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儒 趙小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于高素質、專業性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在聘用人才時,除了要求其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外,還要求其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實踐性和互動性較強,能夠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廣大教師必須要強化教學觀念轉變,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當前的社會就業導向,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縱觀我國多所高職院校發展現狀,發現在體育教學觀念方面普遍落后,長期以來都是對傳統體育教學觀念進行沿用,對于經驗的依賴性較高,同時還會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途徑,并未考量到學生今后的就業需求。例如,在課程設置方面,目前基本以田徑和球類運動為主,很難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且陳舊的教學思想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這些都會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教學質量[1]。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在對人才進行選擇時,不只注重其專業知識,同時還會對其專業素養進行考察。因此,為了更好的滿足工作崗位需求,必須要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具備適應未來工作崗位乃至社會發展的必備技能。但就當前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發現教學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并不能對其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因而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同時也會對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相比于其他學科,體育學科相對特殊,其教學宗旨在于能夠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取到基本的生存方法,之后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之下克服困難,對其吃苦耐勞的品質進行培養,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冷靜處理、客觀對待,而這也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2]。
將就業作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導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每年都會向社會輸送大批量的技能型人才。他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更要擁有健康體魄,通過體育課程改革,不僅能夠對學生身體進行鍛煉,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示范,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堅強勇敢的品質,而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更好地適應高強度工作量。因此,以就業為導向設置教學目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還能夠為國家乃至整個社會培養出更加優質的體育人才。
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很有幫助,尤其是將就業作為改革導向,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并引導其對自我發展價值進行探索。而愿望和理想的實現,首先就是要有健康體魄,因此,開展體育鍛煉至關重要,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能夠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行培養,使其有勇氣面對一切困難,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能夠更加成熟理智的處理問題,進一步提高其綜合能力,并逐漸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3]。
將就業作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導向,也就意味著原有的教學目標、方法、模式等都要發生轉變,融入相關就業因素。例如,廣大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崗位用人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能夠被靈活地應用于今后的崗位實踐,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在增強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促進其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就業率。
在就業導向的引領之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方面,需要融入相關就業因素,與此同時,還要結合相關職業能力、崗位人才培養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要想實現上述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就要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在就業導向的引領之下,廣大教師還要設計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使教學內容能夠與職業需求、專業特點等相互契合,立足于當前的教學現狀和條件,使學生能夠參與到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體育鍛煉當中,逐漸具備適應未來崗位發展的各項技能,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4]。
1、對體育教學進行拓展與延伸
體育競技、保健與休閑、基礎理論等都是高職院校體育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的就業導向引導之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要對教學內涵進行拓展與延伸,使教學內容能夠具備職業發展特征,同時還要對教學發展空間進行拓展。通過相應內容的融入,不僅能夠對原有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同時還能實現對體育教學內涵的拓展與延伸。
例如,在學習“體育保健”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在其中穿插一些有關于職業保健的內容,通過職業保健教育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崗位發展當中學會自我保護,對各種職業病進行針對性預防,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發展特征的相互融合,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實用性。而在學習“體育休閑”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嘗試將休閑類、運動類教學內容穿插到教學當中,例如,瑜伽、養生等,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使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特征,對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進行培養[5]。
另外,在學習“疾病預防和健康飲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根據專業特征,強化對這些內容的拓展與延伸,特別是在疾病預防和體育鍛煉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今后職業崗位發展中有可能會遇到的疾病開展針對性教學,促進職業需求與教學的巧妙融合。
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職業崗位適應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結合學生今后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選擇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特點、職業發展等進行充分考慮,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院校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緊緊跟隨就業導向的指引,強化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改革,促進教學內涵的拓展與延伸,且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符合學生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具備適應未來崗位發展的各項能力,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