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花/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舉措,旨在使德育與智育相統一,推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即涉及到教師教育理念、思政素質和思政知識儲備、內容挖掘、教學設計,同時也涉及高職院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等方面。如何實施課程思政?使課程思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是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教師面臨并著重要解決的問題。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各專業課教師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專業知識傳授和職業能力培養而輕德育傳導的教育誤區。認為教授學生職業技能,提高職業能力是職業院校教師的崗位職責。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講好專業知識,教好專業技能,帶好實踐實訓就是履行職責。思政教育是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不是自己的事,與自己無關。因而無心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資源和思政元素,無力開展課程思政,無法實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而自己甚至出現了有意無意地傳播不當或錯誤言論,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都是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它們有雄厚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技術操作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游刃有余。但面對課程思政,大多數教師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術業有專攻”,職業院校具有異常豐富的專業差異性,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性和知識結構決定了他們無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思政理論知識,與思政課教師相比,他們沒有經過正規教育和專業訓練,在課程思政的開展中,思想政治理論呈現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雖然許多專業課教師也認可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且愿意在教學中去實施,但思政知識欠缺,思政能力欠佳成為制約課程思政的瓶頸和掣肘。如何發揮課程思政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他們是一個巨大挑戰。
實施課程思政的目的是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孤島”困境,尤其是解決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的“兩張皮”現象,是通過開發利用相關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來發揮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實現各門課程育人合力的作用。目前,各高職院校也積極開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效應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課程思政整體設計、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路徑等方面協同育人機制的缺失,導致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能力不足,教學效果不如人意。不僅大大制約了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成效,難以達成育人育才的預期目標。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就是說教師既要將書教好,更要將人育好。無論是思政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理應擔負起育人的神圣職責。專業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必須有自覺的育人意識,以適應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標指向要求。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關乎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因而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課傳授理論知識,將知識“入腦”,更是各類專業課的課程思政配合,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入行”,因而從國家的需要、學生的成長,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三方面來看,專業課教師必須轉變輕德育重智育的教育理念,凝心聚力,挖掘自身課程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又育才,肩負起每位教師“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
對于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教師而言,課程思政的難,說到底是不知如何將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分析并與專業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要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和思政教育能力。首先,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專業課教師要主動自覺的學習和掌握思政教育理論,廣泛閱讀思政理論書籍,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充實自身思政知識儲備和提高思政素養。其次,挖掘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職業素養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的位置,這要求教師要強化課程思政意識,找準將社會熱點和身邊鮮活事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點,并融入思政元素。第三,做好思政元素和專業內容的融入。從專業課程中提煉出的愛國情懷、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是課程思政具體而生動的載體。在將這些思政元素、思政內容融入的過程中,需要把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再融合再提煉,不要生搬硬套。具體要求是一要自然融入。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是為了
有效提升育人水平,不是為了時尚或者標新立異,不要勉強或胡亂“聯系”,在自己沒有明白、弄清楚之前,不要急于融入,融入內容一定要自然貼切,否則學生不愛聽,育人效果難以實現。二要嚴謹貼切。專業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如果聯系思政理論吃不準,可以翻翻思政書籍、相關報刊、雜志,向思政教師或者同事請教,要做到嚴謹貼切。三要畫龍點睛。一堂課、一個環節到底融入多少個思政元素?生活中,道德規范、哲學思想、做人道理無處不在,許多事情都能跟育人聯系起來,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須用,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針對教學內容運用恰當,才能達到好的育人效果。最后針對專業課程內容,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一方面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掌握真才實學和服務社會的本領。思政教育最終要落到高職學生“動于心,踐于行”,所以,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做好教學設計,具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細化到專業內容到思政內容如何轉化或者思政內容怎樣導出專業知識,教師語言如何表達和銜接等方面。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
一是高職院校應做好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圍繞課程思政打造課程教學共同體,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共建團隊,形成課程思政結對制度和常態化運行機制,由學院思政課教師做專業課共建人,指導和幫助專業課教師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日常開展思政講堂、交流研討、主題實踐等活動。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思政教師)。要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思政課建設的相關文件,尤其是落實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加強思政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進而使其更好的協助專業課教師。要為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創造條件,建立完善的全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教育引導專業課教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通過理論學習、黨性教育、社會調研等多種方式,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不斷提升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學過程的能力。
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是課程,而課程實施的主陣地在課堂,專業課教師要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要依據課程標準,用正確的育人觀來處理教材,將思政元素和具有時代感正能量的內容引入課堂,授業的同時注重傳道,引導學生成人成才,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