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月亮
(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銀川 750001)
近年來,我國在游泳項目上具有重大的突破,這主要歸功于我國的體育模式改革。加強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水平,提升體育教職人員的綜合素養,打造一支優秀的體育人才隊伍。為了滿足競技水平發展的需要,應該加強對后備人才輸送工作的重視力度。國家應該積極發展青少年游泳俱樂部,為青少年提供訓練和成長的機會和空間。
國外的青少年游泳俱樂部的結構體系較為完善,不僅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還為競賽培養大量的儲備人才。例如,在愛爾蘭的海豚游泳俱樂部中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面對初學者的短班型和高技術者的長訓型。課程的分類較為細化,在掌握基本的技能后,青少年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興趣進入到長訓班進行訓練,提升游泳技能。但國內青年游泳俱樂部的模式過于單一,缺乏與實際情況的聯系性。此外,澳大利亞的許多游泳俱樂部都屬于公益性的機構,屬于非營利性的組織。在日本每個社區都經營著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游泳俱樂部,健身游泳和競賽游泳統一由行業進行協調管理。競技類游泳的價格遠遠高于普通健身的價格,但是能夠獲取更加專業的指導,提高家長和青少年對游泳的認識水平。在競技游泳商業化模式的影響下,日本許多的業余選手都成長為專業的競技選手。但我國在這方面對游泳的研究較少,沒有在社會范圍內引起廣泛地關注,游泳俱樂部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部分沿海城市借助自身的氣候優勢,提高游泳項目在人們心中的熱愛程度。根據統計可知,在2019年廣州標準化的游泳館就有近百個,社會和學校的游泳館有1000多個,眾多的游泳館為游泳競技培養大批量的優秀人才。在競技的影響下,民眾對游泳的熱情度不斷上升。廣州市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游泳人才培養模式和游泳俱樂部的管理模式。
對國內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行研究可知,游泳俱樂部主要集中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一線城市俱樂部處于穩步發展的狀態,二、三線城市游泳市場的經濟效益慘淡。主要的弊端為:俱樂部一直貫徹傳統的經營理念,思想模式與現代的發展呈現脫節的狀態、缺乏具有經驗的俱樂部管理人才、管理模式僵化無法與實際的經營情況相匹配、受眾對游泳市場的認識不全面、沒有樹立游泳健身的意識、市場內部沒有形成專屬的文化內核、游泳俱樂部的經營成本不斷增加、政府和相關部門沒有提供一定的支持。可以說游泳俱樂部在部分市場和人們的心中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
2019年,我國提出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時,我國的體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應該達到現代化的水平,體育產業應該朝著更大的規模發展,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體育強國的概念已經被寫入到十九大的報告中,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游泳是體育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根據具體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的游泳館數量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大概有2.8萬家與游泳相關的企業。2018年至2020年,每年大概有5000多家企業進行注冊。按照地域分布來看,其中廣州的游泳館企業最多,將近5000家,位居全國第一。并且遠遠高于2400家的湖南省和2150家的山東省。
青少年游泳俱樂部主要致力于為競賽培養后備人才。他們由專業的訓練隊進行統一的訓練和培養。場館主要由3種類型組成,即50m標準泳池、25m標準泳池和非標準泳池。其中,50m標準泳池主要用于專業的技能培訓,25m標準泳池主要用于教練的實際教學工作,非標準泳池主要是用于青少年的日常練習和實踐。競技訓練一改往日按照年級和學校進行分班的模式,而選擇按照青少年個人的游泳技能水平進行分班。此外,對于暑假興趣班的學生則按照年齡進行規劃,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出了多個模式的班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為學員提供更加直觀的學習機會。這種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身的能力,制定系統的學習目標。
