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進 福建省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多為基礎動作的講解,組織重復性的訓練,其過程呈現扁平化,學生很難提高籃球運動興趣,籃球運動水平也沒有長效的增長。隨著教育改革的開展,學生成為教學主體,籃球教學中要落實生本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的身體成長規律,興趣喜好創新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生本理念是新課標提出的全新教育思想,以學生為教學本體,強調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要以學生為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目前的生本理念包含教學形式和教學目標,形式上要突出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喜好、自主發展,目標上以文化知識與素養發展進行結合[1]。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生本理念的核心內容呈現多樣化,不再局限在知識的傳遞,而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引領知識文化、道德品質、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實踐性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和引領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綜合素質。
小學生喜歡體育課程,愿意在室外進行活動,但是對于籃球項目教學來說,學生的運動興趣不統一,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學生不愿意學習籃球,不能主動地參加籃球運動訓練。這種興趣不統一的情況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如果簡單地開展統一化教學,會降低教學效果,影響體育運動的喜好。
小學生的身體發育不同,在運動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導致籃球學習和運動呈現出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籃球的投籃、運球、傳接球,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掌握籃球運動技術。能力差異的問題會造成學習和運動中存在不同的進度,要保證教學效果需要從學情出發做指導,以此來保證籃球教學的效果。
小學生在籃球教學的學習中呈現技術動作掌握較為生硬的情況,有一定的理論性認識,但是缺乏實踐性的能力[2]。籃球是體育教學的難點,現在的小學生運動興趣和身體素質都不足,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專業指導,建立科學訓練方法,以此提高籃球動作教學的效果,保證小學生掌握籃球技能,身體綜合素質和籃球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成長。
小學生在籃球教學中存在缺少運動信心的情況,主觀認為自己無法成為籃球運動員,自身不適合進行籃球運動,在心理上就失去了籃球學習和運動的動力。當失去了籃球運動的信心,學習中就會較為消極,不重視籃球運動,極大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鑒于此,在籃球教學中不僅要做技術講解,也要開展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樹立籃球運動成長的信心,提高運動練習的主動性。
生本理念的教學方法改進要從學情出發,所以小學體育籃球教學要針對性地做改進與創新,將信息化教學、分層教學法、體能訓練法、生活化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在其中能夠有良好的發展,養成體育核心素養。
在信息社會背景下,信息化教法已經成為最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工具、形式上越來越豐富,能夠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小學籃球教學中的信息化教法要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為導向,在籃球理論教學中做多元化的應用,拓展教學內容,精彩展示籃球運動和知識,并且創新教學方式,開展精準指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促進籃球興趣的養成。
小學生在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中較為消極,不愿意做規則和動作的了解,喜歡籃球場上的運動。但是理論是籃球項目教學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籃球運動成長的必要內容[3]。所以,教師要增加籃球理論教學的精彩程度,利用互聯網搜集理論知識的視頻內容,在課堂中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展示籃球運動的“美”,并以此為資源引領籃球規則和技術動作等內容的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也能在認知角度培養籃球興趣。
