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文/皖江工學院
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育需要借助于信息技術創新現有的教育模式,將互動性更強的教學工具帶入課堂,以此調動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那么,可以將碎片化的教學視頻加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中,阿靜思政教育擴散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所謂翻轉課堂是指需要區別和顛覆傳統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信息化和自主性兩點,所有的教學行為都需要圍繞這兩點來開展。那么,在當前的高校思政課中,展開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可以體現為以下三點。
其一,適應當前時代教育的需求。在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時代,我國教育部門提出需要高校創新教育信息化,將信息化工具融入高校課堂中,讓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具有多樣化特點。并且,根據當前高校學生的興趣來看,許多高校學生對信息技術具有較高的了解興趣,在日常的生活中離不開信息技術,如移動網絡、移動設備等,這些可以說明高校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熟悉度較高。那么,從高校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來看,許多學生參與思政課程的原因,在于必修和學分兩方面,如果沒有這些約束,很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思政學習中,這就會令人深思。不過,如果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堂中,勢必會引起高校學生的注意力,這就可以幫助思政教學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說明翻轉課堂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翻轉課堂可以帶動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關系,讓以往枯燥乏味的思政課堂頓時變得活躍起來,這就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創建有利條件。
其二,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率。在以往的思政課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一對多”形式的教學模式,認為自身學習經歷、社會體驗比學生更加豐富,以此可以主導學生的思政學習思路,該種教學觀念較為片面。對于當代的高校學生而言,促使學可以依賴自己學習才是效率較高的學習方式,這就與傳統教學觀念產生矛盾。所以,如果可以展開翻轉課堂背景下的思政課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以“組”為單位的教學體驗,又可以讓學生加強與學生和教師的聯系,這樣可以在課堂內形成積極的生生、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以從中找尋自己的知識薄弱點,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盲區,從而可以提升教學效率。
其三,更易讓高校學生銘記思政觀念。在翻轉課堂內,由于大多數知識點和內容需要依靠學生自己發掘和記憶,促使學生在過程中“知其所以然”,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在當前的時代教育背景下,需要高校培養出具有全面素養的人才,翻轉課堂可以促使學生跳脫出傳統固化的思維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優勢,深入實踐地探究學習,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更為全面的思想道德觀念。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以往教師通過教室多媒體結合教材展開教學,這種方式可以協助教師拓展更多的教學資料和展現形式,但是在這種教學情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時間不足,因為在有限課堂教學內,教師需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中將整個小節的知識點講述完畢,而閱讀過教材的人都知道,思政教材每節的內容較多,如果想要講述完畢幾乎不可能實現,除非可以有選擇地講解,但是這樣會為學生減少諸多學習內容,這就與教學要求產生矛盾。
那么,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可以考慮將碎片化的教學視頻融入思政教學模式中,一方面由于這種碎片化的教學視頻恰好符合高校學生的生活規律,通常高校學生在上課外擁有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內觀看這些碎片化教學視頻,幫助學生補充課堂中未學習過的知識點,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學生對碎片化的教學視頻興趣較高,如常常觀看的抖音短視頻、微博視頻和信息等,這些都屬于碎片化信息的范疇之內,所以如果將思政教學內容融縮在各個5到8分鐘的短視頻內,有便于學生隨時瀏覽學習。
而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常常接觸的網絡社交渠道傳播思政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創建微博號,讓學生關注自己的微博號,可以在教學某節課本知識前,提前地制作預習或復習的短視頻,或者可以將本章節內容分給若干短視頻,然后將這些短視頻上傳發布在自己的微博號中,這樣學生可以在刷微博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彈出相關視頻消息,這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學習。
還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社交平臺,因為在當前的高校學生的社交網絡中,微信是高校社交網絡的核心,無論學生購物還是聊天,都是需要通過微信實現,這就說明微信是學生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一方面教師可以向校方建議創建微信公眾號平臺,在該平臺上可以開設“我的網課”、“知識點歸納”、“青春色彩”、“每日簽到”等模塊,讓學生可以在每日簽到后自主地閱覽短視頻,如果在一定期限內沒有達到足額的閱覽數量,則會減少學生的學分或課程分,這樣可以起到督促學習的作用。同時,校方可以隨時通過公眾號發布與思政相關的美文或咨詢,讓學生隨時掌握新動態,提升學生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創建微信群,將各個學生邀請加入微信群中,在群內可以時常以年輕化的姿態與學生溝通和交流,逐漸地融入學生集體,同時向學生不時地傳播積極的思政教育理念,如“正青春,別荒廢”、“要出彩,先出力”等,這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由此可見,通過經碎片化的教學視頻融入思政教育模式中,既可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又可以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這就有利于構建思政課的翻轉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在翻轉課堂背景下,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教師可以展開互動性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讓每個小組的若干人展開組內探討,得出相應的結論,另一方面可以每個小組作為兩兩相對的辯論方,讓小組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辯論。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搜索所有可以作為論點的內容,挖掘課本教材中所有可用的觀點,這就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要求。比如,當教師在教學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數量在課堂內提出若干問題,將這些問題書寫在黑板上,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出來,讓每個小組選擇想要論述的問題,這樣最終可以形成兩兩相對的情況。然后,教師讓雙方各持相反的觀點,在課本教材中自行查找可以支持自己論點的內容,規定每個辯論賽的時間為15分鐘,這就會激發學生的競爭積極性。那么,在辯論的過程中,每個小組為了奪得最終的勝利,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和學識壓倒對方的觀點,這就意味著學生對思政教材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因此,通過小組辯論的方式,可以讓整個思政課堂活躍起來,使其更具有互動性,有利于構建思政課的翻轉課堂,從而可以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可以賦予高校思政課嶄新的生命力,煥發思政教育的生機,在學生群體中可以拓展新的傳播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文化的洗禮,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之間產生學識競爭,這就加深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理解和學習,從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