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善貸 李沐宸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電子競技于2003年11月8日由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為第99項體育運動,并于2008年改批為第78項體育運動。但由于其娛樂性及歸屬性問題仍存有待解決,使得這項運動備受爭議。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及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電子競技這項運動及其產業在新時代的中國得到飛速的發展。2018年5月20日,在法國天頂體育館中舉辦的2018年《英雄聯盟》季中冠軍賽決賽中,來自中國大陸賽區的RNG戰隊戰勝了來自韓國賽區的KZ戰隊奪得了冠軍,這是我國首次由“全華班”組成的隊伍取得英雄聯盟國際賽事的世界冠軍;同年,我國包攬了囊括亞運會在內的所有英雄聯盟國際賽事的冠軍,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同賽季大滿貫的國家,這些由有著夢想的電競青年書寫的榮耀歷史把我國電子競技運動推向了高潮。現如今,電子競技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1],其中就包括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同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山東體育學院在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首批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本科專業,并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由于電子競技運動給我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導致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電子競技產業、電子競技運動發展規律及相關問題和電子競技開展現狀的研究上,對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專門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已有研究大多集中討論高校電競教育師資和教材等問題,對培養方向及就業問題仍有待深入研究。該文主要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目的是要反映出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模式及出現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建議。
電子競技是什么? 這是困擾電子游戲研究界的重要課題,目前人們仍然在游戲是什么的界定上無法取得有效的共識[2]。盡管如此,在電子競技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何為電子競技[3]。電子競技最早起源于美國,其英文原文為“Electronic Sports”。從英文原文來看電子競技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為“electronic”,也就是電子的、電子設備的,從這一層面可以看出電子競技的載體是電子設備。第二層面為“sports”,也就是競技,從這一層面可以看出電子競技的本質是對抗、比賽。這也就引申出了電子競技的定義:電子競技運動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4]。從電子競技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有3個特征:首先,“電子”指的是電子設備,是指這項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簡單來說,電子競技當中的電子設備和賽車運動中的車在兩項運動中起著相同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器材;其次,“競技”則表現出了這項運動的核心內容,也就是在一定規范和規則下進行對抗;最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則表現出了這項運動的主體,通過電子競技運動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與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并培養團隊精神。由此看出,電子競技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從社會發展方面看,電子競技對于人們的滿足感是有作用的,而且一定程度上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助力。從本質特征方面看,電子競技應該是一種文化觀;從呈現形態方面看,電子競技已經逐漸走進學校體育的視野,并有爆發式發展的勢頭。
體育是游戲的制度化凝結,包括規則的標準化、訓練的正式化、專業知識的傳承性、專業人員和組織機構的出現[5]。電子競技的歸屬雖然在學術圈中仍存在爭議,但由于其高水平的競技性和龐大的幕后組織的存在,電子競技的相關專業在近年來開始在我國開展。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是我國教育部于2016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補增的專業。首先要明確的是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并不是為了培養職業電競選手而設立的專業,而是為了培養專業的電子競技管理、策劃及傳媒方面的人才而設立的專業。也就是說,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更加注重培養的是“幕后”人才。目前,我國電子競技行業人才缺口十分巨大。2019年由騰訊電競、超競教育和《電子競技》雜志共同攜手完成的《2019年度中國電競人才發展報告》中顯示,我國電子競技行業的人才缺口在2019年年底將達到33.15萬人,且有47.76%的電競從業者認為電競行業目前最缺乏經營管理類人才[6]。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高校開展電子競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高校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則是順應我國當代的社會需求。電子競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就我國電子競技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校開展電子競技教育依舊無法滿足我國電子競技行業的人才需求,但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培養電競行業人才的道路步入正軌。
我國最早開設電競相關課程的本科院校是西安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2010年以“電子競技”為名稱開設專項課程,課程開放對象為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西安體育學院把電子競技作為一種體育運動來培養專業人才,其課程安排涉及媒體、市場、技術等諸多學科,共培養3屆學生,后因課程調整該專項暫停。我國第一個開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的高校是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錫林郭勒職業學院于2016年8月宣布開設該專業(中職),其招生對象的年齡限定為18歲以下。2016年9月初,我國首個與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相關的政策出臺,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在“體育類”中新增“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7]。在此政策下,國內高校開始紛紛設立電子競技專業。2017年,國內共有18所院校開設電子競技相關專業。由于這是國內首次開設電子競技專業,各院校計劃招收的人數并不多,實際招生不足1000人。2019年6月27日,山東體育學院、邦尼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簽署了三方合作備忘錄,共同打造山東體育學院——藍海領航國際電子競技學院,計劃在2019年面向山東地區招收50名理科學生[8]。這也是我國首次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的本科專業。
電子競技在我國開展的如火如荼,其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但其電子游戲的表現形式依舊讓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項應當給予鼓勵和宣傳的競技運動。雖然國家體育總局早在2003年就正式批準電子競技為正式體育項目,但電子競技的歸屬問題直到如今都爭論不休。如今電子競技的相關從業人員已被我國認定為正式職業,開設電子競技專業的高校也越來越多,高校的教育者應當重視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通過高等教育讓人民群眾在了解電子競技優缺點的基礎上正確認識電子競技。目前我國電子競技專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教師數量及質量問題;(2)學生數量問題;(3)學生培養方向問題。
