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莞
摘? 要: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就目前的教育體系而言,學生的受教育地點不僅在學校,還有家庭,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都能對小學學生的心智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家校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為學生的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
關鍵詞:家校合作;教育;實施途徑
引言:
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在學校、社會與家庭共同的影響下進行的,且小學生的主要生長環境就是學校和家庭。通過家校合作對小學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兩種教育資源的互補。通過開展家校合作,不僅能夠為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保證學生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夠對其進行身心健康教育。所以,通過家校合作必定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痕跡。
一、家校合作現狀分析
雖然目前在我國的眾多學校中都已經開始或者準備開始推行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卻各不相同。有的學校已經通過家校合作模式將學校與家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了學生這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奮斗著,但是還有很多學校在建立家校合作模式時遇到了各種問題,其主要原因有教師的不重視和家長的不理解等。
(一)家長與學校溝通效果差
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效果差,主要體現在家長對于家校合作無法理解上。在我國的家庭中,許多家長認為對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是老師的事情,與家長無關。這就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完全忽視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當學生犯錯誤或者表現情況不佳時,家長首先就會將責任歸結為教師的教育程度不到位,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對家庭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
不想子女再受之前自己經歷的苦難,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都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現在的家長工作時間較多,對于子女進行教育的時間較少,就會使部分學生養成公主病,嚴重地削弱了教學效果,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范圍的制約性
學生在校受教育時會受到學校、老師一定的制約,但是一旦放學后,學生便無法被學校制約。尤其是寒暑假,這段時間若缺少家庭教育的彌補,返校后學校教育將孤掌難鳴。
(四)學校教育得不到家長認可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而家長認為實現這種“厚望”的方式只能通過學校教育進行。所以,一旦子女在學校中的表現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家長則會將這種過錯歸結于教師。此外,還有部分家長認為檢查作業、督促學習等工作都是教師的責任,從而造成了誤解。
二、家校合作的途徑
(一)紙質調查
紙質調查方式雖然較為傳統,但是最為直觀和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每學期末讓學生帶回家的成績單和成長報告分析是加強學校與家長交流的最佳方式。通過對于成長報告的填寫,家長能夠知道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假期在家庭中的動態,開學后對于家長填寫的內容進行分析,會發現大量的建設性意見。
(二)建立“家長委員會”
家庭相對于學校來說,其廣域性、復雜性和多端性尤為紛繁復雜。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的構成不同、經濟狀況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職業不同、家風、教育氛圍不同等。要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我們從“每一個家庭出發”。“以家為本”的家校合作,就是要以家庭為中心,其形式和層次依據每個家庭特性需要而定,因家而異,是要求學校指向家庭的,能夠為家庭教育提供優質服務的。只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才能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并舉并重的新格局。
“家長委員會”是很多學校都有的家校合作的組織機構,其成員也多是當地一些有影響力的家長。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發揮他們的影響力為學校發展獻計出力,并且以協調家校關系為主,促進家校與家長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決矛盾,促進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我們就需要打破陳規,創新機制,建立起“以家為本”的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三)召開家長會
家長會對于大學而言是比較難以開展的事情。但是對于小學學生家長而言,因為其大多數都是就近入學,尤其是對于小升初的學生而言,家長會更加樂意配合學校工作。家長會的優勢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通過幾個小時的交流,家長能夠知道學生的在校表現,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家庭表現大體掌握,即掌握學生目前的發展情況,提高雙方對于學生的重視程度。此外,有些平時在電話或微信中說不清楚的問題在家長會中家長和老師可以徹底搞清楚,且通過家長會還可以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對于教育感悟的交流。再次,召開家長會的時間在開學時最佳。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家長一般都會將孩子送到學校,可以借此機會將家長聚集,是召開家長會的好時機。最后,在開完家長會后,可以帶領家長參觀學校的環境,包括實驗室、舞蹈室、音樂室、圖書館等,還可以將家長分散走進課堂進行參觀,了解學生在學校學習是什么情況。對于家長而言,可以更加認識到家校合作的內涵,從而更加配合工作的開展。
(四)通過微信、QQ加強家校交流
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是每個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交流設備。因此教育者可以隨時通過智能手機向家長進行溝通,根據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的學校來看,該學校的教師每天都會與家長在微信群或QQ群內進行交流。如家長可以在微信群內進行留言,或者私發微信留言給老師,教師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將每天的作業通過短信的方式發送到群里,家長對作業進行檢查后再將結果反饋到群中,同時在臨近期末考試時還可以督促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
在家校合作的道路上,雖然目前的合作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發展的道路仍然很長,需要老師和家長做的工作也還有很多。在日后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都要認識到,只有通過在學校和家庭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保證學校對學生實行的學業教育、德育教育、成長教育取得成果。
參考文獻:
[1]肖代順.開展家校互動“微”活動促進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0(01):14.
[2]李漢學.我國家校合作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