體育課程注重實踐,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籃球教學方法中要讓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認知下的實踐性運動,以此增加籃球運動鍛煉的時間。教師要利用信息社會,創設翻轉課堂的籃球教學模式,以微課和視頻指導課前的自主性學習理解,保證投籃、運球等動作的認識,之后在課堂中設置實踐練習,突出體育運動的實踐性,組織學生之間交流和分享,完善籃球技術的學習,形成技術動作的內化吸收。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籃球動作教學開展精準指導,將拍球、運球、傳球等動作進行分解,以微課的方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去觀看學習,進行自我糾正和完善,可以提高籃球動作教學的效果。
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籃球教學法中分層能夠讓教學與學習結合,推動自主性的成長。但是,傳統的分層教法開展較為單一,教師針對興趣和能力分層之后,教學開展還是以扁平化的講解和訓練為主,對學生進行了分層,卻沒有分層下的指導與練習,影響籃球教學的效果。對于此,從小學生的年齡出發,分層教學需要創新形式與內容,建立趣味活動,以此來保證學生在籃球運動學習中的成長。首先,教學中開展分層異步,針對每個層次中學生的特點設置運動訓練的內容,開展精準指導,讓籃球學習與運動能夠有綜合性的成長與發展。比如在運球教學中,能力強的學生指導運球變向、雙手運球等,能力一般的學生指導運球行走、跑動等,能力差的學生指導運球不掉球,掌握拍球節奏等。這樣的教學形式對學生的不同情況作出了精準指導,滿足了自主性的成長,可以提高籃球教學的效果[4]。其次,分層教學中要建立小組交流,體現籃球的團隊性和競爭性,讓同層次的學生之間能夠競爭,增加籃球運動的趣味性。在過程中需要明確規則,開展趣味的活動形式,改變簡單重復訓練的方式,以運動對比來增強學習意識。比如針對能力差層次,教學中就組織拍球數量比賽,在比賽中挑戰自身的極限,提高運動鍛煉的效果,增加運動的主動性。分層教法的改進能夠讓存在差異的學生有自主性的成長,落實了因材施教的生本理念,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籃球學習和運動當中,喜歡籃球這項體育運動。
小學生的身體處于發育過程中,身體較為脆弱,所以在籃球教學法的改進中要重視體能訓練的開展效果,將體能訓練與籃球教學結合,提高鍛煉身體素質的效果,為籃球興趣發展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礎。籃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得到了發展,教師極為重視籃球鍛煉學生體能的效果[5]。但是,當前體能訓練法存在一些不足,內容和形式較為枯燥,雖然有較好的鍛煉體質效果,可學生的參與性差,影響了籃球教學培養體育素質的效果。對于此,教法改進中要做專業性、趣味性、預防運動損傷的落實,使學生能夠在體能訓練有身體素質和籃球運動能力的成長,獲得愉悅的身心感受,養成健康的體魄。
專業性的優化需要從小學生的身體成長發育規律出發做內容調整,建立適合年齡的體能訓練方法,并且結合籃球項目,讓體能訓練可以與籃球訓練結合。比如組織運球跑、傳接球的快速移動等,以專業性的訓練提高訓練效果。趣味性優化要創設籃球游戲,將體能訓練轉為籃球游戲內容,以游戲代替枯燥的訓練,促進籃球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比如針對上肢力量的體能訓練中,設計定點投籃游戲,在籃球半場中設置多個點,比一比誰投得最準。游戲中學生之間的競爭推動了訓練參與,而形式上鍛煉了籃球投籃技術。體能訓練法的趣味改進過程中,要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合理調整運動量與強度,基于分層教學法的學情做科學調整,逐步增加運動量,建立運動訓練的準備活動,以此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保障體能訓練法的趣味活動可以有序開展。
小學生處于建立思想觀念的關鍵時期,在籃球教學中要開展生活化教學,讓課堂與生活銜接,培養籃球運動習慣,促進運動健康意識的成長。而在傳統的生活化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有生活中籃球運動的要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想法與生活環境,造成生活教學的開展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此,在改進策略上要落實陽光體育,從小學生的思想認知特點出發創設校園籃球比賽,建立簡約訓練內容,開展運動評價鼓勵,讓學生受到生活環境的熏陶,喜歡上籃球運動,能夠在生活中自主進行籃球運動鍛煉,建立籃球學習的信心。
生活化教法中的校園比賽是在校園中營造籃球運動的環境,當學生參賽和觀賽中能夠獲得精彩的體會,建立籃球運動的興趣喜好,從而愿意去做學習和運動鍛煉。簡約訓練內容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做籃球運動[6]。比如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彌補生活中籃球場地少的問題。評價鼓勵則是針對學生的籃球運動實時情況、成長情況做鼓勵,表揚積極的行為、不放棄的精神、團隊的協作、能力的成長進步,以此來營造陽光體育氛圍,促進學生的綜合性成長與發展。
總而言之,體育籃球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愉悅的感受,獲得籃球技能的成長,建立籃球運動興趣,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在改進教法的過程中主要針對當前小學體育的主要教法,拓展信息化教學形式,豐富分層教法內容,優化體能訓練法方式,完善生活教法活動,讓學生在教法中感受和認識籃球運動,喜歡籃球,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培養終身籃球運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