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互通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互聯網技術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壓力,這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來應對其帶來的挑戰。
高速信息時代背景下,
人們面臨的壓力挑戰有哪些?
◎ 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各種壓力,比如消息不斷的各種“微信群”帶來的工作壓力,保持各種社交關系帶來的關系壓力等。人們經常有“幽靈振動”的感覺,即使沒有收到消息,也覺得手機在振動。心理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深夜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會睡得更不安穩,而且第二天工作起來壓力更大。這可能是由兩個因素引起的:
● 屏幕上明亮的光線抑制身體產生褪黑激素(一種促進睡眠的激素);
● 手機的侵入性和永遠在線的特性使工作和休息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研究表明,對于那些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人來說,將智能手機與生活分開會導致他們異常焦慮。
◎ 負荷過載的信息刺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人每天會接收到海量的數據信息,而在受到這些信息刺激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美國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后,不斷看媒體報道的人比親眼看見現場的人承受的壓力更大。
信息刺激主要是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對人們產生影響,美國曾經做過一項實驗研究,在學生電腦上安裝了監控軟件,發現許多學生即使在應該學習的時間里(而且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記錄下來)還是在電腦上訪問了與學習無關的軟件(主要是一些社交軟件),平均訪問時間占學習時間的42%。在自媒體時代下,作為在網絡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運用社交媒體定義自己身份、展現自己的情況越來越多,比如各種網絡直播,拍攝短視頻等,從社交媒體的負面體驗中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多任務處理的焦慮感
現代社會的節奏很快,人們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多任務處理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壓力源。從生物學層面看,多任務會導致壓力上升和混亂,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正如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列維汀(Daniel Levitin)所指出的,同時應對多個任務,會在大腦中產生許多有害的化學反應,比如增加應激激素皮質醇的產生;加速消耗大腦中的葡萄糖,導致能量降低,甚至失去知覺;形成一個類似成癮的反饋循環,遇到新的信息會釋放獎賞神經遞質多巴胺,導致我們越來越多地去尋找新奇事物,越來越難以集中精力。
如果我們為如何完成所有的事情而焦慮,就很難專注做其中某一件事。另外,在工作中,經常使用社交媒體會使我們更容易感到多任務處理的壓力。斯坦福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完成其他任務的過程中同時使用各種社交媒體的人,在記憶力和注意力測試上的得分均有所下降,過濾無關信息的能力也有所降低。努力排除數字化干擾會讓人感到難以忍受的壓力,并且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
那么,該如何有效應對這些挑戰,解決壓力帶給我們的困擾呢?
◎ 擺脫對智能手機的依賴
對使用智能手機的最佳的情況是使人們既保持在聯絡狀態,又不會被侵入性信息控制。從短期角度看,美國心理學家和技術專家拉里?羅森(Larry Rosen)給出了“技術休息”的建議,即在工作時間關掉自己的電子設備,用設定的“技術休息”時間查看社交媒體。這樣就可以減少分心,使自己工作得更有效率。當你養成只在設定的時間查看手機的習慣時,不僅感受到的壓力會變小,而且會更安心。因為這樣既確保了不會錯過重要的信息,又避免使自己受到智能手機的過度“控制”。
◎ 給大腦“減負”
日常工作離不開對電腦的使用,保持電腦桌面的清爽有序可以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以簡單實用為主要原則,刪除不必要的圖標,避免電腦桌面“混亂”帶來的工作上的低效。取消關注訂閱一些不需要的公眾號、頭條博主等社交媒體賬號,工作期間避免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頁、新聞。養成定期整理書簽、收藏夾的好習慣,及時刪除那些過時的書簽及網頁。設置一個文件分類歸檔系統,按照工作需要分門別類整理好文件資料。卸載不必要的軟件,不要盲目結交太多網友,減少無效社交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覺得網絡生活給自己帶來了難以忍受的壓力,那么就試著關上電腦,尋找或者重新建立與一些有意義的事物的連接,以替代網絡生活。
◎ 嘗試積極的“多任務處理”
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聽起來似乎很高效,但人腦實際上并不能一次集中處理多個任務。美國神經學家厄爾?米勒(Earl Miller)的研究團隊為研究視覺刺激的影響,對受試者的大腦進行掃描。結果表明,從生理上說,人不可能同時專注于幾件事情。當試圖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時,我們需要不斷地將注意力從一項任務迅速轉移到另一項任務上,這樣反而增加了注意力的消耗。如果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任務,就能更好地管理壓力源,從而減少多任務處理帶來的焦慮感。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將一項腦力任務和一項“機械”的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在這種情況下的多任務處理就是可行的。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大腦的不同部分,其中大腦皮層通常處理更高層次的思維,如組織、計劃和自我控制,而更多的常規任務,則由小腦來處理。為減輕大腦壓力,讓大腦的各功能中心一次只執行一項任務。例如,如果你在打電話時嘗試寫電子郵件,你就不太可能處理好這兩件事;但如果你在疊衣服時打電話,大腦就不會承受太大壓力。如果你感到很難集中精力,可以隨手找點東西擺弄一下,比如涂鴉可以激活大腦中促進認知的神經網絡,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