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尤其是在當前建筑行業競爭激烈,經濟發展較為平緩的時期,企業的成本控制效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經過多年的發展,多數建筑企業已經構建了一套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成本管理體系,但國際工程作為建筑企業近年來的新業務,受其所處環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面臨價格風險、延期風險以及成本增加等諸多風險,經營利潤受到影響。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國際工程成本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成本風險,然后對各成本風險進行成因分析,最后針對性地提出成本風險的防范策略。
關鍵詞 國際工程 成本風險 風險防范
一、國際工程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成本風險
(一)國際工程成本管理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交流的增多,建筑企業國際工程規模逐漸擴大,給處于國內激烈競爭中的建筑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國外環境的復雜性,給企業成本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建筑企業前期信息搜集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多數建筑企業不愿意在中標前花費大量的時間、資金進行信息搜集,事前調研往往不夠充分,導致企業在中標后才開始全面了解工程信息。前期制定的成本管理方案可能和實際情況存在差異,企業只能在中標后對成本管理計劃進行調整和優化。在實際管理中,成本控制效率較低,甚至在前幾年,成本支出遠超預算,企業反而出現虧損,如2011年的波蘭高速公路項目,虧損2.7億美元[1]。
(二)存在的成本風險
成本風險通常指成本提高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從當前國際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情況來看,建筑企業國際工程中的成本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延期風險以及成本增加風險,一旦發生這些風險,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不利于企業項目預期回報率的實現,甚至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
二、國際工程成本風險成因
(一)價格風險成因
1.前期準備工作不足,項目成本預估失誤。同國內工程項目相比,國外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和國內有較大的差異,建筑企業對國際工程所處環境了解不多。受地理位置、信息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多數建筑企業在招標前所做的調研較為粗放,對招標項目的研究不夠認真,對工程地區的人文文化、材料價格等的了解多來自于國際經驗,給后續管理埋下了隱患。再加上為提高競標成功率,我國建筑企業在境外工程招標中,標價普遍較低,利潤微薄,一旦問題暴露,項目成本支出增加,遠超預期,企業極容易出現虧損。
2.合同識別和審查不嚴謹。國際工程不單和國內經濟、政策情況有關,還和國際政策、工程所在地區的政策有關,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工程的開展,進而影響工程的收益。因而,在簽訂合同時,建筑企業需要考慮是否將這些不可抗因素加入合同條款,同時對合同雙方責任的劃分、工程價格的確定等進行合理的制定。但就現實而言,國際工程的復雜性和建筑企業的不重視,導致企業的合同識別、審查不夠嚴謹,評估的價格偏低。
(二)工期延期風險成因
1.項目管理不當。工程施工一般需要較多的勞動力,且要和當地供應商合作,語言不通是阻礙交流的一大重要因素,管理溝通困難,決策、計劃難落實。而且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建筑企業在國內的管理模式,必然和實際管理需求存在差異,企業管理較為混亂,影響施工工期。
2.受當地環境、國際形勢影響較大。國際工程的施工和國際關系有著莫大的關聯,戰爭、貿易摩擦等因素很容易導致工程停止。同時,當地的地質環境、文化環境等也會影響工期進程。例如,在波蘭的公路項目工程中,原定計劃只需要打入8000米的橋樁,但實際打入了60000米;某一工程在施工時,施工地點正好是當地保護螃蟹繁殖的途經地,當地政府要求項目必須停止,直到繁殖時期過去[2]。
(三)成本增加風險成因
1.設計問題。項目工程的前期圖紙設計情況,對整個工程項目造價約有75%的影響,一旦工程圖紙設計出現偏差,會導致企業在投標報價時出現較大的誤差,對項目工程各環節成本的估量也會失去準確性,影響建筑企業前期資金配置的合理性,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融資活動,增加項目施工成本。
2.建設標準和社會文化差異問題。國際工程項目必然涉及多個國家工程團隊的競標,而不同國家的建筑企業,建設標準和文化觀念存在較大差異,如國外施工區域很可能是某種保護動物的遷徙途經地。在各國建設標準都符合的條件下,一般我國建筑經驗和能力較強,設定的標準較為合理,而其他國家相對較為保守,不同標準下的成本不同,選擇其他國家的建筑企業,成本必然增加。
三、國際工程成本風險防范策略
(一)聯合工程當地企業,聯合工作
首先,在競標前,建筑企業應在綜合考慮信息成本、信息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獲知項目工程情況,邀請專業機構根據其數據庫信息,對該項目施工的成本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意見。建筑企業在綜合考慮各項成本風險的基礎上,提出較為合理的報價。同時,要和施工地區資質和信用都較為良好的建筑企業進行溝通,尋求合作。其次,建筑企業競標成功后,可以根據工程項目,將部分自身不擅長的活動交給協商好的本地建筑企業,如開工前對施工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等情況作進一步的細致了解,以及對砂石、設備等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價格等進行考量。通過聯合施工的方法,降低建筑企業在國際工程中因溝通不便、文化差異等多方因素帶來的成本風險,確保工程如期完成,并獲得預期收益。
(二)重視工程重測工作,確保價格預估的合理性
工程測量的準確性對設計圖紙、施工方案等的制定有著極大的影響,建筑企業在前期中標后,簽訂合同前,應立即指派經驗豐富的團隊去現場對工程項目進行重測和確認,識別項目前期未表露但存在的隱患問題,重新報價,規避價格風險,確保企業利益。例如,項目工程實際情況遠比初期預估惡劣,如地質條件較差,基礎施工投入翻倍,建筑企業應和招標方重新議價。若招標方拒絕,建筑企業也不過損失一個基礎的投標保函,遠比后續出現巨大虧損要劃算。
(三)提前調研工程地的各類法律條文,復測工期
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的開展,和當地政府部門也有著莫大的關聯。各項文書的審批,都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但相比國內,建筑企業對國外政府的政策了解不多,不可按照國內經驗去評估審批流程,部分政府的審批手續可能比較麻煩,部門政府一個審批可能需要經過一二十道手續,審批耗時較長。因而,在中標后,建筑企業也需要及時和工程當地政府部門溝通,提前了解辦理各項審批手續的流程,提前做好準備[3],并將審核時間納入工期測算,為項目施工預留合適的時間,避免出現趕工問題。
(四)細化合同,約定不確定事項責任體
在合同管理上,一方面,建筑企業需要和招標方做好對接,在合同談判階段,根據掌握的實際工程情況,商談詳細的工程量清單,約定雙方責任,避免后期招標方強制提出合同外的需求,給企業施工提升難度,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建筑企業還需和當地承包企業做好合同商議工作,在合同中,明確規定當地承包企業所承擔的工程,以及所擔負的責任,并約定違約賠償細節。一旦出現問題,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避免建筑企業自己擔負虧損風險。
四、結語
我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建筑行業蓬勃發展,并隨一帶一路逐漸滲透到其他國家,國際工程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建筑企業必須加強對國際工程成本風險的重視,結合以往的經驗教訓,做好事前成本預測、事中成本控制以及事后成本評估工作,不斷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以及應對國際工程成本風險的能力,推動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國四川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郭良濤(1968—),男,四川成都人,本科,中級會計師,中國四川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研究方向:國外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 趙偉謙,范博文.國際工程項目成本風險與管理[J].建筑施工管理,2019,1(9).
[2] 王研邈.探究國際工程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J].中國招標,2019(02):33-34.
[3] 王研邈.國際工程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探究[J].中國招標,2018(4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