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王琪
[摘 要] 依據國家課程思政建設要求,著重分析2000年后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五部高校日語寫作教材的范文,具體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日語專業寫作教材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日語專業寫作課程國家規劃教材的編寫原則和策略,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服務。
[關鍵詞] 高校日語;寫作教材;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0-0066-04
一 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教材建設是發展高等教育,培養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教材建設也要隨著教育總目標的發展變化和學科發展需要而不斷調整內容、結構等,以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和學科的發展。
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以下簡稱國標)的要求,日語基礎寫作課程歸屬于日語專業核心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書面形式的語言輸出能力。寫作教材編寫的思想性與科學性、觀點與材料、理論與實際、知識和技能的廣度與深度、基礎知識與當代科學新成就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質量。
我國關于教材建設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小學,外語類寫作教材的編寫且以英語為主。中國知網上有關日語寫作教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兩項,其一是研究新時代日語寫作教材的基本特點,提出了“教材編寫要注重日語表達的方式及文化差異,注重日語寫作教學的層次性和教學過程中的文化交流”的觀點[1]。其二,以母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日語寫作課程導入課程思政的意義,提出從課程內容到教學模式融入“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的具體策略[2]。上述研究解讀了日語寫作教材編寫的個性問題,為本研究提供了參考。但是,有關現行日語教材的編寫現狀、落實課程思政教學任務的情況,如何完成“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等內容,尚未涉獵。
本研究以三個國家級出版社2000年以來出版的5部高校日語專業寫作教材為例,按照立德樹人教育總目標要求,具體分析現行教材在思想性方面的編寫現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期為國家規劃教材的編寫提供參考。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00年以后出版的五部日語寫作教材,研究語料是教材中的范文。
教材1:王秀文,《實用日語寫作教程》,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4.2;
教材2:于日平,《日語寫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教材3:耿鐵珍、平川美惠,《日語寫作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6;
教材4:周異夫,《實用日語寫作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7.4;
教材5:凌蓉、山岸愛美,《日語寫作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6。
研究對象的選擇依據為:上述5部教材皆為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并被廣泛應用,經過實踐檢驗,有各自的編寫特點,具備了代表近20年來我國日語寫作教材的編寫現狀的特征。
(二)研究框架
研究將上述五部教材劃為兩個階段,即2000~2012年出版的教材1~3和2012年以后的教材4~5,劃分依據是:第一,選擇2000年以后的教材是基于“我國日語學科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在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擴大后經歷了跨越式發展”[3]這一原因。第二,選擇以2012年為劃分節點是基于“黨的十八大于2012年明確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這個思考。檢測2017、2018年出版的教材在思想性方面如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哪些不足,以此為鑒,研究日語寫作教材在思想性方面的編寫原則,是本研究要探索的核心問題。
作為教學具體內容和知識傳播的物質載體的教材,不僅對高校教學的進度和質量有直接影響,還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教育總目標的落實。 本研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括的12個要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框架,檢驗日語寫作教材編寫的思想性特點。
三 高校日語寫作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的現狀
(一)2000-2012年三部教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編寫情況分析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素分布
通過對2000~2012年出版的三部教材的所有155篇范文的話題內容分析,可知,三部教材中,包含的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要素的內容分布情況。其中,教材1共有11篇范文,分布在富強、和諧、法制、敬業、友善5個核心價值觀要素;教材2共有13篇范文,分布在富強、和諧、自由、敬業、友善5個核心價值觀要素中;教材3共有17篇范文,分布在文明、自由、愛國、敬業、友善5個要素中(如表1)。而且,三部教材所含有的核心價值觀頻次均比對應范文篇數多,因此表明存在一篇范文中體現一個以上核心價值觀的狀況(如表1)。另外,三部教材的內容編寫都未體現民主、平等、公正、誠信等要素,各要素的范文篇數分布不均衡。反映出2012年之前出版的教材中,在范文題材選擇方面對思想性的思考不夠充分。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結構分布
