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燕
Q老師您好!
最近一年我經常感覺腦子里有無窮無盡的各種想法,像蜘蛛網一樣,而且好像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比如:聽到領導批評同事時,我的頭腦中就會出現“我也會被領導討厭”“我是不是也做錯了什么事情”等消極的想法,并且想法和想法交織在一起,一個想法會引發另外的想法,很痛苦,但這些想法好像被黏在我腦子里面,我無法脫身。有的時候,想法太多了,多到我都不敢去想了,但發現根本無法控制大腦停下來,所以我會盡量讓自己忙起來,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才能暫時性遠離那些想法。雖然可以暫時得到控制,但這種想法一直盤旋在頭腦中,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不放過我,我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讓沉重的大腦變得輕松一些呢?
痛苦的小松
A小松你好,非常感謝你的信任!
看到你的狀況,我想和你說說思維反芻。
思維反芻極易導致抑郁、焦慮、強迫等消極情緒,主要表現為,反復考慮那些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實,并且因無法改變過去而后悔、自責。從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思維反芻,它是一種比較內隱的行為模式,因這種行為并不是像其他行為一樣那么外顯,也常常被人忽視。
在其成因機制上,思維反芻是通過不斷強化而形成的,開始出現的思維反芻是具備功能性的,我們通過思維反芻的方式從過去經驗中去挖掘失敗和挫折的記憶,試圖得出經驗和教訓,以指導當下或未來的生活,從而不犯錯誤,這種朝向問題解決的思考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我們將關注點聚焦于自身弱點和缺陷,試圖理解我們做錯了什么,就會發現這樣的思維慣性會讓我們陷入到“我以前這么蠢”“如果那件事情不這么做就好了”等類似的思維怪圈中。因此,思維反芻的行為模式在負性強化的作用下,使我們最初善意的努力適得其反,最后卻深深拖累了我們。
思維反芻會給我們制造出更多消極的片段,將我們推向情緒的旋渦中,這個時候的思維反芻已經成為一種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了。所以,臨床上思維反芻往往是導致情緒問題越來越重的一個維持因素,對于它的干預和處理在心理治療中是關鍵性的。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 放下對思維反芻的關注
行為主義理論中其實有針對行為強化和消失的論述,既然思維反芻是通過不斷強化的方式慢慢發展起來的,那其實同樣可以通過自然消退的方式減輕思維反芻,所以對待思維反芻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不去關注思維反芻。
你或許有這樣的體驗:“越是拼命地去想我到底做錯了什么,我們越得不到結果”,這種體驗帶來的結果是,我們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反而錯誤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缺點上,當我們關注在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無法改變的,不如別人的地方時,我們自然而然會不斷產生受挫的感受。
※ 理智對待思維反芻的內容
思維反芻最初的功能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尋找一些經驗和教訓,用于問題解決,但如果我們糾纏于一些無法改變的思維內容,比如:“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就曲解了思維反芻的功能性。
那些指向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思維反芻是不需要我們反復咀嚼的,因為對已經做過的事情的反復思考并不會改變這件事情,比如有一位患者這樣跟我說:“如果當時我不說那么狠的話,也許我們的關系不會像現在這么糟糕”,這個時候思考的意義在于,提醒我們在人際關系的溝通中需要掌握技巧,而非進行自我批評。當我們出現消極自我評價思維時,要理智看待,它們只是想法而已,并不代表事實。
※ 享受當下的時光
思維反芻的最大特點是心智沉浸在那些想法中,無法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患者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眼下的工作一點都沒干,思緒已經飄走很遠了,甚至是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發生的。
我們所有當下的感受都會被思維反芻所牽制,并且會隨著思維內容而出現復雜的情緒,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當下要進行的工作。所以,對待思維反芻,要學會讓自己享受當下的時光,在覺察到注意力發生轉移的時候,有意提醒自己做一些可以增強現實感的活動,比如站起來伸個懶腰,眺望遠方,或者有條件的可以洗個熱水澡,泡一杯熱茶等等。通過與現實連接,遠離那些思維反芻帶來的亂七八糟的想法。
思維反芻是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而發生改變的臨床癥狀,學會與思維反芻相處,這會成為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解決問題的資源,學會安放情緒,也跟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