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林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歷史學科教學的關注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表現,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師要認真研究初中歷史教學的新思路,教學中要關注學生歷史理解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史料增強綜合素養,借助具體事件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知。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學習效率;新思考
初中歷史學科內涵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提高歷史意識,深刻理解歷史現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遇到的歷史問題,實現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激發學習興趣,提升理解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探究課堂教學的內容,才能更深刻理解歷史現象,把握歷史事件發展脈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生動的語言感染激發學生,可以播放音頻、視頻、動畫等素材增強感官刺激,將學生帶入歷史場景中,使其深度感知與理解歷史。
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這節課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播放視頻導入新課,讓學生通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動畫面,初步了解遣唐使、鑒真東渡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則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在學生視聽感官被觸動、產生了進一步探究新事物的欲望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西游記》里的唐僧和玄奘有什么不同”“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唐朝對外交流活躍的原因是什么”等,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深刻理解到唐朝是中國古代對外交流的重要時期,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促成了當時空前繁榮的對外交流、學習和傳播都體現了唐朝文化在當時東方世界的地位。
利用圖文培養史料實證素養
根據初中歷史學科課程標準及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可利用圖文等史料素材,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挖掘歷史的本質,更加深刻地感知歷史現象。這樣在有效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史料實證素養。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主要講述的是清朝前期為安定邊疆、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教師可先通過導學案,讓學生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對邊疆的統治、清朝的疆域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先讓學生結合《鄭成功收復臺灣》圖與教材文字講述鄭成功收復臺灣,引導學生通過鄭成功的《復臺》來評價鄭成功的功績以及收復臺灣的意義。教師利用《達賴金印》《金奔巴瓶》幫助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增強歷史感,再引導學生歸納清朝對西藏實行有效管轄的具體措施。另外,教師通過“明修長城清修廟” “承德避暑山莊”知識拓展卡,使學生認識清朝與明朝民族政策的差異。整個過程中,通過圖文史料的運用,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更易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個難點,讓民族政治問題變得生動又豐富,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
借助案例培養家國情懷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家國情懷就是情感的升華。歷史教學素材十分廣泛,經典歷史案例是教學中常用的素材,它能讓學生更有條理地分析特定的認識現象,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選擇經典鄉土案例開展教學,讓學生在深度感知理解中有效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
在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歷程中,與廣東相關的典型歷史案例很多,教師可以將這些鄉土案例有效地貫穿在教學中。例如,展示林則徐上書的內容、播放《虎門硝煙》視頻,讓學生感悟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播放《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視頻,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堅定的革命信仰、“天下為公”的理想和目標。黃埔軍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培養出大批軍事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做貢獻。這些鄉土經典案例能更好地觸動學生去深刻理解家與國,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認同感、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家國情懷,也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發展與時代的緊密聯系,是實現人生價值追求的基礎。
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時代新人所賦予的使命。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才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其次要認真研究培養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通過合作探究高效掌握歷史知識和把握歷史規律,準確理性地分析歷史現象,從而實現學科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霞.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史料教學分析[J].教師博覽,2020(21).
[2]李彩云.基于史料角度談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4).
[3]姚實彥.追尋“生命歷史”,深耕“有人課堂”——以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歷史整本書閱讀實踐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20(7).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華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