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宇



摘要:近年來,許多中國企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為了彌補技術或是競爭力等方面的不足,這些中國企業開始與國外知名企業進行合作或是進行并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美的集團并購德國庫卡為例,對并購前后美的集團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對企業并購效果進行探究。
關鍵詞:企業并購;指標分析;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0-0053-03
一、并購背景
(一)美的集團
美的是一家全球性的家用電器和暖通空調系統企業,于2013年9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美的將“聯動人與萬物,啟迪美的世界”作為使命,恪守“敢知未來”的價值觀,堅持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同時美的也是一個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勇于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革新的企業,尤其是近年來向機械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拓展,提升了產品智能化程度,給用戶帶來了最好的使用體驗。
(二)德國庫卡
德國庫卡集團自1898年成立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全球范圍內頂級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與其余三家公司瑞典的ABB、日本的發那科、安川電機并稱為機器人“四大家族”。庫卡集團生產的機器人與同類機器人相比存在五個優勢:設計簡單、集成簡單、操作簡單、保養簡單,并且能夠輕松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
(三)行業情況
當前中國家電企業背負著市場趨于飽和、大量產能過剩、銷售成本上升、愈演愈烈的價格戰等等巨大壓力,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日后更加激烈的競爭中尋求新的突破成為中國眾多家電企業的發展重點。國內大部分家電自主品牌紛紛調整戰略,打造高端市場,穩固低端市場,加大科研投入,不斷突破創新,走品牌國際化的道路。
二、并購動因
(一)美的方面
1.推進“雙智”戰略。美的提出的“雙智”戰略,全名叫做智能家居加上智能制造戰略,通過全面布局來推動美的集團從簡單的家電制造向未來的智能家居創造轉變。[1]對于美的來說,實行“雙智能戰略”,不僅是為了生產智能產品,提高制造水平,更是為了直接進入機器人市場。具體而言,“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策略分別針對服務機器人市場和工業機器人市場。美的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自2014年至今,美的累計投入了三百多億元用于開發研究。截至2019年,美的集團已經構建起“4+2”全球化研發網絡,確立了研發規模方面的優勢。其中上海全球創新園區、美國研發中心、德國研發中心、日本研發中心打造成綜合性技術研發中心,意大利米蘭設計中心定位為工業設計中心。
2.獲得工業機器人的相關專利技術。在美的并購前的2016年,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發那科、ABB、安川與庫卡就占據了全球約58%的市場,剩余的42%被其他機器人生產巨頭瓜分。與此同時,我國工業機器人還在起步階段,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競爭力差,還不到市場總額的10%,不難看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占有率較低。在美的進行并購之前,庫卡的二十多家子公司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并且與美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購庫卡可以優勢互補,擴大美的集團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業務范圍,利用庫卡先進的機器人技術,開拓家電機器人乃至更廣闊的多領域機器人市場,在中國國內激烈的機器人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二)庫卡方面
1.增強競爭力。在庫卡集團涉獵的航天、醫藥、運輸等行業中,最著名的還是其歷史悠久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庫卡的主營業務還是銷售工業機器人。從當前中國機器人市場來看,庫卡相對于中國企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隨著中國市場對機器人需求的逐漸加大,除庫卡以外的世界重量級企業也把目光聚焦在新興的中國市場,同時中國企業也加大科研投入奮起直追,使庫卡承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庫卡不得不為以后的發展未雨綢繆。
2.開發中國市場。庫卡經過前期與中國企業的試探性合作,已經發覺目前中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對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工業機器人的高效、安全等優點,但是卻缺少足夠的機器人供應,庫卡認為此時進入中國市場將大有可為。對庫卡來說,中國市場一直是庫卡的短板,但是與作為中國家電的龍頭企業之一的美的合作,其占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可以快速幫助庫卡打開局面。而且拋開中國市場機器人整體需求不談,僅僅是美的制造工廠自身的機器人需求,對庫卡而言都是巨額的利潤。
三、并購過程
美的集團的并購過程自2016年5月18日收購開始至2016年8月8日結束,總共可分為五個步驟,具體如下。
四、效果分析
(一)短期償債比率