從具體分析三部教材在國家、社會和公民層面的范文篇數占比,可知,教材1中,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素占總數的33.33%和8.33%,而公民層面占58.34%。教材2中,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素占總數的14.29%和21.43%,公民層面占64.28%。教材3中,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素占總數的5.26%和15.79%,公民層面占78.95%。三部教材有關公民層面的價值觀要素占比都超過總要素的半數以上,體現出三部教材都關注到愛國情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友好善良品質的話題。對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素話題的選擇相對較少,體現出范文題材的選擇上,在思想性結構內容的編寫不夠均衡的特點。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素的內涵分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要素都有深刻的內涵。分析三部教材的各要素內涵,可知,盡管有些教材體現了某些要素,但是對要素內涵的體現不夠全面深入。
以國家層面中的富強為例,富強是指人民共同富裕和國家繁榮昌盛的有機統一。針對這一核心價值觀,教材1例20日記中描述了大連寬闊的道路,嶄新的建筑物及正以磅礴的氣勢興起的城市,從區域經濟方面展現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教材2第四課范文2中提到從宏觀經濟來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教材3沒有相關題材內容。說明教材1、2從宏觀或微觀角度關注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繁榮昌盛,對人民共同富裕的話題內容編寫不足。
以社會層面的法治要素為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教材2和教材3都沒有涉及這一要素。教材1第九課范文2描述了名譽,隱私和人權的關系,強調了人權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但是沒有提及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一觀點。
以公民層面的愛國要素為例,教材1、2都沒有編寫這個題材的內容。教材3中第八課范文2,作者將來想要做中日文化交流的工作,為中日友好貢獻自己的力量。體現了熱愛祖國,關心祖國命運,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未來結合在一起而努力。第九課通過對學漢語的日本留學生在學園祭跳下流的舞蹈表示憤慨,反映了作者的愛國情感。三部教材中都缺少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歷史等愛國內涵的范文。
(二)2012-2019年兩部教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編寫情況
1 教材4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分布
教材4中的范文共有37個話題點涉及自由、敬業、誠信、友善4個要素。與2012年之前出版的教材相比,教材4的范文題材選擇更加注重思想性內容的編寫(見表2)。
由于教材4是有關實用日語寫作的教程,內容結構包括一般信函和商務信函兩部分,教學重點偏重培養學生日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體現了外語教材的工具性。日語的信函屬于書面語,有固定的書寫格式,在敬語使用等方面的語言表達是教學的難點重點,所以體現友善這一核心價值觀中的頻次最多,有23處。
與其他4部教材相比,教材4最顯著的特點是選編了有關誠信的范文。如第二課的范文4,詢問來應聘店員的為人品行;第八課的范文3,詢問即將合作的公司的信用情況;第十二課范文1,抗議合作方公司不守誠信的行為,強調誠信在公司間合作的重要性。
有關體現友善的范文,主要體現在親情(第二課請求書例2及第五課安慰鼓勵的書信例3),在同學(第四課邀請信例2、第五課安慰鼓勵信例1及第十五課例1),同事(如第四課邀請信例3、第六課通知書例3及第七課邀請函例1)、朋友(共15例)之間的友情,沒有涉及與物為善的內容。
從國家、社會、公民層面來看,教材4中沒有涉及國家層面的價值觀要素的范文(占0%),涉及社會層面的范文占37個話題點的10.81%,涉及公民層面的范文占37個話題點的89.19%,體現出范文題材選擇在思想性范疇上的結構不均衡性特點。
2 教材5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分布
教材5中一共有35篇范文,其中的23篇范文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有些范文同時兼顧了核心價值觀的多項要素,經統計,共有43個話題點涉及富強、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友善10個要素(見表3)。
具體分析教材5的43個話題內容思想性分布情況可知,涉及國家層面的內容占比27.91%;涉及社會層面的內容占比13.95%;涉及公民層面的內容占比58.14%。盡管有關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素內容占比相對較少,但總體來看是在有效融合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方面思考最多、題材最豐富的教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2012年以來出版的五本高校日語寫作教材,都關注到內容的思想性編寫,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選編總體呈現遞增的趨勢(見圖1)。但是也存在個別要素缺失(如有關民主的內容)、國家、社會、公民三個維度話題內容的分布不均衡、核心價值觀內涵不全面的情況。
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材開展教學的策略
(一)應用教材開展教學的策略
1 選擇適當的范文,補充教材中缺失的核心價值觀要素
例如,教材2的第11課的教學要求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寫簡歷。圍繞這一內容,教師可擴充公民層面的誠信要素,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內誠于心,外信于人”作為個人簡歷設計的標準之一,提醒學生真實地填寫自己的學習、實踐經歷,從而將誠信教育充實在日語寫作課程教學中。
教材3第1課涉及日本使用的漢字和中國簡體字的區別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擴充范文,給學生拓展“日本的漢字來源于中國”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化的同時,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在教材1第四章第一課說明文、教材2第三課說明文中,增加我國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日語介紹范文,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情感。也可增添中國四大名繡等工藝文化的介紹,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的情感。
針對教材3第十課的例文“無論面對什么,都要去挑戰”除了鼓勵學生面對困難要勇于嘗試,還可以在例文最后添加“女排精神”等拓展詞匯,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11連勝奪冠的事跡展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敬業精神,具有思想的引領作用。
