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立
江蘇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在對初中學生進行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時,需要挖掘豐富多樣的經典誦讀內容進行教學,以此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提升學生欣賞分析的能力。接著,教師需要創建趣味性的誦讀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的氛圍,提升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傳承經典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礎。之后,教師需要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經典誦讀教學,鍛煉并提升學生實踐的能力,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需要豐富經典誦讀的內容,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傳承發揚經典文化中的優秀品質。[1]更可以培養學生欣賞并分析誦讀內容的能力,為提升學生誦讀能力提供良好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開展誦讀《弟子規》的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述《弟子規》中的小故事,激趣導入;接著讓學生自由誦讀,在反復誦讀中了解內容的基本含義;教師適時播放配樂,讓學生在音樂中齊聲誦讀;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內容進行賞析。在賞析后,教師可以詢問:“《弟子規》講述了什么?是否蘊含著一些優秀品質?”,讓學生互相討論。學生回答后可以再追問:“為什么《弟子規》中會存在著封建并迂腐的思想觀念?如何才能分辨其思想觀念是否封建?”,并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師使用這樣的方式開展初中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欣賞和分析誦讀內容的能力,并幫助學生傳承經典誦讀內容中的優秀品質。
教師還需要運用趣味的方式開展初中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提升學生誦讀的積極性,提高經典誦讀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養成自主誦讀的習慣。[2]
例如:教師在開展李白《行路難》的經典誦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展示李白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在經歷唐朝由盛轉衰時期內心的感受,讓學生有情感的初步體會。然后精選配樂,利用多媒體配樂來渲染悲傷、凄涼的氣氛,但是音樂中也要夾雜著作者的壯志凌云。對學生的引導要循序漸進,問題的創設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討論。讓學生明確作者悲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庇袑ξ磥頍o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作者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仕途的艱難,蘊涵著無限的悲慨?,F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希望像姜太公那樣八十歲遇到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舟到日邊,有為于當世。但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理想不能征服現實,現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在詩人心中,終于發出“行路難”的感嘆。而結尾又在沉郁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這樣的精神品質值得細細品味。然后拓展李白其它的古詩詞,進行誦讀表演,要求語氣語調符合詩歌的基調,還要根據誦讀的內容作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等等。以此提升經典誦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教師需要將經典誦讀內容與生活相結合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傳承并發揚經典文化,鍛煉并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對《水滸傳》進行誦讀時,可以先將所選取的重點章節展示在多媒體上,帶領學生對所選內容進行誦讀,幫助學生了解書籍中重點人物的性格。教師要為學生限定誦讀的時間,之后提問:“觀看過《百家講壇》嗎?”,帶領學生觀看《百家講壇》中的“水滸智慧”。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觀看后所了解的新知識。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任務:“與家長談論《水滸傳》,讓家長也講述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边@樣教學,不但可以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還可以幫助學生傳承并弘揚經典文化,提升文化素養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