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波 王櫻桃 竇 丹 彭仁蘭 楊慧君 李 旭
(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重慶 400065)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改革創新,積極布局互聯網+,積極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1]。國家政策的出臺和運行,標志著信息化技術教學已成為新時代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體育專業理論課程革命的春天即將來臨,“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這種枯燥低效的教學現狀即將被更新換代[2]。體育專業理論課程基礎知識覆蓋面大且單調枯燥。課程理論邏輯性較強,對體育生而言過于抽象。理論知識缺乏針對性,缺乏知識引導、過渡和銜接。為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對象多、教學量大、教學效率低的現狀,以數字化、網絡化、媒體化為媒介的雨課堂教學平臺應運而生。
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目的在于全面提升課堂教學體驗,讓師生互動更多、課堂氛圍更活躍,課堂教學更為便捷。雨課堂是溝通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橋梁,該平臺將課前-課中-課后每一環節有效結合,最大限度釋放教與學的能量,使教師讓出教學主動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氛圍,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4]。雨課堂之所以盛行由其4 大特點決定,即靈活性、針對性、互動性、反饋性。雨課堂靈活性在于教學平臺打破時空限制,注重課下教學;針對提出的不同問題,經數據整合反饋給教師并做出相應解答。雨課堂的互動性在于課堂中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雨課堂反饋性在于課中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提示,通過平臺反饋不懂的知識點。
體育專業理論課以基礎概念性知識為主,千篇一律的概念、特征、意義打垮了體育生學習積極性,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讓體育專業學生成為“課堂低頭族”,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代網絡背景下的大學生。雨課堂迎合當代網絡特征,以全新的面貌賦予學生全新的課堂體驗。雨課堂平臺教學的靈活性在于其線上線下教學的功能,教師制作、播放、處理信息靈活,打破了傳統固定時間、固定教學場地的時空限制,有效結合課上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利用課下教學時間、教學空間,提高體育生在體育專業理論課中學習的實效性。
體育生在運動技能方面展現出強有力的能力,但該群體只注重于運動成績提升,忽視對文化方面的培養,造成體育專業學生文化層次高低不一的現狀,有小部分群體甚至與文化脫節,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使運動員疲憊,沒有過多精力去學習,導致對理論課程產生厭學情緒[5]。專業運動員如此,業余運動員亦如此,大部分運動員以休息為主,學習為輔。雨課堂有效結合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輔助教學,全方位、多角度回答學生疑難問題,促進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程學習態度的轉變,提升學習效率。
體育生面對理論知識,具有膽怯心理。習慣奔跑在室外的他們,移居理論課堂便是“低頭”,抽象的理論知識帶動不了他們的積極性,只能強制聽、學、讀。雨課堂教學平臺給予理論課程完美衣裝,使理論課程從枯燥、乏味、干癟的生刻字樣變成靈活的動態畫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傳遞教學資料于平臺,教學資料不再是書本而是ppt、微信等數字媒體平臺,使學生提前預習授課內容,為課中順利授課打下理論基礎,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雨課堂教學平臺將網絡變成文化學習交流中心,線下把所學知識與疑問在課堂進行交流,使教學中心從“老師”轉變到“學生”,建立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量[6]。
好動是體育生的天性,理論知識枯燥、抽象、乏味是教學面臨的重要難題,將理論知識精煉化、多元化、系統化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雨課堂的反饋性,有效將教學信息吸收,反饋給教師,為教師做出合理的對策提供實效保障,有利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使學習時間更充分、更飽滿。雨課堂系統將教學知識點以鮮明的顏色和框架展現,對課后溫故知新的學生自動彈出提示信息,使課后復習有重點,回歸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
教師借助雨課堂平臺,提前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傳送至學生,預熱學生頭腦,為教學課堂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幫助學生線上線下系統學,打破傳統教學方式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具備上網基礎條件下,學生隨時隨地放心學,改變“讀不懂”“學不透”“悟不深”的學習現狀。雨課堂信息化的處理能力,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反饋信息給教師,助力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雨課堂的靈活性創新了體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生學習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互動”是雨課堂教學平臺的核心技術之一,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引領學生跟著教學進度走,通過手機微信平臺有效監督學生在線聽課實效。傳統教學課程時間長、效率低、重難點知識把控不準確,對知識點局限于淺層熟悉。雨課堂借力ppt、微信等教學平臺將教學視頻應用于課堂,生動形象地帶動學生學習,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重點出擊,有效監督學生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師借力雨課堂教學平臺,增加課堂學習氛圍,活躍課堂答題氣氛,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生動形象的將理論知識干轉化為理論知識液,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點。
體育生游離于運動技能和文化教學之間,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方法幫助體育生提升運動技能,但文化學習方法依舊按部就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雨課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在課堂,將知識點最優化,針對重難點,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雨課堂通過精講、短講、少講等方式,擺脫學生學習概念知識困境,有效提升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雨課堂的針對性使體育生自主學習意識加強,學習方式方法轉變,學習積極性提高,有利于強化體育知識理論課的學習。
教學反饋是體現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傳統教學通常以平時答題、課后作業、考試成績來評判教學效果,單一的檢驗方式不能有效掌控學生學習成效。教師借助雨課堂反饋性,搭建體育理論課學習平臺二元化,打破傳統單一、不準確的檢驗和反饋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效率雙重運轉,教師教學水平高效發揮,通過線上線下有效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教師教學能力,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認真學、精細學、高效學。
翻轉課堂是近幾年教育領域關注的一大熱點,其靈活性、針對性、互動性、反饋性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弊端,從形式上豐富教學內容,從內容上增添新媒體技術,從理念上改變傳統思維,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更直觀、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氛圍,提升學習效率,增進師生情感,構建新型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