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哈爾濱體育學院
體操已發展數百年之久,無論從教學內容上還是應用于實踐上,其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屹立于體育之林。在歷史的沉淀中,體操以其特有的運活動方式、方法技巧,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一代又一代人體操人積蓄寶貴財富,縱觀我國體育史可以說體操是功不可沒的。但我國學校體操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是以競技體操為主。體操教學發展長期以來幾乎沒有太大改變,沿用老的模式已成為各學校之間的思維定式,難以撼動。國家制定的專業教材以及學校教學大綱的內容陳舊,至今沒有太大的更新,以至于不太符合實際的教學,照本宣科,可落地操作性不高,這亦是不合理的,以前訓練內容也有好的一方面,可以出成績,但畢竟缺少新的、符合現在學校社會需要的東西,與現如今社會、市場的需求脫節程度很大。所以本文在整理原有內容的基礎上,不能脫離體操的核心本質,努力拓展出新的內容,而且能與現實聯系,為實際需求服務。
通過知網了解到關于我國學校體操教學現狀的相關資料并通過訪談各階段專業學科教師,總結發現了現如今我國體操教學的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頂層設計不夠充足,教材設施不完善,缺乏專業體操教師資源,教學過程中方法手段單一死板,不能夠徹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運用嚴重脫節,導致學生對現代體操的陌生,不能夠正確認識與學習體操項目;強調運動技術與技能的掌握,使得學生學習難度增加,部分學生覺得體操難體操危險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
當前我們體育院校體操課程教學大綱、頂層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等具有指導性文件并無更新,導致現在教學理論與科研工作同學生學習技能運用相脫節。現階段形成了我國體操教學沿襲傳統的競技體操教學訓練模式,出現了片面強調技術的高規格和動作技能的完善等教學弊端,忽視體操基本功能與學生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而我們高校體操普修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學習難度較大但總學時學時逐漸縮量減少,造成了學生對體操的一知半解,在技能以及能力培養諸方面都欠缺的尷尬境地。
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下編制的教材較為陳舊、重復、單一,根本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求,從文獻資料來看自建國以來,我國關于體操通用教材的編寫背景、編寫人員、章節、構架、內容囊括、獨有特點及其更新換代的具體情況,反映了其獨有特征和教學理論開展情況,以此會發現架構及內容設置科學性、理論性、系統性和層次性有待完善,并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好教材的更新換代工作。課程教材建設逐步完善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推動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體育院校體操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體操教學改革中,首先在頂層教學大綱指導下,體育教師需要從改變現有教學內容入手,基本體操練習比重應適度增加,為今后體操人基本素質做充足準備。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內容不受教學場地的限制例如徒手操,輕器械體操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做好基本準備活動,避免了教學內容相對單一,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體操教學內容。教師必須結合社會的發展,以保證教學信息能與時俱進,培養新時代的年輕人,將時代性與創新性理解傳承下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教學內容設置的科學性與發展性,為調動學生對體操運動的興趣,為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增強體操教學內容的娛樂性、趣味性與靈活性,比如通過學生自主性練習與合作性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共同能力發展,促進學生階段各種能力的發散式發展。
在我國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教師必須將其理念理論放到首要位置,把握好教學的雙邊作用,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有效結合,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發展成為獨立的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重道德培養與啟發式思維,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讓所有學生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清晰理解現階段個人在體操運動中的優點與不足。教學中教師應落實“因材施教”戰略,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快樂學習汲取知識,還能夠發展自身其他方向潛力,進而完成華麗逆轉。
現代體操要進行多元化發展,學生自身必須具有較強競爭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形體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代體操教學的又一重要目標。體操項目本身就是美的藝術,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身體姿態練習、形體訓練,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基本活動能力,還使學生的動作更加的機敏、靈活,進而體型健碩,表演張力拉滿,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對藝術鑒賞水平,培養大眾審美能力,使學生全方面協調發展。
體操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但教師的角色不僅局限于課程的教授和組織,同時也是參與人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在過程中善于發現并挖掘學生深層次潛力,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在組織形式方面做略微調整,勇于打破較為陳舊的教學方法,積極尋求更高效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徹底激發他們體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資力量是對教學的質量甚至體操今后的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教學評價考核是對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總結與反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整個教學過程中評價體系起著導向作用,極大地影響著教師以后教學內容。因此,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
1.學校可開設相應專修科選修課,同時建立起學校體操俱樂部,在校園內部引入更多普通學生加入俱樂部,提升體操練習人員基數,同時必須培養起自身較有素質的有能力的教師領導隊伍,培養學生主干力量為俱樂部的負責人,在教練員正確引導下練習者相互激發,同時在校園以及社區內都可以加強對體操項目的宣傳力度,宣傳體操練習科學意義,提高普通大眾對體操的認知度,讓更多的愛好者參與到體操運動中來。
2.利用國家體操教研室下發的體操新教材、新制度、新內容、新標準,并且結合現有教師實際,充分了解學生愛好與特點,結合學生各層次特定情況、深度解讀教學大綱積極體操創新新理念,并制定出學生喜歡并且可以讓體操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可以讓學生對體操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
3.加強體操的大眾化普及發展,解放單純的學校教育,融合現有社區體育戶外體操活動內容成分,淡化競技性內容,讓體操教學內容適合練習者現有階段,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即便以后崗位后的生活也同樣適用,讓體操練習伴隨學生終身且最有效最體育鍛煉的項目之一。
4.理清體操新思路。教師須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現階段的教學特點,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仔細研磨加工教學內將枯燥單一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使教師引導學生在快樂中成功,在成功中渴望學習,二者相輔相成以達到樂學目的。其次是要體現教育的雙邊性。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存在雙向信息交流,保證高效溝通交流可以在快樂鍛煉中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技能和高尚思想教育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影響意義深遠。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國家大方針的指引下,現在體操教學需要從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繼而進行豐富,迎合新時代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生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藝術的能力,努力讓學生更加全方面發展。因此,現代體育都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落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國家意志下加強教材設施的完善,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改變教學側重點,適度增加自身形體以及鑒賞藝術能力方法,構建起多元課評體系,增強體質的同時傳承并發展體操精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現代體育多元化發展的校園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