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屬于基礎的必修學科,貫穿于學生在大學時期的課堂學習。“課程思政”是當前各個大學推廣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各種專業課程相結合,協同進行教學工作,從而得到更好的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本篇文章根據法語二外課程的講授特點和學生培養方案,想辦法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礎,進行與法語二外課程教學結合的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法語二外;課程教學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如今全球經濟逐漸形成一體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也變多,這就會促使市場需要許多的語言類翻譯型人才。在大學生的語言教學中,語言型學生不僅需要主修某一門語言,還必須輔修第二門外語。本文分析了在學生輔修法語作為第二門外語時,教師如何將“課程思政”作為基礎與其相結合進行教學。
一、思想政治的教學
我國大學的培養課程是不盡相同的,不同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習內容,但思想政治是我國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它包括的內容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這些課程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方式和家國情懷[2]。思考方式就是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教師在思政教學中,教授的是歷來影響我國建設的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維,其中會發生不同代表人物的思維碰撞,然后得出結論,這并不是傳統意義中的需要純背誦內容,它需要學生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他們具有多維度的思維方式和思辨能力;家國情懷是每個學生都必須進行培養的。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未來建設者,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法語二外課程結合教學的意義
思想政治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是無需多言的,它在每學期的學習中均有設置,教師完全可以將法語二外的教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兩個目標相結合進行學生的教學工作。因為每一門語言都有特定的語法和思維結構,學生要想和法國人更好地溝通就必須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教師能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法語二外的學生更加清晰我國的國情和思想方針,加深他們對祖國的深切情懷,同時也通過語言的教學使他們擁有了廣泛視野和國際思維。
三、基于“課程思政”的法語二外課程教學措施
3.1提高學生的法語學習興趣
學生一般都是經過思考后進行選擇法語作為二外的,這時相對于必修課程來講都是因興趣而來學習的。在語言的基礎學習中,課程普遍相對枯燥乏味,這時對于學生來講,教師的課程設計將成為引領他們感受法語語言魅力的利器。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利用美食美景、名人名言的引用、著名電影片段的剪輯播放、情景對話的模擬、做游戲或學唱歌等有效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他們學習法語增添樂趣。
3.2加強法語使用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法語教學中,教師普遍以考試為導向進行教學,更注重學生對于單詞和語法等文化知識點的學習,因此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較弱。大學教學考試的制度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帶來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應用,他們只在考試時進行語言問題的使用,這就會缺乏在實際交流中的使用。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在法語二外教學過程中既要求學生對語法句型的熟爛于心,也要求學生在實際情景中能從容應對、游刃有余。教會學生如何用法語來表達中國的文化事物,從而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變成文化軟實力,傳播出去,也是法語教學應起到的文化擔當。
3.3加強法語二外與英語專業課以及時政結合教學
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革新思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開展教學工作。專業課的內容是學生最重視的課業,就高校二外課程而言,教師將英語專業課知識與法語對比結合進行教學可以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結合當下時政熱點,教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更貼近生活,更接地氣。在課程實施中,營造出法語學習討論的氛圍,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在法語課堂設計中,教師依據課程專業主題知識點進行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幫助學生進行分析中法表達的不同,這樣使學生學到法語的知識又加深了對專業課的思考和中國文化的認同,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心。
3.4增加法語的實踐機會
實踐是檢驗成果的最佳方式。教師在課堂進行法語教學后,可以申請學校為法語學習者提供課余的實踐機會。比如,學校可以尋找企業并與其進行合作,讓法語二外的學生對講法語的國家進行各地區的政治、經濟、人文和歷史信息等進行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提升語言能力,也在合作事宜時了解法國人的思維方式拓寬視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提高自身的整體語言素質。從參加類似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國際日用品消費博覽會等這些大型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外語實踐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一舉多得。
四、總結
法語作為二外教學時,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法語教學緊密結合進行授課,不是空談而是講究方式方法“潤物細無聲”。根據理論和實踐的教學關系,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法語使用能力的培養,并在教學中聯系學生的水平情況進行因材施教,之后要想法設法增加學生的法語實踐機會。法語作為二外,學生若能夠熟練的掌握本專業的同時深諳中西語言文化知識,將會在未來工作選擇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也會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擁有更多的視角。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德才兼備的外語人才,將為我國和法國的經濟合作帶來更多的助力,進而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
[2]彭程程.基于“課程思政”的本科法語專業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2019(8):177.
作者簡介:楊小敏(1980.09.09-),女,漢族,籍貫:黃岡,研究生,講師,浙江萬里學院,研究方向:法語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