究目的
2014年教育部頒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各科的核心素養?!迸囵B全面發展的人是當前教育的目標,核心素養的發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途徑。體育作為五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實現健康中國、教育強國的基礎,如何在體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學校體育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在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正式頒發,對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示。本研究分析了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影響,旨在為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廣州市增城區中新中學校園足球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該校高中學生,高一高二高三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學校圖書館檢索和閱讀了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和書籍,為研究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利用《問卷星》設計了關于校園足球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相關的調查問卷,按照2017年修訂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體育核心素養分成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
2.2.3訪談法
對中新中學負責校園足球運動的相關領導、老師進行了訪談,進一步了解校園足球在學校的開展狀況。
2.2.4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問卷的數據信息、訪談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運用比較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研究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影響。
3.結果與分析
3.1農村中學校園足球的開展狀況
2014年,中新中學被增城區教育局選定為推廣校園足球教學試點學校之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體育科組老師精心組織教學與訓練工作的同時大力宣傳校園足球。2015年制定了《中新中學推廣校園足球活動方案》,為了更好的組織校園足球的開展,學校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足球專項培訓,至今已有5位教師參加了區級以上足球培訓,師資建設得到了保障。目前,校園足球已經走進課堂,初一、初二年級至少一節足球課,足球是高一年級的普修課,高二年級中足球作為選項課推進。學校改造了足球場,還組建了班級、年級和校級足球隊,其中校級足球隊4支,教工足球隊1支,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老師的科學訓練指導和隊員的刻苦訓練,學校足球隊頻獲佳績,如2014年第一屆“富力杯”校園足球獲得兩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2016年高中女隊獲區第一名并代表增城區參加廣州市賽等等。除校外比賽,學校從2014年起,開展了與校園足球相關的各類比賽,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不定時推送校園足球相關的資料信息,組織學生觀看足球比賽,由此可見,校園足球在中新中學已經落地生根發芽,逐漸成長。
3.2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運動能力現狀研究
運動能力是指人參加運動訓練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按照足球運動的評判標準進行細分,將運動能力分為對足球規則的熟悉程度、足球技術的掌握和運用、對足球賽事的關注程度。
3.2.1對足球規則的熟悉程度
表1是對足球常識性規則掌握狀況的調查,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農村中學生對足球比賽中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性知識掌握的不算很好。16%的中學生不清楚球出界的幾種情況,對越位位置的界定不明確,極個別學生對什么情況下裁判員的該判罰、判罰結果的接受度都不太明確,說明常識性足球規則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表2是對足球違例規則的掌握狀況的調查,從中可以看出,違例規則中掌握度最好的是頭頂對方踢到腰部以下的球和搶球時倒地雙腳夾住球不讓對方得球是否違例,錯誤率最高的是罰點球時,球從球門柱反彈回罰球隊員補射進球是否有效,64.33%的學生認為足球從球門柱反彈回來沒有造成死球再補射應該算有效,足球規則中規定:主罰隊員必須將球向前踢出;在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球踢到球門柱上反彈給罰球隊員補射進門,兩次動作之間沒有其他隊員觸及到球,屬于連續觸球,當判違例,進球無效,由對方在他第二次觸球點罰間接任意球。
3.2.2足球技術的掌握和運用
足球的基本技術包括傳球、射門、接球、運球過人、頂球、擲界外球、搶截、守門員八大類。由表3可知,足球技術的掌控和運用調查中, 42%的中學生表示八大類基本技術動作都會,53%表示會其中一些,仍有5%的中學生表示基本不會。是否能進行足球比賽的調查中,只有34.33%的農村中學生很自信的表示會踢足球賽,20%的中學生不會也不敢踢足球比賽。足球比賽中能否靈活運用各種技術動作的調查中,只有24%的中學生表示可以,綜合來看,這說明大部分中學生會足球基本技術,但沒有足球比賽的能力,技能和能力分割,無法在足球比賽中靈活運動各種技術動作,相當于“茶壺里有餃子倒不出”,如何將技能轉化為能力是當前學校體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2.3對足球賽事的關注程度
對足球賽事的關注程度的分析主要通過是否觀看足球比賽和觀看的途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表4中可知,喜歡看且什么足球比賽都看的占31%,只看世界杯、歐洲杯等大型足球賽事的占43.67%,25.33%的中學生表示不喜歡觀看足球比賽。興趣愛好決定了關注的程度,說明農村中學生對足球比賽的關注度不高。由表5可知,農村中學生獲得足球比賽信息渠道排在前三位的是老師、電視廣播媒體、互聯網,高中是全寄宿式辦學,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生獲得外界信息的渠道相對狹小,老師是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食堂電視和校園廣播也是獲得足球比賽的途徑之一,從互聯網上獲得足球比賽信息是周末回家能夠接觸網絡。
3.3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健康行為現狀的研究
健康行為是指人們為了增強體質和維持身心健康預防疾病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本研究將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健康行為分為足球活動的參與度、足球運動中的合作交往能力、足球運動是否能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個方面。
3.3.1足球活動的參與度
校園足球參與度包括兩個方面,每周的參與次數和每次的參與時間。由表6可知,65.67%學生可以每周參加校園足球活動3次以上,63%的學生每次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時間超過半小時,說明校園足球在農村中學已經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中新中學作為校園足球的試點學校之一,經過5年多的探索研究,已經將校園足球發展成體育特色項目,校園足球已經成為農村中學生體育活動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
