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萍 李麗紅
摘要:文化自信是本民族對文化自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一種充分的肯定和以及積極的踐行,是一個民族得到生存和創新發展并且在世界中發揮出重要作用的基本條件。本文基于經典美術作品的解讀,在文化自信語境下探索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以衡陽市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來分析,了解到經典美術的傳播渠道多樣、鑒賞方式有所不同、精神認知存在一定的缺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基于經典美術作品樹立中學生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經典版畫作品中的家國情懷,提升文化自信中的自豪感;經典繪畫作品中的社會責任,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感;經典美術作品的個人品格,激發學生文化創新感。
關鍵詞:文化自信;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經典美術作品
中圖分類號:G434;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4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8
一、前言
文化自信就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一種充分肯定,是對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堅定信念與決心。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主要陣地,通過視覺形象的感知來承載和表達人類的思想觀念、審美趣味以及情感態度,使人們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富足,從而將整個社會的文化自信水平提升,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美術教師是培養中學生文化自信工作中的實踐者,主要負責落實美術課堂的教學,同時也應該主動創新的在教學課程中融入文化自信,肩負起文化自信培育的使命。
二、文化自信與經典美術作品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對本民族自身文化發展與創新和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從本質上來看,文化自信是由內而外產生的一種對于自身文化價值取向的自覺的心理認同、健康的文化心態以及堅定的信念氣質,也是一種價值自行。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創新的離不開美術藝術,經典美術作品具有文化藝術傳承的功能,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又深深根植于優秀的經典美術作品中。從而,經典美術作品能增強文化自信的底蘊,經典美術作品能體現文化自信的魅力,經典美術作品能提高文化自信的高度。
三、衡陽市中學美術課程教學的現狀
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衡陽市某中學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分別抽取了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于中學美術作品學習的興趣、喜歡的美術作品形式、對經典美術作品的了解情況、對于美術課堂的一些看法等。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回收調查問卷分別為45份、48份和47份,共計140份,其中有效問卷140份,問卷有效率為93.34%。
(一)經典美術作品的鑒賞方式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在衡陽市某中學里,59.59%的學生都喜歡卡通動漫人物以及暴走漫畫,只有12.58%學生對我國經典的優秀美術作品感興趣,而西方經典繪畫作品也只有20.17%學生喜歡。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喜歡流行卡通漫畫的學生,筆者通過與學生展開深入透徹的交談之后,了解到中學生只是單純的覺得暴走漫畫非常有趣,動漫卡通的人物形象非常可愛。由此可見,在對視覺作品進行欣賞時,學生更多的是停留在事物感性層面的認識上,缺少思考以及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化內涵,欣賞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中外經典美術作品中蘊含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藝術表現力,但是在實際美術課堂中,并沒有得到學生的喜愛,這樣的情況是需要人深思的。尤其是在文化自信的語境下,更需要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的經典美術作品。
(二)經典美術作品的精神認知
經典美術作品是璀璨的文化瑰寶,不僅能夠將各個時期精湛的繪畫技巧展現出來,其中還寄托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學習這些作品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對美術文化中的博大精深有深切的體會,從而來提高人文素養。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于經典美術作品以及精神認知上是在一種匱乏和缺失的狀態。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于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的要求是了解中國美術史中五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美術家和作品,外國美術史中兩位以上重要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以及作品。通過調查發現,衡陽市第九中只有很少的學生能夠達到標準,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對于中國美術史代表性美術家及作品了解情況能夠達到標準的只有10人,占比7.14%。對于外國美術史代表性美術家及作品了解情況能夠達到標準的只有9人,占比6.43%。這樣的結果充分的反映出學生缺少對于經典美術作品的了解,對于中國美術史以及外國美術史上的美術家、代表作品以及流派知道的非常少,美術文化素養非常低,導致學生只是片面膚淺的理解對于怎樣感受、鑒賞以及創造,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基本的審美能力以及美術素養。
(三)經典美術作品的傳播渠道
