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華/遵義醫科大學
2019年國務院在幾份重要文件中強調“互聯網+教育”的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吨袊逃F代化2035》指出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易班(E-Class)是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加入了為在校師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務功能,并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1]。截止到2019年12月,易班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國共建覆蓋高校1578所1870萬大學生。易班在高校中設立了學生工作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經成為范圍廣、影響大、效果好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平臺,是“互聯網+教育”的優質平臺。
“《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其中學生群體所占比例最大,達26.0%”[2]。當前在校大學生多為00后,少數90后,他們可以說是拿著手機奔跑的兩代,機不離手、手機依賴是其一大特征。截止到2019年12月,易班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國共建覆蓋高校1578所1870萬大學生,幾乎實現了大學生的全覆蓋,相比較學校其他任何教育類軟件,受眾都是最多的。學生在易班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勇立潮頭,走在易班上,讓易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
易班最為主要的功能就是班級功能,注冊易班的同學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班級。班級具有po8o.話題功能,班級學生和輔導員可以發布通知、征求意見、投票等非常方便;相冊的永久無限功能可以幫助同學們留住美好時光;同樣永久無限的網盤可以方便學生分享學習資料、上傳作業。校園、社團、興趣、站務4個欄讓老師和同學們實現“生產教育內容”與“消費教育內容”的“鍵對鍵”的對接?;谝装嗟母咝K枷胝谓逃秶鷱V、影響大、效果好、功能多、速度快、使用方便、互動多、途徑多,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易班是以教育為目的而開發的平臺,實名制注冊,上傳信息要經過后臺審核,網絡言論容易監管,有效的阻斷了網絡負面信息的傳播,為大學生提供積極正面的教育內容和網絡環境。實名制注冊,對于學生在易班的活動軌跡都可以進行“跟蹤”和分析,“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整合,解決復雜的網絡數據,比如通過對學生線上活動海量數據的智能分析”[3],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內容的更新。
“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手機網民各類互聯網使用的用戶規模及使用率調研,顯示手機在線教育課程占比僅為23.6%。2019年上半年,15-19歲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達66個,其次為20-29歲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為54個”[4],在數目眾多的APP中,涵蓋了基礎應用類、公共服務類等APP,其中公共服務類所包含的在校教育類APP用戶規模為1.99億,僅占手機網民的23.6%。大學生正是處于手機APP數目最多的兩個年齡段,他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和精力被其他APP內容占去太多,用于學習的注意力則非常有限。在眾多APP中,魚目混珠,一些毫無價值卻具有吸引力內容的APP混淆難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很容易深陷其中,而對于手機上存在的教育類APP不聞不問,以教育為目的易班也很容易被大學生忽略,甚至打入“冷宮”。
易班在推廣和使用過程中大多是學校要求學生注冊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一些高校在大學生入校時在易班上進行《學生守則》的學習和考試,或者在易班上選擇寢室、提交材料等辦理入學手續,這就必須下載并注冊易班,這種“強制性”容易讓學生對易班產生抵觸情緒,致使易班在一些同學手機上變成“僵尸APP”,“調查數據表明,有 79% 的學生表明平時不會使用易班,有 12% 的人表明會偶爾翻開看看,只有 9%的人表明會經常使用易班”[5]。易班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閃退情況、從QQ、微信等軟件跳轉到易班需要從新登陸、視頻上傳不方便等問題的存在都是其吸引力低的原因。易班難以真正走入學生心中,吸引力和實際使用率較低,直接影響基于易班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易班雖然“誕生”于2007年,已經有13年的歲月,但2007至2015年期間易班基本處于試點階段,大部分高校都未開展此項工作。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教思政﹝2013﹞3號),要求“實施‘易班推廣行動計劃,逐步把‘易班建設成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大學生網絡互動示范社區”[6],易班才開始在全國高校推廣開來。易班官網會進行優秀高校易班活動的宣傳、展示和推廣,很多高校急于開展易班工作,又缺乏能夠熟練操作易班的老師,只能是學生管理口的行政人員兼職,按照易班已有的模塊快速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硬搬”到易班上來,形式有了、內容有了,缺乏思考和創新,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看似風風火火,卻沒有實際效果。
加強易班組織機構建設,成立易班發展中心,設在學生工作部(處),由能夠熟練操作易班的老師專門負責;學校二級部門、院系成立易班工作分站,由院系指定專門老師負責;班級成立易班團隊,由班級宣傳部負責,形成學校統一領導、院系、班級分級管理的易班組織機構。建立一支業務素質高的易班隊伍,易班平臺操作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負責老師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再對二級部門、院系負責人、班級負責同學進行培訓。這支隊伍在人員的構成上,教師層面應包括學生管理部門教師、學生輔導員、教務處、宣傳部等行政部門的教師、思政課教師,學生層面應包括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普通學生,形成一支能夠促進基于易班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的運行、推廣、宣傳、創新的師生隊伍。
基于易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據00后、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特點、行為特點進行開展。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易班平臺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因時而新、因事而新,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有吸引力,把學生吸引到易班平臺上來,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能看、可學、易思、善言”,提升大學生使用易班的活躍度及黏度。
很多高校基于易班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僅限于一些活動、通知、文件、社團之類的,參與部門和人員也大多為學生管理部門及輔導員老師,思政課教師很少有人參與到易班思政中來。要打破“傳統課堂思政”限于教室的局限性,推進“傳統思政+易班思政”的深度融合,將課堂教學與線上優課教育相結合,把易班平臺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型課堂。思政課教師可以錄制精品課程傳至易班、一些課后思考與討論也可以“移步”易班,例如,可以在利用易班話題的功能,發布當日課堂相關的話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供同學們討論,老師做引導、總結,線上線下相結合共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不斷提升技術、優化后臺、完善功能,做到安全穩定、操作簡單、訪問流暢,給予用戶舒適體驗。加強線上互動,提升用戶參與感。教務、學工、研工、宣傳四支隊伍聯動發力,才能真正打造一個集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大學生網絡社區”[7]。由校易班發展中心統籌規劃、變中求新,把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搬到”易班上來,教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統籌到易班平臺,學生登錄易班可以選課、可以查成績,可以請假、可以打卡考勤,可以報備寢室維修、可以查快遞,可以上選修課、可以提交作業,可以組織、參加活動,亦可以交友,加入自己的興趣圈,可以充值一卡通、圖書借閱等在學校進行的一切事物均可以一“易”搞定,把易班真正打造成為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易”社區”。學習在易班,生活在易班,娛樂在易班,學生所需要的和所感興趣的都能在“易”社區”完成。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緊緊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行為特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基于易班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新媒體搭建思政教育新平臺,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