2 通過命題作文等作業設計,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教學
教材1例20的日記,設計了描述我國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范文,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寫一篇近十年我的家、我所在的城市(村莊)的變化等作文,讓學生重新回味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富強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教材2的第4課可以通過增添具有思辨性問題的范文,探討法治價值觀的內涵。如提供“江蘇尿毒癥患者胡某因無力支撐高昂的醫療費用,自制透析儀器艱苦支撐十幾年,而這一行為在法律上卻是違法的”這樣的范文。讓學生們探討法治與人情的關系,寫出具有思辨性質的作文,使寫作教學更加言之有物,又同時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3 教師要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材4的內容涵蓋了常用的各類應用文,整體以信函的體裁出現,偏重實用性,有很強的目的性。其中,一般信函主要涉及人際交往之間的問候、道歉、安慰等,商務信函主要涉及公司或同事業務的往來,這有助于滿足國標中對學生外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然而沒有涉及國家層面的價值觀,也沒有涉及愛國這一價值觀。因此需要教師提升立德樹人的教育意識,在教學中創設情景,營造氛圍,潛移默化地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比如第4課和第7課的邀請函可以邀請朋友來自己的家鄉,比如說北京,然后介紹北京經濟的發展,展現國家的富強。介紹人民素質的提高,展示國人精神文明的提高。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祖孫三代的生活改變去了解國人物質、精神文明的提高。
(二)教材編纂者對現有教材的修訂策略
1 調整國家、民主、公民三個層面話題的選編結構
教材2中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比例只占14.29%,而公民層面占64.28%。因此應增加國家層面而減少公民層面的范文比例。具體來說要增加民主和文明這兩個價值觀的范文素材。而公民層面的愛國和誠信都沒有涉及,因此也要增添。社會層面所占比例為21.43%,看似基本合理,實則只涉及自由這一個核心價值觀,因此也要增加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價值觀內容。
教材1中應適當減少公民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著重增加目前只占8.33%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比例。和教材2同樣需增加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愛國、誠信的核心價值觀內容,另外需增加自由方面的作文素材。
教材3中要增加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比例,減少公民層面的比例。具體來說,富強、文明、和諧,平等,公正,法治及誠信方面的內容。
2 選取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可讀性的話題素材
日語寫作教材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提高日語寫作能力要依靠日語語言結構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4]。因此可以在每一課的正文最后加入專題或小欄目作為學生的閱讀素材。素材可以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四個專題——富強文明,創新活力,共享小康和開放中國或者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的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提高文化自信心的同時,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3 增加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思辨性習題
教材4的課后習題保持在10個左右,以填空造句和針對本課體裁寫作文為主,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可適當增添辯論題,如第一課在講到賀年卡的時候,可以對比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異同點,在對比討論中日文化時,促使學生深度挖掘,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也能理性認識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五 結論
近20年我國高等院校日語寫作教材的編寫在如何體現思想性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也有很多不足,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日語人才培養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外語教學為手段,強化課程思政的作用,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教材建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內涵的規劃教材編寫,是下一步教材建設的重要任務,現行教材中存在的思想性要素不全面、國家、社會、公民三個維度的內容結構不合理、核心價值觀內涵不深入、不全面的問題需要通過教師教學中的必要的內容設計來補充;在修訂教材時,內容、題材、作業的設計上可以增加體現核心價值觀的話題點,并且話題點的選擇還要兼顧語言教學、寫作能力教學的要求,本論文以2012為分割點,分兩個時期考察教材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現狀,總結出問題,并從教師和教材編纂者兩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語寫作教學的路徑的積極嘗試,期待有更多具有“潤物細無聲”特點的、具有適合新時期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日語寫作教材出版。
參考文獻:
[1]羅春梅,李運博.新時代日語寫作教材對網絡課程開發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52):149-150+157.
[2]鄧圓.大學日語寫作“課程思政”實施策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3):249-250.
[3]朱桂榮.近十年國內日語教育研究動向和展望[J].高等日本語教育,2018(01).
[4]王琪. 日語教學理論與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296
(責任編輯: 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