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睿/哈爾濱理工大學
偶像崇拜的內涵是指一種精神概念。人們尊重和模仿偶像是認知心理和行為過程的一種表現。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偶像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學生的一種自發性個人行為,這種崇拜行為受到大學生情感、審美觀、喜好與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大學生對自我認同的形象化的人格符號所表現出來的極度欽佩、欣賞、喜歡和向往的心理與行為。大學生偶像崇拜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民主化繼續不斷發展,大學生在選擇偶像上獲得了更充分的自由,具體列舉為:選擇何種崇拜對象,如何開展偶像崇拜活動,偶像崇拜方式多元化等等,使得大學生有權利和機會去獨立自主地選擇偶像。人們由群體化的全民對榜崇拜、英雄人物及勞模的崇拜,轉變為更加獨立自主的個體化崇拜,突出了多元文化下的時代特點與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變化。
偶像崇拜對象的多樣性不僅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還是由偶像崇拜的本質所引起的。從偶像崇拜多元化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在信息全球化迅速發展進程中,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創造出全新的傳媒社會,偶像宣傳的媒介平臺日新月異,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化。同時,受到互聯網大數據的影響,偶像崇拜自身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趨勢。從對偶像崇拜內核的再認識,由于大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在其選擇的崇拜偶像上不同程度的受到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價值觀念的影響。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個人經歷的不同使得大學生的崇拜對象由崇拜英雄人物、榜樣模范擴展到影視明星、商業精英等更加生活化、個性化的偶像,呈現出偶像崇拜對象的多樣性。正如屠呦呦、張富清代表的紅色文化;魯迅、董存瑞代表的革命文化;王菲、TFBOYS代表的消費文化;馬云、馬化騰等人代表的精英文化。這無一不詮釋著偶像崇拜對象的多樣性。
從古至今,偶像崇拜一直都存在,隨著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偶像崇拜消費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消費型偶像”的出現,如影視明星、偶像歌手、草根網紅等對大學生的偶像崇拜形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大學生粉絲群體的偶像崇拜消費原因除了自身的消費心理需求和粉絲群體的驅動外,還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隨著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的快速普及,新興媒體與媒介平臺的廣泛多樣,大學生認識偶像、了解偶像的途徑與機會更加多元,以電視為代表的大眾傳媒通過制作各種選秀節目、音樂節目和綜藝節目等推廣明星群體,并且讓明星代言相關產品,在各大媒體上提醒粉絲群體支持自己,以及較高頻率推出明星相關的產品并在媒體上進行宣傳,如制作專輯,舉辦演唱會,舉辦比賽等。逐漸形成的商業化的娛樂模式使得大學生產生消費行為,崇拜形式更加商業化。
1、有助于樹立積極的榜樣示范作用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教育者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偶像觀的同時,也注重對大學生精神偶像的塑造。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最美奮斗者”作出了重要表彰,并對逝世的“最美奮斗者”表示深刻的懷念。總書記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中宣部等組織開展了“最美奮斗者”學習和宣傳活動,贊揚了自此以來出現的英勇典范。這對于學習英雄事跡,培育時代新人,邁出新時代的長征具有重要意義。又如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劉永坦院士,他所研制的“千里眼”,能夠遠距離探測海上目標的位置和方向,為祖國海疆筑起一道海防長城。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施闖團隊使用“北斗”定位中國。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已經建立,形成了中國及周邊區域自主可控的從米級到厘米級的位置服務能力,用戶規模和服務能力為國際領先。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在維護中國領海主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準確定位作用。在未來城市、自動駕駛、智能手機、共享單車及無人機應用等各領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均得到廣泛應用。這些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正能量的社會形象促使大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認同感,有助于為樹立積極的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偶像觀。
2、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偶像崇拜的心理認知和行為過程中,大學生尊重和模仿偶像的一些言行舉止。這是大學生自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映射。偶像崇拜是一種心理認知和行為過程,是對大學生對完善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大學生正確的偶像觀,一方面是其自身辯證客觀的價值判斷強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積極正向的偶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習力,也幫助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做出自覺和自主的選擇,逐步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構建,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3、有助于大學生釋放負面情緒