3.3.2足球運動中的合作交往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中與他人相互接觸、交流表現出來的協調、協作能力,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球運動是一項需要多人參與的集體項目,要想贏得比賽,隊員們需要具備精湛的球技,更重要的是團隊成員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創造有利條件,突破對方的重圍。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農村中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后,班級和團隊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逐漸增強,與同伴和同學的關系更親密了。
3.3.3校園足球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響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體的強力保障,它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對人寬、責己嚴,情緒健康、飲食規律、遵守作息時間、堅持運動等等。足球進入校園后,農村中學生多了一種可以發泄不良情緒的體育運動,運動后精神狀態和學習狀態有所改善,從表6的中學生的每周運動的次數和時間調查中可知,中學生基本能夠堅持運動,綜合而言,校園足球對中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由促進作用。
3.4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品德現狀的研究
體育品德是指人們參與體育運動所具備的道德品質,本研究將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中的體育品德分為堅持參與校園足球的各項活動、正確地看待比賽結果和尊重對手、遵守比賽規則。
3.4.1參與校園足球的各項活動
為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學校開展了足球手抄報比賽、足球黑板報比賽、足球知識競賽、我最喜歡的足球明星征文比賽、以校園足球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活動、校園足球墻報等等。各個年級開展足球課,組建足球隊,組織和觀看足球比賽,足球走進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學校還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校園足球活動,從調查和訪談的結果中顯示全校師生均能堅持參與校園足球的各項活動,為校園足球的全面推廣貢獻一份力量。
3.4.2正確地看待比賽結果
人生在世,競爭無處不在,比賽、學習、生活、工作等都是競爭的場所。由上表可知,參加和觀看足球比賽中,不管比賽結果如何,一般而言87%的農村中學生能坦然接受比賽結果,做到勝不驕敗不餒。13%的學生是否能正確看待比賽結果需要視當時的情況而定,并未表示不接受,這可能與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有關,“假球”、“黑哨”曾一度是中國足球的代名詞,國人都在為改變這一狀況做出努力,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中國足球的明天一定是綠色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輸贏,注重過程的體驗而不是簡單的結果,輸了找到原因改進后繼續努力下次贏回來,贏了戒驕戒躁,關注對方感受,更加努力爭取下次再勝利。
3.4.3尊重對手、遵守比賽規則
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前提條件,(下轉第100頁)(上接第98頁)遵守比賽規則是參賽的最基本的要求。從上表可以知道,93.33%的農村中學生愿意尊重對手,97%的中學生愿意遵守比賽規則,沒有人表示不遵守比賽規則,說明農村中學生基本能夠相互尊重且有較強的規則意識,少數同學沒有過于看重比賽結果的勝負,沒有做到公正公平的競爭,因此,農村中學生的體育品德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體育聯合德育,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
3.5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3.5.1運動能力方面,需要創造良好校園足球運動環境,配齊校園足球需要用到的體育設施,開展多樣化的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建設校園足球文化,將校園足球活動進行延伸,利用校外自主鍛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足球運動能力。
3.5.2 在校園里培養健康行為,必須要將校園足球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健康教育關系到方方面面,要將健康教育納入校園足球發展方案中,在課程實施中,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水平選擇合適的內容,有效的培養健康行為,課程評價中,也要將學生的健康行為納入評價體系。除此之外,還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向學生傳授健康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5.3體育品德的培養方面,要落實在足球課堂和足球比賽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足球比賽和游戲中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對手、尊重他人、團結同伴,將足球的學習與體育品德的培養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4.結論
4.1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運動能力的培養不太理想,具體表現在:足球規則不太熟悉,有一定的足球基本技術但能在足球比賽中熟練運用的人較少,對足球比賽的關注度不高。
4.2校園足球對農村中學生的健康行為有促進作用,表現在:校園足球參與度較高,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
4.3校園足球能夠促進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校園足球的各項活動,大部分中學生能正確對待比賽的結果,有正確的勝負觀,能表現出尊重對手、遵守規則,具有較好的規則意識。
【本文系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2019年度課題《農村中學校園足球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影響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YJJXH201912018】
【參考文獻】
[1]裴紹志.中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45
[2]秦蒙.濟寧地區中學健美操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9.
[3]劉增龍.高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濟南大學,2019.
[4]李功.“合班分項”走班教學模式下提升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以足球專項課教學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3):169-170.
[5]李仁檜.足球校本課程對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運動.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