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華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的思想已逐漸滲透于課堂活動之中。語文作為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文化認知、素質培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的意識和運用手段,導致學生的語言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目前,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大多采取語言“灌輸”、模式套用的現象,并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這不僅影響學生主體的發展效果,還使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存在低效的學習效果。初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教育關鍵期,也是打牢學生根基、培養其綜合能力的“黃金期”,那么,如何開展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活動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課堂情境、問題環節、主體基礎三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探究。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構建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質量。同時,利用直觀的課堂情境,還能幫助學生降低對語言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把握課堂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從而展開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信息和學情特點,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課堂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的教學中,考慮到作者以秋天的菊花為導引,講述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感和對生活態度轉變的故事,為了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我利用多媒體手段,將秋天里北海的菊花為場景,創設適合學生閱讀和學習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對“我”與母親看菊花的事情展開深度思考。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看到五彩斑斕的菊花景象,都被其深深吸引。這時,我引入“母親為什么要帶我到北海看菊花呢?”這一問題,讓學生結合閱讀信息與場景展開探索。學生聽到問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其中地原因。
二、設置問題環節,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課堂問題的有效設置,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問題與學情相結合,合理進行延伸與拓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邏輯和認知效果,這對學生的語言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變化設置課堂問題,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鍛煉其語言組織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紀念白求恩》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了解本篇文章的主體內容和中心思想,體會到白求恩醫生的共產主義精神。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理解質量,我結合學生當前的學情發展,設置不同的課堂問題:①第二段哪些話是正面介紹白求恩?哪些話是側面介紹的?其作用如何?②文章中引用“列寧主義認為”一段話的作用是什么?③作者為什么先舉“前線回來的人”的例子,再舉“晉察冀邊區軍民”的例子?通過對課堂問題內容的靈活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對文本信息的閱讀質量,打牢學生的課堂基礎。
三、注重主體基礎,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難免存在一定認知差異的現象。這種差異現象,不僅影響學生對語言信息的把握效果和學習質量,還使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厭煩、自卑等不良問題。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基礎,靈活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夯實每一位學生的語言基礎,從而促進其學生整體水平的良性發展。
例如:在《植樹的牧羊人》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化學情現象,我對此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探究,讓學生在相互學習、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打牢自身的學習基礎,提高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同時,我還針對每一個學習小組的發展情況,設置不同的探究問題,如“文中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屋間的環境?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樣的性格特點?”“為什么牧羊人拒絕我幫他挑橡子?”等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整體的閱讀水平。通過小組合作的活動開展,不僅能兼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還能以共同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課堂情境的創設、問題環節的設置、主體基礎的培養,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語言能力得到提升,還使學生的主體感官和課堂體驗得到加強,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同時,從學生的個體學習基礎出發,關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認知發育,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語言發展,夯實學生的發展基礎,從而為學生的教育發展提供充足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毛艷.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J].教育,2017(1):86-86.
[2]竇有琛.關于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思路[J].魅力中國,2017(27):2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