正能量的偶像可以幫助大學生釋放部分負面情緒。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學業壓力驟增,老師、家長更多關注關心分數,致使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難以排解負面情緒,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展。網絡由于其虛擬性和私密性,通過互聯網關注偶像的作品、與偶像進行網絡中的交流互動是大學生排解壓力的途徑之一。許多積極正能量的明星偶像、草根紅人在作品與生活中所表達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堅強不息、奮勇斗爭的意志品質,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大學生指引了積極向上的奮斗方向。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從偶像崇拜中獲得一種精神鼓舞,精神動力激發他們克服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爭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大學生易形成錯誤的價值判斷
大學時期學生初入校園,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仍有待完善,部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于互聯網,受到很多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網絡娛樂平臺如:快手、火山小視頻、抖音等一些軟件中,部分網紅以低俗手段嘩眾取寵的網絡表演;好逸惡勞的價值觀念,削弱了一些學生的進取心。商業模式下的偶像文化,其通過背后的團隊炒作,將一些嚴重違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視頻內容,包裝、打造為另類和新奇的傳播內容,博人眼球。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重要階段,網絡與媒體不負責任的誘導,使得部分大學生無法樹立正確的偶像觀,不能辯證客觀的認識偶像,認識偶像的積極作用,對偶像的言行舉止盲目跟從,形成了錯誤的價值判斷,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也就在所難免。
2、大學生易產生思想上的認知偏離
受到經濟逐利思想的影響,大眾傳媒會對各類明星進行大肆渲染、極盡所能的炒作,所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到處充斥著明星廣告,明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因此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偶像崇拜。在各種炒作之下,明星成為閃耀人物,不停的在大眾視野下曝光,如果某個明星就有了一定的互聯網定位,就會獲得大量的追隨者,有更多的網絡媒體追逐著明星,不斷的報道明星的一言一行,而明星的這些言談舉止會直接影響到追星者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等等。有的綜藝節目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大肆宣傳拜金主義、炫富,甚至以性開放為榮,這種現象實質上嚴重沖擊了主流價值體系,影響了傳統價值觀和婚戀觀的形成。娛樂產業毫無顧忌的兜售世俗的視覺文化,在社會上傳播一些不良思想,大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時期,這些不良市場會影響到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導致大學生產生思想上的認知偏離。
3、易造成部分大學生盲從偶像、迷失自我
很多大學生缺少信仰,精神世界虛無,生活在沉悶和沮喪,以及盲目和空虛的狀態之下。他們模仿偶像的時尚著裝,甚至成為網絡偶像的創造者。他們對偶像非常喜歡和熱情,甚至到了狂熱和癡迷的程度,做出一些極端事件、非理性行為,這種認知偏差,導致某些大學生理性喪失。部分大學生找不到一個情感宣泄的渠道,情緒空虛、情感虛無,甚至為了滿足虛榮心去盲目的崇拜偶像。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出于好奇心,會出現偶像崇拜現象。面對偶像,部分學生有一種盲目的崇拜,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擺脫情感上的困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偶像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情感的支柱,甚至把他當做一種信仰。只是一味地崇拜、盲目效仿,結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丟失了自身原本很寶貴的自然、淳樸,使大學生的崇拜行為成為盲目的崇拜。
網絡通信是人與機器間互動產生的結果,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私密性與虛擬性,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使得互聯網難以做到時時監督與管控,一些網絡名人、偶像等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平臺散發虛假信息或不良作品,很容易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因此,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強法律法規,通過網絡警察或聘請專員加強對大眾媒體與網絡信息的監督管理。加強大眾媒體的自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某些言論與行為和社會價值取向相違背,則應被禁言、禁播或責令整改,從而為大學生創造了文明健康的的互聯網環境。
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4》專題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榜樣4》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英雄輩出的新時代,一個榜樣輩出的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無數新時代英雄楷模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榜樣人物引領時代,媒體應該實事求是的、從正面對榜樣人物進行報道,避免信息偏離事實,另外還要盡可能的避免負面引導。比如,在偶像形象宣傳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偶像的外表,要讓大學生認識到成功背后的艱苦奮斗,光鮮背后的努力付出。加強網絡榜樣教育,利用互聯網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對大學生偶像崇拜進行有效實時的教育引導。
