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培養優秀人才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隨著時代的轉變,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應勢而變。面對新時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需求的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路線因時而進,融合了新媒體、新內容、新模式和新評估,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形成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育人路徑;新媒體
當前是個信息發展迅速的時代,互聯網成為了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信息的新載體,互聯網具有便捷性、傳播性、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各種新媒介由此產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社會觀念和政治需求也有了新的轉變,高校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與專業技能應該同時發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更加符合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利用互聯網,通過新媒體的引導,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作為內容融入新的信息載體中,以更加活潑、更加互動和更加多元化的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并對教育實踐結果進行有效的評估。本文主要圍繞新時代的發展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路徑的創新方向。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轉變的必然性
1.1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需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可見,我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建設教育強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而發展教育,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就必然要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順勢轉變。
1.2新時代學生的新需求
新一代的年輕人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更加樂于討論,思維方式也各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單一的傳輸思想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需求,教學方式過于枯燥,內容不易理解和滲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排斥和無效教學的產生,因此學生需要更多自我思辨的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向更加互動、更加有趣和多元化方向發展。但同樣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全球化的趨勢讓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多元化發展[1],一些學生會受到三觀歪曲,利己主義、享樂思想這些線上不良思想的影響,需要高校以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來進行解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
1.3信息媒體發展的必然性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催生了各種媒體的產生,新媒體的優勢逐漸明顯,在信息傳遞的快速、及時、便捷、開放和互動性上,傳統教育載體與之相比較起來過于呆板和單一,課堂的形式也過于滯后,無法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到課堂的內容。而如今正式互聯網的時期,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在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已經成為了剛需,新時代的學生更加需要互動性強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單一的老師傳授,要發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路徑,就必須利用和發展好互聯網的優勢,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育內容,推動教學更加高效地進行。
2.育人路徑的創新方向
2.1重視新媒體的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精神文明建設的課程,理論知識比實踐更多,因此課堂的信息傳遞有效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育人路徑創新的一大突破點,利用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信息載體,比如QQ、微信、石墨文檔等可以共享、互動和協作的軟件,加大課堂中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討論,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也能將理論知識更有效的傳遞。通過對新媒體的利用,師生互動不僅僅局限于老師問,學生答的環節,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少數幾個人,而是全班都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溝通和互動,這也讓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2.2重視內容的適時性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必須確保內容的適時性,每一個階段的思想政治追求都是不一樣的,首先,我們必須緊跟著國家和黨的方針政策來進行教育,面對不同學科的同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根據不同專業去調整內容,保證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元化。第二,貫徹與時俱進的的教育理念,根據當下時事來分析問題,帶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讓內容更加真實易懂,理論聯系實際。第三,要牢記歷史,在注重當下的同時,不要忘記對紅色文化的教育[3],結合現今的真實事件來帶入紅色精神,讓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的環境當中。
2.3重視模式的多樣化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傳道授業為主,老師在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在臺下記筆記聽,期間會有一些課堂提問與回答,但這樣的學習效率并不高,許多同學專注于記筆記而忘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對于教育模式的優化也顯得十分重要。首先,在課堂可以更多地互動,無論是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還是小游戲,在師生互動中,課堂的理論知識可以融匯在其中,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和活躍度。第二,課堂的模式可以轉換角色,以學生為主導,分享自己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程的相關經歷,在小組討論和評價后,老師再根據同學們的問題進行引導和教育。第三,善用各種媒體,借助視頻、音頻等能帶來感官體驗的內容進行指導教學,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豐富教學的模式,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效率。
2.4重視評估的準確度
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有效性,對于教育成果的評估機制尤為重要。首先,對于教學、教師的監督必不可少,師資的重要性在十九大中就有提到,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素質和水平,加強培訓,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要求教師有正確的思想政治,才能不對學生有壞的影響。除此以外,在評估內容上不要單一地圍繞學生成績來判斷教育結果,指標的動態性和靜態性的結合是必要的[4]。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不僅僅要評估學生的理論學習成果,更要讓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來判斷教育目的是否達到,具有真正實踐能力的學生,才是我們需要去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我們要建立更加系統、完善和科學的評估機制,及時對教育結果進行評估,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改正。
3.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善于利用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優勢,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樣的平臺,我們可以通過教學新模式、新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全球化帶來的思想政治挑戰也值得我們注意,面對互聯網上各種各樣不和諧的信息因素,我們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分辨對錯,保持正確的立場,維護國家的權益。其次,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更加注意實踐的作用,不要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更加真實、更加形象的方式來進行育人,保證最終的教學成果不脫離實際的運用。綜上所述,可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時代的飛速前進的同時,我們更加要重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問題,落實國家最新的思想政治路線,以培養更加有利于社會和國家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段潤澤,賈曉蘭.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和創新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30-31.
[2]楊陽.關于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5):36-37.
[3]張正華,顧盼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1):3-4.
[4]孟李辛.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動因及有效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66-69.
作者簡介:李鵬飛 (1986一) ,女,漢族,河南濟源人,助教,教育碩士,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