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
河北省饒陽縣第二中學
我們饒陽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一切,為學生們人文素養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積極開發并利用鄉土資源,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我覺得,讓學生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有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使命感。更何況,鄉土文化中所寫的鄉土人物,本身就是這一方山水的驕傲,“鄉親”的故事更能激發學生潛在的追求。所以,我一方面在教學中經常穿插一些鄉土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注意引發學生探究鄉土文化的積極性。同時豐富的鄉土歷史資源為我們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了保障。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與利用鄉土歷史資源,選擇和確定學習主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師生合作構建鄉土歷史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以此增強學生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加深學生對傳統鄉土文化繼承和發揚光大的使命感和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
1.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準備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準備階段,要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根據研究的方向,讓同學們自由自愿的組織鄉土歷史資料學習小組,并明確分工,發揮好各自的作用。第二件事是科學的確定鄉土歷史資源研究的主題,把鄉土歷史資源的主題選取好確定好,這是開發校本課程研究的關鍵,也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環節。第三件事就是要制定好校本課程的研究計劃,在計劃的指導下進行認真研究,確實達到計劃所要求的效果。第四件事就要建立微信群和博客群浪將校本課程研究的所查閱的資料,文本資料,文獻資料和研究的課程資料在微信群中互相的學習,互相的交流,老師要給給予指導和進行評價。在微信群中,老師和學生可以獨立地發表自己的研究方面的見解,圍繞研究性的問題進行討論,在發表言論的和討論的過程中,老師要給適當的引導,最終使每個小組都形成一定的研究性成果,形成論文或者研究報告。
2.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探究過程。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動就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材料,并對其進行篩選和分析,鑒別材料的真偽及創造性地處理材料。(1)收集材料,幫助學生挖掘鄉土歷史資源。小組成員按照他們自己制定的計劃,分工,自主地開展收集材料。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方面的考察,組織學生對家鄉的存在名地名人名俗的地方進行考察,在考察的時候,讓學生把自己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寫出來,老師進行綜合性的指導,組織學生在網絡上或者文化館、黨史辦,縣志編寫室等單位及查閱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從這些資料中真正的感受到歷史就是在我們身邊,我們要科學的運用這些資料開發校本課程,把我們饒陽幾千年的文化沉淀造就出饒陽歷史上的名勝古跡、名人名事和民俗挖掘出來,要把這些發揚廣大并研究出來作為校本課程的研究成果。第二方面是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組織學生調查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詳細的記錄,把這些調查和記錄相對照,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高、得到啟發、得到升華,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第三方面是組織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在相關的資料的基礎上,使相同資源的資料互相貫通起來,形成系統的校本課程。(2)篩選整理材料,進行討論,撰寫小論文。通過學生詳細的調查考察,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詳細的分類加工、處理、篩選、和處理,組織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能夠提出系統的建議和方法,通過討論提煉出系統性的鄉土歷史文化的思想內容,把這些思想寫成系統化的論文。(3)成果的交流展示。讓學生把自己的小論文和自己寫的調查材料,在學生之間互相展示,然后把質量高的論文向全校進行展示,將成果放在微信群中,把質量高的論文把成果放在學校的公眾號上,讓其他學生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討論交流,老師不斷地點評,使討論和交流不斷地走向深入,不斷的取得新的成果。
由學生們依據自己收集到的研究性學習的材料,在老師的知道下,再重新進行整理,編寫出極富個性的、而且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和感興趣的校本教材。這樣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協作能力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1.確定教材主題和結構。我們所編寫的第一集校本教材定名為《美麗的饒陽》,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饒陽景之美----名地游覽,第二單元饒陽人之美-----家鄉名人,第三單元饒陽物之美-----家鄉名產,第四單元饒陽俗之美----家鄉民俗。
2.成立編寫機構。按上面的四個單元將研究性學習小組分成四個編寫小組,在編寫的過程中,老師對發現的問題不斷的進行解決,并請語文老師和地理老師分別進行指導,使編寫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
3.合編成冊。各小組編寫結束后,各個編寫組的組長整理好本組的校本教材內容,統一進行整理、編審,裝訂成冊。
4.成果的交流展示。將校本教材放到博客上或者微信公眾號上,讓大家都有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愉快的情感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通過網絡將各自的研究成果、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將寶貴的資源共享。這樣既有利于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又是集大家智慧于一平臺的綜合性的“評價----反思----改進”過程,是校本課程的有益補充,維持課程持續生成。
總之,開發利用鄉土歷史資源,能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也能促使他們積淀一定的文化。同時,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關注課外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研究性活動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了歷史學習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