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學校
豐富的創造力是在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產生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本”,想像是閱讀教學的“魂”。學生在自讀課文后,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邊讀邊悟,展開充分的想像,讓學生把握文章主旨的同時,進行再次創新,更深層次感悟文章。
在學習郭沫若《雷電頌》一文中,作者展開豐富的想像,描寫了雷、電、風所向無敵,摧毀一切,劈開黑暗,給人類帶來光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幻化為雷,你將怎樣驅逐黑暗,召喚人類走向光明?如果你是電,你將如何用你的長劍劈開黑暗?除了長劍,電還會用什么神秘武器與黑暗作斗爭…讓學生展開大膽想像,深入體會文章靈魂。如果你是雷、是電、你怎樣挑戰太陽神、怎樣嘲弄河泊。讓學生把自己融入作品中,創新思維,大膽想像。
在閱讀后,給學生創設懸念,引導學生展開創造性思維,學習續寫故事,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在續寫故事中切忌給學生設置條條框框,對學生個性、大膽想像應給予充分肯定。在讀完童話《狼和小羊》后問:狼向小羊撲去,結果怎樣?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答案。如:獵人趕來向狼開槍,救出了小羊;小羊向旁邊閃躲開了,狼撲了個空,掉進河里淹死了;要是學生新奇的想法都應鼓勵,引導學生打破思維方式,進行多向思維。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想像是創新的源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把握觀察方法,記錄觀察結果,積累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讓學生觀察看幻燈片,觀察雪后山上顏色的變化,體會“矮松越發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點小雪”,除了像看護婦,還像什么?“山尖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鑲”字用法之妙。雪后小山樹木,草色的變化,觀察體會給山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帶水紋的花衣”是什么樣的。再對比觀察家鄉的冬天雪后的景色,借鑒文中想象、擬人的寫法,展開創新思維描寫家鄉的冬天。讓學生把眼中看到,心中想到的變成有形的文字,再現家鄉冬天的美。
引導學生打破常規創新,比如在《孔雀東南飛》中大家贊揚劉蘭芝對愛情的忠貞,把“劉兄”判為大惡人。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文中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劉兄所作所為并無主動為惡的動機,只是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自私心重,并不是天生的大惡人。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多角度的觀點看待問題,提出自己獨到見解。對于學生熟悉的寫作題材,鼓勵學生用發散的思維方式,大膽創新,挖掘出作品新意。在注重平時積累寫作經驗,學習名家寫作技能的同時,更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首先學會逆向思維,對思維定勢進行“反動”與“逆轉”。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起點地思考問題。打破常規,逆向思維,反彈琵琶。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逆轉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現實中,有再好的作品,如果不廣告宣傳,那么也無人問津。作文立意要突破傳統觀念,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其次作文題材要聯系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學生生活越豐富作文內容就越充實。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勤于觀察,思考面向社會,寫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根本因素。興趣要在和諧、舒暢的心理中產生。在作文訓練中發現、愛護、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自主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老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愛生、尊生,把學生看做有思想,有見解的獨立個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學生才有興趣寫作,才會思維活躍,才思泉涌,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閱讀寫作中安排故事會、編課本劇、寫續集等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讓學生不斷嘗試。給學生創造參與創新的機會,讓學生更深入認識自然,認識社會。運用多媒體、圖畫、配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在圖片中找到思維的閃光點,喚醒學生頭腦中的影像,豐富學生的感觀,在學生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如教學《黃河頌》時播放黃河奔騰咆哮的畫面,讓學生從聲音,圖像多種方面感受母親河的偉大,神奇。讓學生觀后為黃河寫一首贊美詩或寫一篇黃河游記,從多種體裁中嘗試,培養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學做導演,改編《東郭先生和狼》運用不同的視角再現東郭先生的弱點,狼的兇殘本質,讓學生在玩中寫,把寫作變成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在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同時,更應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適應時代要求,將學生培養成有創新意識,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新型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教育家孔子說:“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師應在教學中將傳統教學與創新教學相結合起來,發揚課堂民主,鼓勵學生大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