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小學教育集團
現在的社會生活已經無“微”不至,微信成了繼QQ、微博之后的一種新型的通信工具。把微信與我們的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微信記錄片段,激發習作的熱情;閱讀與習作有關的訂閱號,學習習作方法;閱讀好詞好句好段好文章,拓展閱讀與習作的視野;通過與微友之間的交流、評價,提升習作能力,積微成著,讓微信創新習作形式,煥發習作新生命。
1.閱讀訂閱號。微時代的興起,讓知識大批量快速傳播,閱讀不再局限于紙質文本,也不再限于一家之言,我們可以在紛繁復雜的公眾號里精心挑選,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訂閱號,來提高他的閱讀興趣,豐富他的知識積累。
分層推送,分層閱讀,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跳一跳摘到“桃子”,也讓學生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的同學先慢慢滲透本單元新內容,讓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同學在課堂學習之后,通過閱讀有關訂閱號的內容,拓展知識面,提高表達能力。
2.閱讀微信群。我們可以按學習能力給學生分組建立動態的微信群,可根據學情做調整。同時,我們在小組的基礎上建一個大組,讓各個小組相互討論學習,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例子:學習六上第三組課文《窮人》第一課時后,我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在單元整體備課的基礎上,按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重新分成三組,同時結合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和本課時的習作知識點發送閱讀信息。我給基礎薄弱的同學推薦課內的好詞好句,給基礎扎實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同學推薦名家名句,使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里得到有效的能力鍛煉和提升。
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完整實施的,我們可以利用微信群的方式進一步落實。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層展開閱讀積累,有助于學生積累詞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例文仿寫。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六年級的仿寫可以從遣詞造句的訓練開始,逐步對寫作角度、寫作方法、寫作意圖、言語表達、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訓練,六年級的微習作訓練著眼于長句和語段。
例子:學習了六上15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在課堂布置微習作作業,要求學生寫1、2段文字表現出一個人物的品質。
仿寫段落就是對學生語言文字組織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錘煉。通過讓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段落發到班級群里,給了同學閱讀、交流、學習的機會,并使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與他人比較從而再次修改達到精益求精,這樣透明的敞開式習作方式,學生們學習到了寫作的不同視角。
2.微練筆。葉圣陶先生說:“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老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身邊的事務
微習作不是作文教學的全部,但至少是有效的一部分,通過微習作來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計劃、長期的推進,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通過微習作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習作能力,是個不錯的方法。
1.評價主體多元化。在常規的習作中,一篇作文的閱讀面是比較狹窄的,甚至只有語文老師,因此學生習作時,會不知不覺地揣摩老師的興趣愛好。而發布在微信群中的習作的讀者很廣泛,除了學生自己,還有老師、同學、家長等,他們都可以成為一篇習作的評價主體,從而一改過去大多是老師是學生唯一讀者,單一評價者的現狀,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2.激發習作熱情。微信平臺,提供了一個讓作者讓和讀者及時溝通、評價的平臺,老師要對微習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指出寫得精彩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對習作基礎較弱的學生,要想方設法鼓勵他們“微”的興趣和自信。
例子:一次,一個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寫了一篇微習作,平鋪直敘,寫出自己考得不好而難過的心情。讀者看到后就不斷跟評,有鼓勵的,有點評如何寫才能更表達自己的心情的,有點評如何開起第一句更吸引讀者的……結果就喚起了他練筆的熱情及信心。從這也可以看出多元評價的效用,能讓學生有動力,有信心,持續寫好“微習作”。
讓微信輔助小學六年級習作教學,真正發揮微信在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優勢,讓微信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學得更多的習作方法,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