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莉/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語料庫是指能夠被計算機處理并按照明確標準采集的達到一定規模的真實語言數據的集合[1]。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化語料庫——布朗語料庫出現。隨后,國內外研究人員開發了各種性質和用途的語料庫,這些數據龐大的語料庫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有趣的素材,為學習者更好地學習或研究語言提供了重要保障。
語料庫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手段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有別于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和語料庫觀察大量客觀真實的語料,分析和歸納語言規律,主動發現、解決問題。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習者語料庫研究中介語,分析學生的語言錯誤,對中介語的語言特征和語言發展規律進行全面、系統的比較分析。因此,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和障礙,并在教學大綱設計、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使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要[2]。語料庫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學內容。語料庫因其真實豐富的語言材料常被教師用來作為課堂教學資源。隨著語料庫的興起,語言學家逐步建立了新興學科——語料庫語言學,這是一門結合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理論的交叉學科,為語料庫的建設、操作和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數據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是Tim Johns[3]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課堂語言學習模式。教師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數據”,即語料庫資源,對大量客觀真實語料庫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語言的語法規則、語義規則及語用特征,分析總結語言的使用規律。語料庫檢索技術的一項突出功能——語境共現,是指研究者在語料庫中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會出現大量以關鍵詞居中的實例,兩側也會根據設定出現搭配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運用和常見搭配形式,分析和歸納目標詞匯在具體語境下的搭配形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單詞的意義和用法。數據驅動下的語言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應用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教學手段單一,多是以教師講授詞匯和語法為主,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課堂使用統一的教材,課文內容分成若干部分:如詞匯學習、語法知識、課文講解、課后練習等,通常班級人數較多,教學效果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應用型本科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基礎普遍薄弱,有限的課堂時間等都使得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學生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語言能力難以發展和提高。因此,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英語教學發展需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給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4]。
數據驅動學習模式下,教師作為引導者通常不會直接對某一語言特征進行教授,而是提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利用語料庫的檢索軟件檢索目標詞,觀察和分析語言實例,歸納語言規律,從而解決問題,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觀察、分析、歸納的全過程。因而,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適用于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環境。數據驅動學習理論不僅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強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數據驅動模式的應用具體表現在詞匯、閱讀、翻譯、寫作等方面[5]。首先,詞匯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利用語料庫檢索信息找出高頻詞,引導學生優先學習這些詞匯。其次,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學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境共現功能為學生呈現關鍵詞的上下文,學生能更加容易地猜測詞義。第三,在翻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平行語料庫,通過觀察分析詞語及搭配的運用,找出它們在翻譯中恰當的對應表達,提高翻譯水平。第四,在寫作方面,學生利用語料庫收集大量與任務話題相關的材料,也可由教師根據寫作要求選取語料庫中的語言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語料庫的詞性附碼、檢索和統計、文本排列、句法標注等操作工具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基于語料庫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運用語料庫,首先應該給教師和學生培訓相關語料庫的使用方法[6]。教師和學生通過學習語料庫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能夠從語料庫中提取常見的詞語搭配、句型結構以及與詞匯相關的各種語義和語用知識。其次,數據驅動學習模式強調教師在語言學習中的引導作用。教師在課前根據授課計劃選取合適的語料素材,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語料進行觀察分析,總結語言規律。課后通過布置作業等方式,要求學生利用語料庫資源自主學習,鞏固所學知識[7]。此外,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資源設備不足,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對于語料庫中語言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達不到預期。因此,教師除了根據學生水平選擇合適的語料庫,也可以對大量語料庫索引行進行抽樣,按學生層次水平選取有代表性的語言實例形成簡單易懂的微型文本。這種文本樣本規模小、靈活性較強,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使課堂教學與語料庫結合更緊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現語料庫檢索的易操作性。語料庫標注、賦碼等方面的不規范和缺乏統一性,使得語料庫在課堂教學上的使用難以實現,統一標注和規范賦碼有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對語料庫的利用,從而提升語料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廣度;進一步發展語料庫標注技術。目前,語料庫標注技術發展緩慢,僅有詞匯標注應用較廣泛,其它方面如語義、句法、語音等標注發展滯后,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發展語料庫各方面的標注技術。另外,重視基于語料庫的語言文化類相關學科領域的交叉研究[8]。語言學習不僅僅是詞匯語法的習得,還包括翻譯、寫作、文化等方面,打破單一的研究格局,將有助于提高語料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深度;拓展語料庫語言學理論。我們要注意理論的發展,在現有的語料庫語言學理論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又反過來指導語料庫的建設和使用,進一步促進語言習得研究和教學的發展。
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傳統語言教學模式,學生真正地實現了自主學習,這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和成就感,給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帶來了新的方向和活力,這也正是英語教學改革所倡導的。因此,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