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含/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子系統,是直接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線排頭兵。當前中國正在全面深化社會經濟改革,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勞動力是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和經驗,吸收和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雖然經濟全球化正面臨諸多挑戰,但占領人才高地,搶抓發展機遇,卻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因此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勞動力,既是落實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職業教育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對于緩解就業市場的供需壓力,改善結構性失業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國務院2018 年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引領帶動各地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技藝精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從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路徑來看,深入企業一線不失為重要的一環。
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知識能力和教學能力兩方面,知識能力既包括理論能力也包括實踐能力。理論能力的獲得可以從書本上得來,但是實踐能力的獲得必須要經過一定的實踐操作才能獲得。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教師多為學前教育、教育學、營養學、醫學等學術背景的教師,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但卻缺乏在早期教育一線工作的經歷;講解的知識多為理論知識。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不僅學生能進入企業一線,教師也可以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將自己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在將經驗傳遞給學生的過程,有利于發展教師的實踐能力,也能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核心素養。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與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息息相關。教師在學校大多數是以理論知識作為講授的重點,而進入真正的工作崗位,實踐能力反而放在了突出位置,在高職院校試行校企合作,不僅便于教師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更能在傳統課堂中傳授與崗位一線密切相關的知識,也能在實踐課程中成功轉變為指導實踐操作的“師傅”,學生能順利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高效整合,從而獲得與工作密切相關的實踐能力。
新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的發展。不論是《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 年)》中第一次提出了“發展0-3 歲早期教育”,還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首次提出的“重視0-3 歲早期嬰幼兒教育”,亦或是《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边@些政策的出臺顯示了我國重視0-3 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決心。早期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是培養早期教育專業人才的大本營,教師則是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早期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更要教師與早期教育一線企業掛鉤,與市場對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培養早期教育“雙師型”教師能為早期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打下堅實的師資基礎。
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專業教師進企業實踐的長效機制。學校定期派送早期教育專業教師深入早教中心、托育中心等企業,通過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形式,讓專業老師在一個學期內通過課程實習、專業見習、專業實習、一線掛職鍛煉等多種途徑能進入企業,直接參與早期教育機構教學、運營和管理工作,鍛煉實踐技能,熟悉掌握工作流程,累積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有效推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
校企也要聯合建立教師培養平臺,除了專業教師進企業,企業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和管理者也能進入高校成為技能實訓課程的質量保障,通過聘請企業員工承擔實踐教學課程,豐富完善早期教育專業的實踐實訓。校企雙方通過完善專兼職教師結構,學校不僅能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在課程設置、學科建設等方面得到企業人員的支持與建議;企業也能利用高校的資源完成教師培訓、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等工作。
早期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離不開評價與保障,只有有效的考核與評價,教師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專業能力,只有健全的激勵與保障,教師才能保持熱情與主動性。通過校企聯合評價或第三方評價,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幫助教師理清早期教育專業素養,也能準確評估自身專業水平,找準今后努力方向;通過完善薪金保障、晉升保障等機制,鼓勵教師深入一線,提升實踐能力。因此建立早期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保障體系是早期教育專業教師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早期教育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校企合作是培養早期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的重要路徑。提升早期教育質量,提高高校早期教育專業教師的素養,推動職業院校“雙師型”工作的開展,需要學校、企業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