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雪 河北省張家口蔚縣西合營中學
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其可以有效的喚起人的音樂感覺,提升人的藝術修養,在我國音樂欣賞的歷史悠久,通過有效的音樂欣賞可以陶冶個體的情操,感受到不同音樂的美,其對于個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中包含有多種多樣的情感,比如說悲喜、親情與愛情等等,不同情感在音樂中的表現形式存在有明顯的差異,音樂欣賞過程中也將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學生掌握音樂欣賞的技巧與方法將會受用一生。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的開展相關教學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切實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那么首當其沖就是要提升高中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所涵蓋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古今中外,不一而足,其對于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與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一名音樂教師來說,其必須要積極的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其不僅要吃透教材,明確教材的教學任務重點,與此同時,對于器樂、聲樂以及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識都應當有所涉獵。學校要結合當前教學發展需要,定期組織各類教學培訓,借助培訓活動使得教師的能力與水平更好的提升,而對于教師自身來說,在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期間也不能有所松懈,要積極的學習新知識,提升自我的技能與素養,保證各項教學工作更好的實施。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的主觀感受至關重要,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實際上與音樂理論之間存在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如果說學生對于音樂理論的了解過于片面,那么就將會導致其音樂感受處于比較粗淺的狀態,這樣對于教學工作實施實際上是極為不利的。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單純的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充分揭示音樂的基本理論: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將音樂理論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的講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的豐富自身音樂理論知識,要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優化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學會欣賞音樂。
音樂欣賞看似與學生所學習的其他科目聯系并不是十分的緊密,但實際上任何事情都并非孤立存在的。實際上音樂欣賞教學與語文、英語、歷史等學科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如在語文教材中一些優秀的古詩詞,譜曲之后也可以轉變成為一首優美動人的歌曲,而在歷史這一學科中則可能會設計到音樂欣賞發展歷史的講解。在教學中結合音樂欣賞的特點,靈活的將其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既可以調動學生音樂欣賞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的發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展現音樂的多元性與廣泛性,這樣也可以有效的優化教育教學質量,使得教學得以更好的延伸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認知也產生了全新的變化,對于學生來說,其在學習知識時早已經不滿足于教師只是單一的應用同一種方法,而是希望應用多種類型的方法學習和探索知識,希望能夠在課堂上聽到不同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當學會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靈活應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手段,比如說,在音樂欣賞時應用多媒體技術講解樂理方面的知識。再比如說,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嘗試將實際生活內容融入課堂之上,將其與音樂知識結合在一起或者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引入到課堂上,使得教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對于學生來說,其知識儲備有限,其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缺乏自身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可能會產生錯誤的認知。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實施期間,就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針對不同的音樂素材以及內容,可以應用不同的方式切入內容。比如說,作者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等均可能會對作品產生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多方法的對作品進行分析,感受作品蘊藏的獨特情感。
總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自我情操。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該項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否則,一切都將會淪為空談,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