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青
【摘要】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需要始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實現知識微單元化,保證教學的交互性。本文認為,應通過發揮專業特色、重視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設計以及建立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等方式來建設在線開放課程。
【關鍵詞】MOOC;在線開放課程;課程建設
MOOC(又稱慕課,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意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開放教育資源形式演變形成的,以推動知識傳播為目的,將課程發布在互聯網平臺上,不僅能為網絡學習者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在線問題解答、在線評價等。對于普通課堂教學來說,MOOC的在線教學、資源分享、課后練習等方式更加高效。
一、MOOC的特征
(一)開放性
MOOC是開放的網絡課程,課程資源絕大多數為免費。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與興趣愛好來選擇不同類型的課程。且MOOC主要以微視頻為教學載體,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知識點進行學習。
(二)互動性
與傳統網絡課程單向的教學模式不同,MOOC教學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并通過MOOC平臺上的練習試題等評價體系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學習者還可以在MOOC平臺上與教師進行溝通,實現了協同學習與互動教學。
二、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原則
(一)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
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結合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與評價體系,以合適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習者學習。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學習需求等,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平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知識、技能與學習者之間的關系。
(二)知識微單元化原則
MOOC的特征之一就是超時空性,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學習,因此為了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學習者的碎片化學習要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以知識點邏輯進行細分,以完成教學內容的細化設計,把各個知識點錄制為講解微視頻,并建立包含各個知識點的微視頻邏輯結構,不僅能方便學習者快速查找知識點,還有助于學習者有序開展學習。
三、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策略
(一)發揮學科專業特色
各個高校優勢學科與發展背景均有所不同,開設的在線開放課程也都擁有高校自身特色,特別是行業院校的專業在線開放課程,與當地行業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當前,教育部開展的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新工科建設等都需要著重提升高校專業課程建設質量。基于這一要求,在線開放課程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色,為學習者與教師提供提升自我素質的平臺,為高校節約師資力量與教學資源。高校要根據當前國家關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與開放課程建設認定要求,發揮高校自身特色,結合學校優勢條件,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利用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推廣優質在線課程,引進能夠展現學科發展前沿、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與經驗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等優質課程,支持高校優秀專業人才開展在線開放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建設工作。
(二)重視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設計
第一,課程視頻開發設計前需要針對課程學習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開展深入研究。要對學習者進行全面了解,這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明確教學目標、應用高效教學方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課程內容分析方面,則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建立滿足課程知識點規律的邏輯結構,以便學習者可以在科學的知識點邏輯結構中進行學習。課程教學目標分析方面,則可以根據學習者完成初期學習后,對學習者已經掌握知識點的各項情況進行分析。
第二,教學形式設計。教學形式設計是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性重構,以學習者最易接受、效率最高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形式可以分為講授型、演示型、講解型、實驗型等多種形式。講授型教學,主要是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在講解中伴隨著的動作、黑板板書、影視資料等,向學習者講解知識點;演示型教學,主要是由教師通過演示教學過程,創建教學情境或進行標準示范等,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講解型教學,是以講解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以教材作為藍本,結合經典案例、趣味故事等方式開展教學,加深學習者的印象;實驗型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獨立作業,以獲取知識和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建立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
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有助于學習者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主動積極參與線上互動討論。可以利用在線測驗、線上討論、網上交流等方式來推動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習者之間的資源共享。在線課程評價體系建設可以結合高校課程建設標準、評價標準進行,通過評價學習者在線學習時間、測驗結構、師生溝通情況等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在線開放課程的常規評價形式主要分為標準化考試、形成性評價以及真實性評價。標準化考試是針對想要獲取證書與學分的學習者。學習者可以視情況選擇線上、線下考試進行。形成性評價則是通過自評與同伴互評的方式開展,目的在于為學習者提供客觀的學校反饋。真實性評價則為組織學生提交論文、設計作品等。日常作業的批改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自動評卷、教師與助教評卷以及學習者之間互評來進行。其中,學習者之間互評是處理大規模評卷難題的重要方式。教師需要將評價量規、評分標準、評價范例發放給每一位學習者,以推動互評工作順利開展。每一位學習者的作業與作品需要接受多名同伴的評價,且需要評價多名同伴的作業與作品。教師則需要從旁對互評活動進行指點、監督與檢查。
四、結語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成熟發展,在線開放課程已經快速普及,并獲得了一定發展成果。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需要高校發揮專業特色、重視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設計以及建立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使在線開放課程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提升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旭.解析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J].藝術品鑒, 2019(4X):296-297.
[2]紀常鯤,王偉,于盛達.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7(13):62-63.
[3]于佳.基于MOOC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8):161-162.
[4]楊晚潛.基于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J].貴圖學苑,2016(1):47-49.
[5]范兆媛,黃犚,王子敏.MOOC課程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數據挖掘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9.
[6]胡進,白冰,王亞君,等.MOOC背景下網絡視頻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00(004):12-14.
【本文系吉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MOOC視角下的在線課程優化發展策略探究”(2018XJZD0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