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偉兵 唐少林
(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廣東廣州 510500)
羽毛球運動項目具有移動速度快、球路變化多、擊球技巧性強、技術種類多、對抗競爭刺激程度因人而異等特點,加上由于它受鍛煉時間、人數及受眾人群限制等客觀因素制約小,是適宜各個人群的全身運動的項目,因此深受人們喜愛。隨著羽毛球運動在校園日益推廣和受關注程度的不斷提升,使得羽毛球技術知識的需求不斷加大,部分學校也開始開設相應的羽毛球課程,而傳統單一的羽毛球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羽毛球技術的需要,每個年齡階段學生羽毛球基本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也有所不同。然而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羽毛球教法研究大多針對單個群體,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和籠統,很少有以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為出發點來實施合理教法的研究。
該文以中小學生和普通大學生人群為研究對象,根據他們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不同的環境所存在的不同問題,探討他們學習羽毛球技術的合理教法及相關建議。
該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
中小學生身體靈活多變,大腦神經發育處在泛化期,神經抑制性差,對新鮮事物好奇,喜歡各種嘗試,模仿能力強,學習羽毛球動機或目的主要是孩子對羽毛球較感興趣,家長對孩子羽毛球運動方面有培養意識。
3.1.1 缺乏練習自主性
中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都是因為興趣,但在訓練過程中容易表現出學習態度不端正,對羽毛球的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教練或老師安排的訓練任務缺乏自主性。
3.1.2 身體發育不完善
由于中小學生還處在關鍵的生長發育期,對羽毛球基本技術所具備的力量、速度、協調性等綜合素質欠缺,導致羽毛球技術需較長時間的培養和積累。
3.1.3 缺乏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精神
由于現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日常多處于養尊處優的狀態,情緒波動大、自尊心過強、身體素質較差,使得訓練過程中容易怕苦、怕累,不愿堅持突破自我,導致孩子缺乏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精神。
3.1.4 家庭對體育的認知和重視度不夠
在應試體制下,大部分學校都只追求升學要求的分數,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大部分家長都不愿過多地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羽毛球上。
3.1.5 日常教學環境限制場地不足
由于羽毛球運動受光和風的影響較大,所以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而修建羽毛球場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和場地,因此一般校園開展專門的羽毛球教學較少,這導致較多的學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在羽毛球俱樂部報班培訓。俱樂部大量招生,為節約成本,壓縮場地和教練的支出,同時培訓班沒有固定教學系統、教學人員及評價體系,使得每個教練一個方案,導致學生學習技術沒有系統性和全面性。
3.1.6 個別教學方案不當所致
部分學校體育教師不是羽毛球專業,對羽毛球專項技術動作不是很了解,導致教學死板,教案千篇一律,校園開展羽毛球運動相對較難。同時大多數家長對羽毛球專業知識都不太了解,導致家長盲目給學生報名各類興趣班,同時個別俱樂部為追求較高的利潤,聘用羽毛球教練未認真考核是否達到教練標準,以及是否獲得國家相關的證書。教練或教師也未做好相關的備課內容,同時學員的教學水平都參差不齊,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基礎較好的學生一直重復技術,進步效果不明顯。
3.2.1 多采用游戲教學法
教師需注重學生上課的興趣和情緒,因此訓練時應該把孩子的興趣調動起來,課中把游戲和羽毛球相關的技術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接球大戰”“拍氣球”等游戲,分組進行上手位或下手位扔球比賽、對抗賽等,同時利用小獎品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3.2.2 關注學生的個體發育關鍵期
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應注重身體素質的培養,根據每個階段發展的關鍵期有針對性地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避免過度訓練和過早進行大強度的專項訓練。
3.2.3 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
在日常的訓練中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分享發揚拼搏精神的故事,以樹立學生精神榜樣。在中小學學生學習羽毛球時不僅要教授技術,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疏導運動過程的情緒,在訓練過程中應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耐心疏導。
3.2.4 提高體育在升學的比重
國家和社會應該多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人們日常參加體育鍛煉,由社區或公司組織相應的體育文化活動,提高人們對體育的了解,同時加大體育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使家長和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認識到提高鍛煉的必要性。
3.2.5 提高場地利用率
由于初學者前期學習基本技術時多為固定動作的練習,在固定動作練習時場地相對充分,在多球訓練時容易出現擁擠,導致學生大部分時間在等待或撿球,整節課下來運動負荷小。針對此現象,可采用循環訓練教學法,如在一片場地里,在不同位置分別進行打球、發球、揮拍練習、跑步法練習、撿球與休息,在指定時間內進行輪換練習,這樣使得每個人都能動起來練習到指定的內容,同時也保證了場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3.2.6 提升職業規范的考核標準
相關體育部門不斷完善和細化羽毛球教學的理論研究,政策上應出臺羽毛球教練和教師職業規范和要求,組織與羽毛球教練員相關的職業培訓,學校或培訓俱樂部負責人在聘用教練員時進行專業認證的考核,在課前完善教學計劃和課時教案。
因此,對于中小學生初學羽毛球基本技術階段應多采用游戲教學法培養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發育關鍵期,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品質,同時提升體育鍛煉的關注度,利用不同教學方法提高場地利用率,選擇專業的羽毛球老師或教練進行教學。
大學生精力旺盛,身體發育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具有比較全面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是培養體育健身意識和形成體育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目前,高校體育課大多采用選項課和社團的形式組織教學,體育選項課的開設滿足了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羽毛球運動達到娛樂健身的需要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4.1.1 興趣不高或興趣持續性不長
