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習主席的之一講話向全社會,尤其是向高校領域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一定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教育領域的有機融合。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得到了有效的開展,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要推進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應當建立和健全良性的教育機制。
一是在教育內容上,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課程內容機制。“強國之本在于是否具備創新型人才,中國教育需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育。”[1]當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還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要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就必須加強二者在教育內容上的交融貫通。首先,對待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要加大內容的開發程度。創新創業教育,這幾年來,雖然我們都很重視,但與其他通識課程比較起來,依舊存在課程建設起步晚、課程可溶比較少、可是不飽滿等劣勢。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應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材修訂和改版。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材中,應當加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迸發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意識,還能激發出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更能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指明正確的方向。再次,高校的職能部門應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對課程內容的指導上。尤其是教務部門,應當協同學工、思政、馬研等有關部門,對課程內容的設置進行把關,完善課程體系、量化課程內容標準,打造出多元化、立體化的課程體系,發揮出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在教育模式上,構建校內外相結合的培養協作機制。“高校應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立德樹人思想為立足點,搭建實踐平臺,完善育人體系,構建一體兩翼的融合新模式。”[2]我們可以這么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取得的教育效果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教育模式好不好。所以,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培養協作機制是勢在必行的。在校內,要不斷加強我們教師隊伍的培訓,尤其是要加強對輔導員、思政教師、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不僅要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更要提高他們對學生的服務水平。與此同時,高校應為思政教師和創新創業教師培訓提供機會,使教師們能夠利用學術交流會、經驗推廣會、宣傳表彰會等時機,進行學習和交流。這樣更容易使得我們的教師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在創新創業研究和政治理論學習中增長才干、提升能力,也使得教師培養出更多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高校應以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走向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應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地位。”[3]要提升教師的創新創業素質,既要重視校內培訓,也要重視外請輔導。通過在校外聘請有創新創業實踐經歷的校友和專家學者來校,分享創業經歷、理論講座、與在校生實踐互動,這樣不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為豐富,又能更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契合;不僅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又能擴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三是在教育方法上,構建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的“云”機制。所謂的“云”,就是指互聯網在線。面對互聯網給教育工作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學生群體應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創新打造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云”工作和“云”學習。當前,在“中國大學生慕課”平臺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內容越來越多。這說明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使得我們的教育方法逐漸也在隨社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云”資源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這是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教師可以再任何時間和地點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也因此隨時都能接受教育。其次,隨著自媒體的發展,教師可以再網絡“云”上對當前的社會重大、熱點問題為學生進行政策性解讀。通過自媒體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關注到教師的思想動態,掌握和理解教師所想表達的積極思想。再次,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進行分析,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喜歡的行業與職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創業得到滿意的效果。
四是在氛圍營造上,要積極營造“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就業”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價值導向、思想引領、激勵創新、行為準繩等規范作用。這些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也能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同時,有利于構建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業務性強的特征,需要一支科學化、專業化的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師資人才支撐。同時,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師資隊伍特別是廣大黨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雙重能力,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干事創業精神。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優勢作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做好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保障服務工作,把工作做細做深,做到學生心里。
五是在思政課程建設上,要不斷探索和創新課程的“新”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青年學生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共產黨員的力量》書中的一章章,一節節,條條入理,篇篇緊扣共產黨員的力量。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這些力量正是非常必要的精神食糧。思政課要讓學生聽得進去,必須要加以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青年學生的興趣和口味逐漸變得多元化,思政課教學不能局限于“滿堂灌、照書念”,而應多考慮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大家接受知識、學到真理、養成信念。實現思政課創新,需要學校和老師突破思維局限,打開想象空間,這考驗著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智慧。學校只有真正費心思做好思政課創新,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學生才能在思政課上走心。《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出版發行,為大學生思政課提供了新的教學內容,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的鮮活性、可讀性增添了新的力量。學校通過創新黨課形式,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新型教育形式對廣大師生思想引領和價值導航的重要作用,深化革命傳統教育,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使命;有助于滿足青年學生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全新的平臺,用實際的行動和創新的方式,傳遞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