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
摘要:在進行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過程中,為了從整體上彰顯五彩陶瓷的藝術效果以及裝飾的美觀性,相關設計人員在進行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過程中,要從平面構成的角度對點線面的元素進行精細化的布局以及設計,從而使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能夠在平面構成要素的影響下,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平面構成;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02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13
在平面構成角度下進行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要從釉下五彩陶瓷的藝術特點以及文化內涵入手,增強整個設計的美觀性。在釉下五彩設計的過程中,要將藝術和美學進行相互的融合,從宏觀和細致性的角度進行全面的研究,從而使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能夠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美學和文化角度,推動醴陵釉下五彩在當前的持續發展。
一、醴陵釉下五彩
醴陵釉下五彩是在隋唐時期長沙窯的基礎上發展出來,醴陵釉下五彩的色澤是非常溫婉的,并且非常的晶瑩,具備獨特的藝術色彩,在清末時期,醴陵釉下五彩得到了新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設立了公司和學堂,創造出了獨特的燒制方法[1]。當時的湖南瓷業學堂研制出的高溫耐火性釉下顏料,使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局面,也使得醴陵釉下五彩裝飾的美觀性和色澤更加的飽滿和豐富。
二、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主要指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按照美學的原理將點線面進行相互的協調和排列,從而符合人們對美學的欣賞要求,構成獨特的視覺藝術圖形。平面構成的造型形象在二維空間中屬于構成性的科學,需要設計人員按照一定的美學標準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將理性和感性進行相互的融合[2]。隨著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的不斷發展,陶瓷已經成為推動現代文化和美學發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例如在當前時代下,將平面構成和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進行了相互的融合,既符合二維空間的美學規律,還使得整個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更加富有立體的效果,使得設計人員能夠充分地表達自身的設計情感。
三、平面構成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運用平面構成時,需要結合平面構成的組成要素,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維持醴陵五彩陶瓷裝飾的規律以及秩序,既可以使醴陵釉下五彩設計具有嚴密性的特征,還可以使得整個畫面具備豐富多彩的效果,引人矚目。在對醴陵釉下五彩裝飾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從造型構成和思維方式入手,對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進行有效的研究以及設計,彰顯獨特的設計效果。
1.點元素的運用。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在運用平面構成元素時,相關設計人員要從點入手來形成簡潔的外形,點在畫面中的跳躍性是比較強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入點元素時,一定要保證點的面積不要過大,從而給人們一種良好的視覺感受[3]。點作為抽象性的元素,在畫面構成的過程中能夠給人不同的聯想以及想象,點的規律排列還可以體現靈動性的設計思路。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運用點可以對一些具體事物進行高度的概括,也體現出抽象性的設計效果。在平面中可以將大點和小點進行相互的組合,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的靈動和自然,并且再加上其他顏色的運用,例如淡黃和深藍,將這兩種顏色融入到不規則的點的形狀中,能夠體現較為強烈的節奏感以及韻律感。
2.線元素的運用。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運用線時,要結合線的靈活以及變化多端在裝飾中起到融合和穿插的作用,從而使得整個畫面形式感是比較強烈的,有助于增強整個畫面的感染力。線的平面性和裝飾性是比較強的,可以在釉下彩瓷裝飾中描繪出一些易錯起伏的線條,豐富人們的觀賞效果。例如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運用線可以體現水流的舒緩,通過線的排列能夠吸引觀賞者的視線,帶來不一樣的觀賞效果。
3.面元素的運用。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中運用面的元素時,要通過不同形態的組織和設計對畫面進行有效的集中,并且利用面來實現獨特的虛實關系,給人簡潔和規則的觀賞效果。在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過程中,要對畫面的要素進行多方位的組合以及變化,從而使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時代感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相關設計人員要對面進行基本的排列,對色彩漸變的差異性進行有效的處理,再通過面和面之間的透疊,從而產生良好的虛實變化效果。之后再運用高白瓷材料本身透露出來的美,通過大面積的留白能夠產生不一樣的設計意境。
在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為了使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裝飾能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對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裝飾形式進行有效的創新以及優化,例如相關設計人員可以從平面構成的角度來彰顯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簡約和獨特的造型特點,在傳承中創新,促進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裝飾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書生.設計思維的概念內涵與培養策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6):181-182.
[2]歐陽兆坤.淺談釉上新彩山水畫的意境與創新[J].藝術家,2019(3):80-85.
[3]彭珊.李玲用下五彩瓷中傳統中國元素的研究[J].明日風尚,2016(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