現在大學生生活都比較自由,使得較多的學生在完成學校必須的課程外,多會把時間花在電子游戲和視頻上,同時由于大學教學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缺乏新穎,內容也枯燥無味,加上對體育鍛煉缺乏自律性,導致學生對羽毛球運動學習興趣不高或興趣持續性不長而放棄。
4.1.2 羽毛球教學場設施不足
羽毛球運動對場地和設備要求也比較高,羽毛球場地的修建成本高,大部分高校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有些高校羽毛球場的管理也存在問題,比如在晚上或周末時間把場地承包給企業商用、教師在課余時間長期占用場地,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無法利用場地訓練。
4.1.3 教師的師資力量弱
大學為協調課程,有時會讓教師身兼多個體育運動教學,如負責網球的教師同時也會但任羽毛球選修教學工作,而部分其他項目教師對羽毛球運動項目沒有較深的認識,使得在傳授學生羽毛球相關技術時模棱兩可,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4.1.4 羽毛球課程教學形式單一
學校缺乏先進的教學器材,以及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更新和突破方面積極性不高,導致每年學生一屆換一屆重復沿用教學模式,未能根據每屆實際羽毛球運動水平和身體素質進行因材施教,學校也未能緊跟最新的科技成果進行器材設備更新。
4.1.5 對體育理論知識重視程度不高
大部分羽毛球教學都注重羽毛球的實戰技術,對于羽毛球的理論課程涉及的較少,導致大部分學生只停留在表面技術,對羽毛球運動的技術不夠細膩,比賽戰術和運動心理知識比較缺乏,因此無法達到較高的羽毛球運動水平。
4.1.6 學生個人差異大
由于高校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水平、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對羽毛球運動的接受水平也所差異,這使得教師很難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統籌兼顧,教學未能到達理想的效果。
4.2.1 多舉辦相關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學校應該多舉辦羽毛球比賽,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關注,通過參加比賽或觀看比賽使其了解羽毛球的樂趣和對羽毛球技術的提高需求。校園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成立羽毛球社團或俱樂部,并開放場館進行多媒體教學講座和相應的培訓教學,以此提高大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了解。教師和在校工作人員可以組織羽毛球活動,營造良好的羽毛球運動氛圍。其次高校與高校間或學院與學院間也可以進行羽毛球比賽和羽毛球相應的小游戲,使不擅長羽毛球運動的學生也愿意加入其中,并設置一定的獎品以激發學生的熱情。
4.2.2 增加羽毛球運動場地,提高場館的使用率
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多建設羽毛球場館以保證羽毛球課程的正常開展,當然建設球館工程量大,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需要和配合。在現有的球館基礎上合理優化場館管理,保證場館的使用率,如設計一款APP能讓學生及時了解此時球館使用情況,包括上課的老師、內容、課堂時間等,這也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相應的技術。在未上課時間段進行羽毛球場地的申請和預約,到館刷臉避免個別學生長期占用場地現象,從而保證球館最大使用率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同時改善羽毛球館相應設施設備,如休息的椅子、飲用水、注意標簽、球網球拍等,以滿足學生的正常上課訓練和旁聽觀賞的需求。
4.2.3 引進高水平羽毛球教師,注重職前篩選和在職培訓
要使學生技術有更高的提升,高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校引進專業教師時,不僅要考核專業技術水平和相關理論知識,更要注重教師羽毛球教學能力,并且應多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開展教學能力比賽,使教師不斷更新理論知識,創新教學方法,把握時代前沿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羽毛球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校也要加大對羽毛球教師培養的支持力度,積極調動教師教學和培訓主動性。
4.2.4 豐富羽毛球教學手段,以實戰應用為主
普通大學生在學習羽毛球主要是為了休閑娛樂、強身健體,與專業羽毛球訓練技術和內容方面都應有區別,如專業班主通過大量練習單打鞏固基本功,而普通大學生無論是從時間、能力、身體素質上都無法達到,長期以往導致學生興趣和積極性下降。而在日常活動中主要以雙打為主,因此在教學計劃和內容上應該有所偏重雙打的教學。由于大學生學球不是“錦標”而在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因此只要在大體技術規范,個別動作細節可寬松處理,著重提高擊球命中率和實戰能力培養,通過教學游戲和教學比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競爭中展示自我,感受到羽毛球的魅力。在上課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視頻,使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并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能在線上解決的問題盡量在線上解決,從而增加在球館的練習時長。
4.2.5 提升羽毛球理論素養,加強專項素質練習
大學生學習能力強,羽毛球學習也應該多角度、全方位。技術動作的學習是掌握羽毛球技能的一方面,同時以科學的角度闡釋羽毛球的運行軌跡、力量、摩擦等,使學生充分理解羽毛球基本原理。其次,通過規則及裁判法的學習提高體育比賽規范和戰術思維能力,為實踐教學打下良好基礎。由于羽球運動技術性和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專項素質訓練對羽毛球技術水平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羽毛球技術學習中要有針對性地安排專項素質練習,如花樣跳繩、八字踩點、平板支撐、移步換球等專項素質訓練內容。此外,還要加強羽毛球運動損傷的處理和預防知識的學習,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更好地提高羽毛球技術。
4.2.6 實施分層次教學區別對待學生
在課前進行相關的羽毛球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分配小組學習,教師依據各組情況設計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并且實時監控學習訓練情況,及時調整各層次的內容和學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同時,與循環教學法和合作學習法相結合,對課堂內容的進行循環練習,保證其一致性,技術好的學生幫助指導技術薄弱的學生,以提高整體水平,避免兩極分化嚴重。
因此,校園應多舉辦羽毛球體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利用現有的羽毛球場地,提高場地使用率,注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身體素質,使得每個學生技術水平都能得到較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