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賢
【摘要】線條運用能力在美術學科學習能力中占主導地位。點、線、形,作為造型的元素,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武器,是學生表現形象的主體語言。“線”變得足夠短的時候就成了“點”,“線”變得足夠粗的時候就成了“面”。線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可以產生粗細、長短、強弱、虛實等變化,這種變化除了表現出物體特征外,還表現了心理和感情特征,每種線條形式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鼓勵學生去尋找對象表現的語言,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線條造型能力,能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豐富的變化與強大的表現力,感受線條的美感,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線條運用;主導地位;主體語言;心理和情感特征;學習興趣
在批改美術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在線條的運動方面存在著問題。比如,線條斷斷續續、線條亂七八糟、畫物體的時候不懂的如何把細節表現出來,學生使用線條繪畫的情況不太樂觀等等,還沒有運動線條繪畫的能力。現在許多學校美術老師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色彩培養,往往使一些老師忽視學生在線條能力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只對彩色的畫面感興趣,當碰到只有線條或只有黑白的畫面時不懂欣賞,使之對其缺乏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觀。
我校是一間鄉村小學,生源比較復雜;本地學生占的比例較小,外來工子弟的人數較多,學生家長缺少時間去輔導與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些情況都導致大部分家長忽略了孩子在美術這方面的培養;其次,我校以前并沒有專職的美術教師,所以對美術的教育不太重視,導致學生的繪畫基礎相對較差,作為學校唯一的專職美術教師,筆者希望通過《培養學生運動線條的能力》這一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學會如何流暢的運用線條,學會一些簡單的黑白灰分層的方法,學會給畫面增加細節的技巧,使學生學習繪畫興趣更加濃厚,從而使美術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片段一:每次上美術課的時候,筆者就觀察到學校大部分的學生在畫畫的時候,線條總是不流暢,總是斷斷續續的,放眼望去就是亂起八糟的,而且總出現一種現象,就是他們不敢確定自己的畫面,總是用橡皮檫來檫去,導致學生的畫畫速度很慢,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因此,培養學生線條的運用能力,筆者認為,對于學生,對于課堂來說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對此次的培養學生線條能力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1.培養學生線條認知的方法
片段一:學生們在繪畫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線條,使得他們不知道線條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在平常的畫面中就一直出現不同的線條,不同長短、不同粗細的線條會形成點、線、面,由于平常意識里的疏忽導致學生們在繪畫中缺乏線條的組織能力,以為線就是線,點就是點,面就是面,所以就會出現線條凌亂、稀疏的現象。
所以,筆者首先在堂課上告訴學生,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線條,線條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他們觀察課室、自己的學習用品,看看能不能找出線條并告訴老師,使之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就是進行線條的歸納與總結。學生們列出的線條會有很多種,通過歸納與總結會讓他們的思路更清晰明了。
2.進行線條的鍛煉練習
片段二:老師首先示范流暢的線條是怎樣的,用怎樣的方法能畫出來,然后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在自己的畫紙上進行練習,不停地練習,并提醒他們注意繪畫線條的是速度,是快、慢、還是均速呢?告訴學生不能一步登天,需要慢慢地累積自己的經驗,慢慢為自己打下基礎。
片段二中的方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有效教學方法,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常用的方法——示范法與練習法。能有效地讓學生知道如何畫出流暢的線條,而且讓學生知道我們學習線條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一蹴而就。筆者認為,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對線條的運用還可以鍛煉學生握筆的筆感,對學生的寫字也很有幫助。
片段三:當學生們通過一段時間鍛煉之后,學生會感到厭倦,這時候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來繪畫找線條,讓學生激發興趣。
在片段三中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用品來鍛煉。利用生活用品,如杯子、水壺、尺子、帽子等等進行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繪畫能力。
3.進行畫面組織能力的培養與點、線、面結合的鍛煉
片段四:教師會在網上搜索大量的優秀的黑白線描作品讓學生進行臨摹。要求學生的線條必須流暢。每當臨摹完一幅畫以后引導學生進行點評、總結,并分析該畫面的黑、白、灰的組織。
前期以臨摹為主,讓學生大概知道用線條或線描進行繪畫之后的畫面是如何的,在前期的時候主要是能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線條交接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不同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臨摹與寫生的結合,利用點、線、面的結合,多種方式地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主要表現在
(1)線條能力得到培養
大量的練習線條可以強化學生對線條感知力、加強對線條組織語言的積累,有助于學生線條能力的提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打鈴后的十分鐘筆者給學生們練習繪畫線條,每次的種類會不一樣,彎曲的、直的、長的、短的等等,讓學生知道線條的種類是很多的,甚至不可數的。并且結合學校組織的第二課堂美術活動小組等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以線條為主的繪畫活動,培養了學生線條認知能力和線條繪畫能力。
(2)后期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變強
“命題創作”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繪畫創作方式,也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階梯與橋梁。“命題創作”內容廣泛,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多方面多思維的進行思考,課后鼓勵學生去觀察、想象和表達,將自己想到的內容用自己的繪畫語言畫出來。
低年級的學生更加富有想象力,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為學生多創設機會,進行形式多樣的繪畫創作訓練,與線條相互結合,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或是簡單的一個物體、不同背景的相襯,這些課題進行中的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和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創新的學習需要教師在生活中的引導,這是一個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帶領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習慣,思維方式會不斷的開發,以點、線、面,作為造型的元素,“線”變得足夠短時就成了“點”,“點”變得足夠粗就成了“面”。線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可以產生粗細、長短、強弱、虛實等變化,鼓勵學生去尋找對象表現的語言,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線條造型能力,能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豐富的變化與強大的表現力,感受線條的美感,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那么學生的線條能力定會有進一步的收獲。點、線、面相互結合為培養學生的畫面組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訓練機會。流暢的線條是畫面的基礎,不同形式的構圖、分塊是畫面成效的前提,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和畫面組織能力的體現。
線條運用能力在美術學科學習能力中占主導地位。培養學生線條的運用能力能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豐富的變化與強大的表現力,感受線條的美感,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刺激學生的創作思維,讓學生能大膽的有效的進行繪畫的創作,讓美術教育教學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英)杰西戴.線條.色彩.形式—藝術與設計的語言[M].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
[2]陳世雄.線條的表情[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