大學的思想理論課程的教師,導師需要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教導學生學習偶像的積極和積極的精神和特質,并利用偶像的優良特質來教育學生。針對偶像崇拜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實施“班級學習+班級輔導”的方法,正確解決偶像的崇拜情感和崇拜過程中的問題。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偶像崇拜指導。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開設在線和離線心理聊天室,心理咨詢課程,利用網絡的互動性在學校的監督下實現偶像教育,最終實現雙向發展大學生和大學。高校與初中相比,不同之處在于高校倡導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
大學生的偶像崇拜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因此應該對此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偶像崇拜態度。高校除重視學生的學術成就和實踐能力外,還應重視大學生中的偶像崇拜現象。當代大學生偶像崇拜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落后,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求,所以高等院校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學原則,對于大學生的主觀意識、文化選擇等給予足夠的尊重,并給予有效引導,幫助大學生在偶像崇拜方面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高校還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幫助大學生正確的對待偶像和偶像崇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弘揚主流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才能對生活在校園中的大學生進行感染
和熏陶,讓大學生能夠享有優質的多元文化,能夠實現自我發展與提升。針對大學生的偶像崇拜,教育者有針對性地的了解大學生偶像崇拜的原因,找到其中的本質和潛在問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對子女的教育不僅僅需要社會和學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網絡社會的快速發展,讓家庭教育的責任越來越重。家庭是子女成長的地方,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家庭也要重視網絡的作用,只有從小對子女進行道德情操的培養,才能讓子女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健康的道德素養。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在子女價值觀養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父母應教育大學生做人正派、幫助他人、勤勞進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觀念與價值判斷能力。父母教育孩子偶像崇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充當孩子的榜樣。父母沒有做到自身作則,對家庭的影響力就會減弱。當父母沒有起到良性示范作用時,大學生會尋找喜愛的偶像以此宣泄情感,甚至把偶像一味地當做自己的情感寄托。娛樂明星和同齡人成為其重要榜樣,影響著大學生的語言表達,發型,衣著,音樂品味和基本社會價值。因此,在與大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樹立積極的榜樣,并以身作則。
另一方面,在對待子女的偶像崇拜時,父母“防范”只會引起逆反,應該理性的看待,而這種理性態度會傳遞給子女,子女也會理性的對待偶像。多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多進行溝通交流,為其營造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大學生愿意與父母多溝通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學校和老師密切配合,共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辯證客觀的認識偶像。
一些大學生因為缺乏社交經驗和生活經驗,無法對社會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理性判斷,很容易被一些膚淺的偶像所吸引。例如,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很多大學生盲目進入了“成功崇拜”之中,只能接受偶像的成功,對于成功的結果尤為關注。沒有想到成功者背后的付出與其所承擔的道德義務,更甚者對偶像的負面行為捍衛,為偶像道德污點辯解,這種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原因在于在一些大學生當中存在著盲目崇拜成功、盲目崇拜資格等等,針對偶像的道德和義務,盲目崇拜的大學生直接無視。
因此,要對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進行引導,就應提倡大學生多參與校園活動、公益活動、志愿活動等,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個人能力,加強審美價值取向,完善心智。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者要從學生出發,了解學生自身的不同情況,可以通過課堂教育讓大學生在對自然、藝術、社會和人生的欣賞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在此基礎之上,開展專題討論、辯論賽等,并舉辦相關講座讓大學生區分偶像的是否值得崇拜,偶像身上的哪些特質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不值得學習的。加強自身的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取長補短,客觀理性的崇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