教練員的個人性格、教學的方法和態度、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模式和途徑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普遍的情況中,男性教練能增加學生的安全感,并可以對部分學生起到威懾的作用。而女教練普遍比較有耐心,能更好地安撫低年齡段的學生,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訓練中。結合數據可知,我國男性教練員的數量偏多,主要原因為教練需要長期呆在水中,對女性的生理情況具有較大的影響;游泳培訓的工作費用較為不穩定;暑假時期課程安排密集,訓練工作量較大。教練的年齡區間在20~29歲,這一年齡層的人精力充沛,剛剛步入社會對事業充滿了激情和斗志。但是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如果工作內容超過預定的范圍或者薪資不達標,就會選擇辭職,重新尋找工作。
目前,游泳體育俱樂部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為:俱樂部教練員的流動性較大,內部教職人員的結構過于松散,全職教練的人數過少,經常出現訓練沖突的情況;過于重視競技比賽的內容,缺乏實際應用的知識,影響青少年的認知水平;教練員沒有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學生的課程規劃不合理,時間安排缺乏緊密性;教練員和家長缺乏系統的溝通,家長不了解學生的狀態[1]。
俱樂部應該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游泳訓練模式,形成一條龍的訓練模式,采取階梯式逐層遞進的培訓方法,優中選優提升俱樂部整體的技能實力。在構建訓練模式時,應該樹立科學的理念,這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工程,需要經歷多次的實驗才能夠正式確定。應該貫徹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的訓練模式,深入剖析青少年的個人優勢和發展狀態,為其量身打造科學的訓練計劃,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質,使其更加適應接下來的技能訓練,實現自身的價值[2]。
青少年游泳俱樂部的教育主體就是競技比賽。俱樂部應該以此為基礎,不斷豐富游泳訓練的課程內容,把競技比賽和實際應用進行結合,把榮譽和興趣進行整合。俱樂部應該結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在訓練中增設一些與實際相關的內容,提高青少年的應用能力[3]。例如,在最開始設置一些導入課程,青少年可以結合體驗課程的感受和自身的水平,選取專屬的特色課程。此外,教練員還應該科普一些救生類的知識,把理論知識與實際進行結合,提升青少年的技術水平。
俱樂部應該肩負起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重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樹立安全第一的教學理念,應該讓學生明確游泳項目中存在的危險性,在課程的每個階段都應該樹立安全意識,時刻保持警惕[4]。第一,俱樂部內部應該定期舉行安全知識講座,從意識層面提升教練員的重視度。第二,采取實驗公開課的模式,真實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和疏漏。第三,建立系統化的監督管理制度,與績效考核制度建立聯系。應該借鑒先進的經驗和思想,提升管理制度的科學合理性。
教練員發揮自身的課程組織能力,合理地規劃訓練的時間。新入職的教練員應該把持學習的意識,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虛心求教,對課程的訓練規劃進行剖析,把訓練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第一,定期召集俱樂部內的教練員進行共同學習,總結訓練組織的經驗[5]。第二,在網絡中搜索優質的游泳課程,俱樂部邀請專家和學者進行教學課程安排訓練,明確一節課的時間和教學流程。第三,教練員提升游泳知識的儲備量,加強理論知識和實際的聯系效果。
現階段正處于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的溝通渠道。第一,教練員應該以班級為基準建立多個游泳訓練群,在群中布置每節課的課后作業和課程小結。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評估,并通過學生的實際表現調整接下來的訓練安排[6]。與家長進行充分的交流,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二,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每周發布泳壇的新鮮資訊、游泳小貼士、游泳常識等。第三,在短視頻APP中發布游泳訓練中的精彩片段。提升俱樂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宣傳的效果,增加學員的招收數量。
綜上所述,我國的青少年游泳俱樂部應該樹立以競賽為主的訓練模式,建立專門的訓練隊伍,把學校的訓練與俱樂部訓練進行有機的結合,提升整體的效果。協調運動員的男女比例,形成優質平衡的競爭態勢。采取科學的選材模式,貫徹以實際為出發點的訓練模式,因材施教發掘每一名青少年身上的閃光點。優化教職人員的個人素養和專業水平,為青少年提供科學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