現階段進行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教師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的相關人員。這類人員從事電子競技行業多年,對電子競技行業有著深刻的認識,其相關經驗也十分豐富,但大多是退役后的職業選手,呈年輕化特點,而且沒有經過管理學的專業培訓[9],所以這類人員愿意進入高校進行教學的人數較少。并且由于高校電子競技教育需要長期系統地教授學生電子競技行業的相關知識,而這類人員對比普通高校教師來說教學技能及方法相對欠缺,比起教學更像是就職培訓,故而導致教師質量有所下降。第二類是相關學科的普通高校教師。電子競技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學科,其相關學科包括信息技術學、經濟學、體育學、心理學等學科,高校電子競技教育教學任務的執行也由這些相關學科的教師負責。這類人員從事高校教育多年,具有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技能,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這類人員普遍對電子競技的認識和理解不夠透徹。這就直接導致這類人員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把專業知識和電子競技充分地結合起來,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電子競技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電子競技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更會影響電子競技人才的質量。這對我國電子競技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由于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培養電子競技人才體系尚不健全,加之教師數量不足等原因,各大院校對招生人數和質量進行了嚴格把控,直接導致招生人數較少的問題出現。2017年,我國開設電子競技專業的高校整體招生計劃不足1000人,其招生對象均為高中應屆畢業生,即便如此仍然有些高校沒有達到計劃招收人數。筆者認為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的輿論導向。雖然應屆高考生大多都是法定成年人,但其心智并不成熟,大多數家長會受社會輿論導向的影響擔心學生考入電子競技專業后以此為正當理由打游戲,最后學無所成。如今我國正極大力度推進電子競技的發展,電子競技行業的人才缺口巨大,雖說電子競技專業的學生人數過少并不會對我國電子競技的發展速度帶來過大的影響,但對我國電子競技發展的深度和質量會造成較大影響。
在高校電子競技教育中,學生的培養方向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培養方向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畢業去向。現階段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主要培養方向為賽事組織運營、俱樂部管理、教練、裁判、解說等方向,其大方向確實沒有問題,但深入探討就會發現電競相關行業的種類數不勝數,而且由于其行業種類的特殊性導致多數從業人員無法身兼數職。也就是說,許多院校打著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旗號招生實際上是幾乎無法完成的。換句話說,目前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學生培養方向是不明確的,這從各大院校電子競技專業開設的課程中也可以看出來。曾有學者對已開設電子競技專業的11所院校設立的課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9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數據分析方面的課程。8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賽事方面的課程。7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裁判課程。6所院校開設了俱樂部運營與管理和電子競技運動員方面的課程。5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教練課程。2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解說方面的課程。1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主播課程。涵蓋面廣,基本符合行業的人力資源情況,但是開設比例不協調的現象比較嚴重。并且在已開設的電子競技專業課程名稱中,出現指代不夠明確的現象[10]。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學生培養方向不明確,導致教學內容涵蓋過于廣泛,進而使得學生無法深入學習該專業知識,最后導致梧鼠五技的情況出現。
我國電子競技專業的師資匱乏問題會直接影響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發展,雖然目前已有院校聘請國外優秀電競專業的教師任教,但這只是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電子競技專業教師缺乏的問題。培養我國自己的電子競技專業教師是加速我國高校電子競技專業發展的基礎。培養我國自己的電子競技專業教師的方法主要有3種。第一種是讓有意向當高校教師的電子競技從業人員接受有關高校教學的培訓,這樣可以提高這些人員的教學技能,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第二種是讓相關學科的高校教師接受有關電子競技方面的培訓。各高校可以與我國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合作,讓相關專業的高校教師進入俱樂部中學習有關電子競技方面的知識,并與相關從業人員交流,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第三種是將相關人員送至國外優秀的電子競技專業高校深造。培養我國自己的電子競技專業教師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堅持這條道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國高校電子競技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還沒有成型,這方面極大地限制了我國高校電子競技專業的招生人數,同樣也影響了我國電子競技發展的深度。關于電子競技的人才培養體系,相對國內來說國外的電子競技人才培養體育已經十分成熟,比如說美國的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韓國中央大學,我國可以借鑒他們的人才培養體系。由于我國電子競技發展的特殊性,我國不能直接套用國外相對成熟的電子競技人才培養體系,而是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一種適合我國電子競技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后,我國高校電子競技教育就可以結束摸索階段,從而使我國的電子競技發展質量得以提高。
由于我國現階段高校電子競技教育的培養方向不明確,其培養的畢業學生質量必定會受到影響。為了保證從電子競技專業畢業的學生能夠順利地融入到電子競技行業當中,明確培養方向是必須的。各高校可依據學校自身條件來設立辦學特色,明確各校的重點培養方向。各大院校可以依據自身的培養方向來調整課程的比重,讓該校的學生可以把相關的知識技能學精。同時,各大院校還可以在與重點培養方向不沖突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人才。
我國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但依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電子競技作為現代科技與競技結合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體育的一種發展趨勢[11],所以電子競技的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更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目前,我國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與我國高校電子競技專業的發展是不成比例的,高校電子競技教育作為影響我國電子競技行業發展的重要角因素必須得以發展。我國應該在電子競技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加大精力發展高校電子競技教育,以此來提高電子競技的社會認可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電子競技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不走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