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燚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放珠中學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脫離較為幼稚的孩童時期,邁向逐步成熟青年時期的重要過渡階段,因此初中階段的教學開展與班級管理往往可以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特別是對于農村地區的初中生,學校的教學展開是他們最為重要的知識獲取途徑,而校園內班級的有效管理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為了幫助廣大農村初中生構建更為美好的未來,班主任需要展開對班級的細致且全面管理統籌工作。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自然也不會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從每個人出生那天起,就注定這每個人都會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而我們生活的大世界也因為每個人的各不相同的特征而更加絢爛多彩[1]。
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學習情況與個性特點,而在教學開展與班級管理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僅僅采取一成不變的刻板模式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而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班主任就應該展開對學生的深入了解,這就需要教師放低姿態,展開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從學習成績、興趣愛好、道德品質與家庭環境等方面展開對學生的了解與熟悉,并且能夠根據了解收集到的學生特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手段,靈活解決遇到的班級問題,做好班級的統籌管理工作。
在班級的進步與發展過程中,良好的班級目標就像是暴風雨中的燈塔,可以為學生照亮前進的方向[2]。如果一個班級沒有明確的班級目標,那么這個班級內部的學生很難產生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動力。
而為了匯集全體學生的力量,使班級凝聚起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就需要制定出明確且合理的班級奮斗目標。在目標的確立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準則,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班集體帶給個人的集體榮譽感與集體幸福感。比如,教師可以將誠實守信、禮貌待人作為班級日常管理目標,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營造出溫馨友善的班級氛圍。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身心健康可以算得上是最為基礎且最為重要的成長條件了,只有身心雙方面都能夠和諧發展的學生才稱得上是一名健康的學生,所以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也應該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在農村地區,由于生活環境與衛生條件的落后,加之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學生的衛生意識不足,容易由于生活習慣較差出現一些身體疾病。這就需要班主任能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向學生傳遞衛生意識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數目的增加,班主任也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給予學生生活與學習方面更多的關系與愛護,使學生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得到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最終幫助農村初中生實現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長。
在農村地區,很多家長都認為在學生的受教育進程中,只有教師與班主任才能發揮作用,產生對學生的深遠影響。然而,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父母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也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老師”。
所以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教育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團結學生家長的教育力量,從而展開針對初中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管理。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往往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特別是教師在發現學生具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時,更應該展開與家長的深入交談,完成對學生近期狀態的信息交換,進而共同探求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與手段,而學生在經歷班主任與家長的雙重溝通后,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疏導,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地區學校的硬件設施水平也通常低于城鎮學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初中學生生活方式較為單一、社會閱歷淺薄的不良后果。
為了改變現有教學條件帶來的不良教學后果,教師可以通過相關課外活動地舉辦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社會視野,使學生能夠以更為寬廣的視野看待萬物。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學條件,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又可以完成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課外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舉辦腦筋急轉彎比賽,幫助學生擺脫固有思維模式的固化,提高自身思維能力的活泛性,還可以通過游戲拉近師生關系,構建出和諧良好的師生相處模式。
為了幫助農村地區的初中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教師應該懷有一顆真心,從多個角度出發高效完成班級的相關管理工作,和學生一同構建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