調查顯示中學生獲得美術知識的來源上來看,只有31.43%的學生是通過課堂學到美術知識,62.15%的學生是通過各種媒體、課外書以及其他途徑中得到美術知識以及美術信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在無意識間就會對各種視覺文化作品有接觸,無法否認的是,這些作品能夠讓青少年的視野更加開闊,但同時也對青少年的文化環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通過課堂之外的渠道接收到的美術知識有好有壞,學生自身也很難進行辨別。因此,在課堂美術教學上授課內容還需要更加豐富,教學方式也需轉變,提取經典美術作品中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能夠有選擇的對身邊存在的視覺文化作品進行欣賞和鑒別。
四、基于經典美術作品樹立中學生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
通過分析教與學兩個方面,筆者認為,對經典美術作品的學習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貫穿美術課程的始終。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實際中融入經典美術作品鑒賞課程,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美術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以下是筆者結合教育實習的教學實踐與感悟。
(一)經典版畫作品中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豪感
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有提到:“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產生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版畫作品,作品飽含對生命的贊美、有對民族的眷戀,充滿著愛國主義熱情,凝聚著中國精神。例如李樺的《抗戰故事》、荒煙的《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汪刃鋒的《人民的受難》等許多經典版畫作品應際而生的。筆者結合八年級學生歷史學習中的抗日戰爭階段,在美術課堂上以抗戰時期的版畫作品來展開教學:在全面爆發抗戰的階段,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革命情懷讓那個時代的版畫家堅定用藝術獻身的革命信心與決心。這些經典版畫作品中革命者們大無畏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要讓學生在作品解讀中去理解革命年代“舍小家保大家”的家國情懷,提升對經典美術作品的文化自豪感。
(二)經典繪畫作品中的社會責任,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在對經典繪畫作品進行鑒賞分析時,促進學生對作品背景內容的了解。無論是畫面的表現形式還是畫中的故事情節,都能夠觸動觀賞者的心靈。筆者以《狼牙山五壯士》展開教學,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幅作品的一個創作背景,狼牙山五壯士是記述抗日戰爭時期,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從,把敵人引誘到頂峰,最后不顧一切英勇跳崖的故事。從作品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五位壯士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是非常強烈的,他們具有熱愛祖國與人民,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其次從畫面的構圖來看,它即是形式也是內容,從這幅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形式美感。讓學生通過鑒賞經典繪畫作品,領悟到經典繪畫的博大精深,體會到美術文化的無窮無限的藝術魅力,加強對經典繪畫的文化認同感。
(三)經典美術作品中的個人品格,激發學生的文化創新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文化自信語境下,課堂不應只拘泥于單一的課本內容教育教學形式。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合理的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有趣的美術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創新文化自信培養方式,做到與時俱進。例如在欣賞李煥民經典版畫作品《揚青稞》中,筆者結合動手繪畫來進行賞析。首先,筆者讓學生在視覺上欣賞這幅版畫作品,然后以不同的繪畫形式去表現,并提問:你們覺得哪種繪畫形式會更適合表現這幅作品?有采用素描形式的,也有采用線描形式的,還有的采用了水彩的,通過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對鑒賞課程的興趣,同時也能夠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中國繪畫的文化創新感,也實行了欣賞與繪畫的一種創新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獨特的見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所在。大部分學生認同畫家的這種表現形式,整個畫面構圖由三個正在勞作的婦人形成穩定的“山”字,云的走向與飄落的麥草一致,人物有向有背相互呼應,表情非常認真,從畫中很明顯能夠看出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這幅作品體現了人物質樸勤勞的個性品質。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畫面產生的效果也是多種多樣的,作品中人物品格表現的也各不相同。顯而易見,學生的興趣是有所提高的,同時文化創新感也有所加強了。
五、結語
經典美術作品是我國文化的珍貴成果,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經典美術作品至始至終都是屬于傳承與不斷創新文化的過程,在過程中追求觀念和精神的表達。藝術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應貼近學生生活,采取效率高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趙豐.文化自信的內涵[J].中國藝術報,2016(07).
[2]?? 許洪林,何青云.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之思與行[J].美術大觀,2018(01).
[3]?? 張晨露.淺析文化自信在藝術領域中的重要體現[J].世界家苑·學術,2018(06).
[4]?? 陳斌、邱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基于經典美術作品的傳播視角[J].當代美術,2018(04).
[5]?? 李淑文“.文化自信”語境下中學民間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4).
[6]?? 仇志剛.賞析美術經典,做一個有文化感染力的學生——校本課程美術經典作品賞析的實踐與思考[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