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三小學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學生有了一定的信息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能夠讓學生將課堂內容以及課外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想法。
對于信息意識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意識。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信息動機,以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整個過程,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一些特點,包括心里的一些想法和這個年齡段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最終是對學生進行培養信息素養提供一個前提。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聊聊書法》口語交際部分的內容時,需要學生了解古代著名書法家和名家作品。在這個教學目標下,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前布置收集有關材料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有關的書法資料。這個尋找過程就可以樹立學生的信息意識。教師也可以用一些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去收集信息;安排的一些教學活動是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的,這樣會激發學生的信息動機。學生樹立了信息意識之后,在遇到學習或生活里的一些問題時,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由此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獲取信息,不是簡單的尋找一些途徑,而是要求學生能夠迅速的獲取信息資源,接著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找到信息的最佳來源,再到根據來源查找資料,以及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導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通過這樣類似查找資料的方法來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可以使學生活動變得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向性。
比如說:教師講解《將相和》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利用人物關系情節圖,梳理三個故事,并能夠講解這三個故事。整個文章看起來會很難,因為其中涉及的是歷史故事,學生在理解方面就會感到很困難,所以教師在講解之前,就需要學生提前了解這方面的歷史背景,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網上或者資料書里收集有關的信息。在上課時,學生需要在教師講解過程中獲取一些主要的信息,學會抓住關鍵詞。這些對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就是啟發學生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然后使得學生主動的尋找與教學有關的信息,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這樣就會使得學生活動有目的、有計劃以及有指導性。同時能夠讓學生從尋找信息的過程中主動解決自己無法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最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集成信息就是將多種信息組織起來,然后用自己的話將它表達出來。所以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讀懂自己的尋找到的信息資料,并能夠將內容表達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想。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還能夠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創造性能力。
比如說: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中,學生需要知道本文是通過回憶魯迅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仰之情等的內容。那教師在這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尋找有關時代的背景資料、魯迅先生的生平等信息,這時候,就需要學生自己將信息集成在一起。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安排討論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信息自主表達自己對魯迅的了解以及能夠從這篇課文里學到什么內容,并且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再進行集成信息的活動,可以將別人收集到的信息與自己的信息總結在一起,最后可以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這樣的課堂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集成信息的能力,并且還可以為他們以后的有關收集資料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樹立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集成信息的能力三個角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何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原因在于: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學生能夠主動地利用現代社會所發展的一些信息技術來積存信息、使用和處理信息,最終可以整體實現課本內容、課外知識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學習,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師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