從圖3可以看出,企業并購前后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一直在穩步增長,表明美的短期償債能力正在提高,企業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可以看到,在美的實施并購計劃的2016年和2017年,流動比率并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說明并購行為并沒有對美的集團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產生影響。而且自并購后至2019年,美的集團流動比率一直在合理范圍內穩步上升,這說明并購庫卡集團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
傳統理論認為,速動比率比值保持在1左右較好。從表格上可以看到,在并購前,只有2015年美的集團的速動比率大于1,而在進行并購時的2016年和并購后的2017年速動比率都穩定在1.15以上,在2018年與2019年速動比率又有所上升,這兩年美的集團的應收賬款與前幾年相比有所增加,但產生壞賬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強,應收賬款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剔除新增應收賬款對速動比率的影響,美的集團在并購后的短期償債能力仍在穩步提升,而公司經營所面臨的風險也在降低,收購并未降低美的短期償債能力。
(二)長期償債比率
從圖4可以看出,美的集團資產負債率除2015年大幅下降外,總體呈穩定趨勢,負債總額繼續增加。在并購結束的2017 年,美的集團資產負債率出現了在2016年基礎上“火箭”般的上升,上升了到達了7個百分點,達到近七年內最高水平。分析原因,不難看出,首先,美的收購庫卡不僅動用了大量自有資金,而且還借入了大量銀行貸款,導致美的集團現金大幅減少,負債大幅增加;其次,是由于在并購之前,庫卡便有著比美的集團更高的資產負債率,由此,并購之后資產負債率增大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可以看到并購完成后的2017~2019年,美的集團資產負債率正在緩慢回落,說明財務風險正在逐漸降低,發展勢頭良好。
(三)主要盈利能力指標
完成并購后,一直到2019年美的集團每股收益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意味著美的集團盈利能力在持續提高,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收購庫卡后,美的集團凈資產收益率仍保持與之前相同的下降趨勢。這是由于美的集團收購庫卡后資產規模快速增長。雖然庫卡近兩年產生了營業額,但資產增長率高于凈利潤增長率,因此美的集團凈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凈資產一直保持在25%~30%之間,表明單位資本盈利能力仍然較強,而這種能力在2017~2019年一直保持。并購庫卡完成的2017年,美的集團的總資產收益率從10.9%降低到了8.9%,較之前稍微有所降低,導致此次降低的“罪魁禍首”是原材料。在當年,原材料的成本比上一年增長了接近四成。在2017~2019年,美的集團總資產收益率趨于穩定,說明美的集團已經逐漸消化并購成果,舉債情況已趨于穩定,集團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
(四)營運能力分析
并購庫卡后的 2017 年,美的集團的總資產周轉率有了自2013年來首次提升,這表明美的集團并購結束后,流動資產并未惡化,資金運營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2017~2019年總資產周轉率逐年下降,說明資金回流速度減慢,存貨出現了積壓情況。并購之后,應收賬款的周轉率不斷上升,這表明美的一直在努力加快收賬速度,提高平均收賬周期。觀察存貨周轉率可以發現,美的集團存貨周轉率在2015年短暫上升,但在并購開始之后一直走低,這意味著雖然并購庫卡對美的集團營運能力朝著有利的方向推動,但由于企業整合不徹底或是機器人市場的不穩定等因素,美的集團的營運能力并沒有按照預計的方向發展,反而是越來越差。
五、并購啟示
首先,從這一并購案例可以看出,在知識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并購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如范圍廣、金額巨大、跨國化等。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美的并購庫卡是快速嫁接德國先進工業機器人技術的一種方法。然而,對企業并購的理解并不能停留在只是對于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有形資產的簡單相加這一層面,更深層面是如何實現兩個企業不同企業文化的完美融合,克服中外文化差異,保持甚至提高員工歸屬感,只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這一終極目標。
其次,并購前美的集團已經對全局市場進行了把控,對德國庫卡進行充分調研,收購過程中積極與庫卡高層進行溝通,在企業雙方的協調溝通和談判方面的處理堪稱完美。美的集團采取了“化整為零,逐步增持”的并購方略,既減少歐美政府和大眾對于中國企業突然冒進的陌生感和資金壓力,也規避了中外企業合并中經常出現的諸多沖突和操作風險。[2]并且美的集團行動迅速,從發出要約收購到簽訂投資協議,前后不足兩周,節省了大量成本,戰術和效率值得稱贊。
最后,本次并購中,美的是“根正苗紅”的中國企業,庫卡則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企業,雙方的客觀環境、經濟背景不同,雙方員工價值觀不同,很容易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沖突。美的集團在收購庫卡可謂下了“血本”,美的集團對庫卡承諾,在收購后七年半的時間內,保持庫卡集團的獨立性、不退市、尊重庫卡集團品牌及知識產權、保留工廠和員工至2023年底、支持庫卡集團的戰略計劃等,這充分顯示出美的集團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看重。可是,如何在并購后建立雙方員工都認可的企業文化,讓中德兩國的員工都受到美的集團“向心力”的影響,實現“l+1>2”的效應是美的集團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勇毅.機器人+AI,引領未來家電產業轉型升級新方向[J].家用電器,2017(11).
[2] 孫涵琳.家電行業上市公司并購中的整合風險研究——以美的集團并購庫卡為例[J].中國新通信,2019(4).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