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城市學院實驗幼兒園
圖畫書作為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教育載體,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而區域游戲可以使幼兒在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繪畫等方面發揮出特長,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師在尊重幼兒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把閱讀與游戲結合起來,可為幼兒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從而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借助圖畫書教學內容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游戲活動,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價值所在。首先,在圖畫書教學結束后,教師應投放與圖畫書內容相一致、幼兒興趣點相一致的材料;其次,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再對材料進行調整。如在開展圖畫書《蚯蚓的日記》時,幼兒對小蚯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甚是感興趣,所以在科學區中教師可提供真實的蚯蚓、視頻、圖片等游戲材料,激發幼兒濃厚的游戲興趣;最后,根據近階段幼兒的活動情況和幼兒的意見改變以往游戲區中相對固定的玩具和材料,從而改變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沒事做或者干擾別人游戲的現象。圖畫書的魅力不僅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更體現在區域游戲中。
幼兒園區域主要包括閱讀區、科學區、美工區、建構區、益智區、表演區等,借助圖畫書內容豐富區域游戲材料更能突顯圖畫書的教育價值和與區域活動創設的有機聯系。
1.小班幼兒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可多投放一些低結構材料,讓幼兒通過看看、說說、做做、畫畫、演演等活動獲得快樂。如我在小班共讀圖畫書《月亮的味道》時發現,其畫面和色彩對幼兒吸引力極大。因此,在區域游戲表演區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相關圖片、頭飾、服裝等,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表演圖畫書中的內容,從而加深對圖畫書故事內容的理解。
2.中班幼兒在閱讀圖畫書時雖然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但還不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形成對故事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區域活動的互動閱讀提高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能力。如在圖畫書《換媽媽》中運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小老鼠與媽媽們的畫面,在共讀時發現幼兒能結合自己生活經驗說出對圖畫書的理解。此外在區域游戲中,教師還可以在科學區中投放吸鐵石、曲別針、自制背景畫框等,使幼兒操作更直觀、更形象,以便幼兒理解磁鐵的作用,同時也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大班幼兒會較有序、仔細地觀察畫面,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和內容,但推理能力有待發展,對閱讀內容發展進行假設和猜想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教師應該選擇富有創意的圖畫書,在區域中開展創編故事、自制圖書、自編自演等創意式的整合活動。如,在開展圖畫書《蛋糕哪兒去了》活動中,由于是無字圖畫書,幼兒尤為感興趣,再加上幼兒利用教師投放的動物指偶、自制的動物頭飾,還有他們在美工活動中創作出的森林背景圖等,自主地將閱讀活動和表演活動結合,以“蛋糕哪兒去了之快樂的一天”作為游戲的引題,通過假設、聯想續編出了充滿童趣的故事情節,遠遠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講解得更快、更直觀。
圖畫書教學與區域游戲活動的整合,離不開教師在區域游戲中的指導過程,教師要結合圖畫書內容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使用指導語。如,小班要突出語言的直觀性、趣味性。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語言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如在開展圖畫書《沒關系呀》時,教師可以用一些圖畫書中的語言“沒關系呀,你可以再試一次”“沒關系呀,我們可以一起合作游戲”等,一方面加深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兒完整表達的意識。中班幼兒則可以采取啟發誘導的語言,如在閱讀圖畫書《螞蟻和西瓜》后,教師就可以用圖畫書中的一些經典畫面來引導和鼓勵他們團結合作開展游戲活動;還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對于大班幼兒,在區域游戲過程中應趨于理性的指導,因為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一定的經驗,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如在班級共讀《不得了的野餐》時,幼兒對無字圖畫書很感興趣。這本書像一本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幼兒在閱讀區看得很專注,觀察得很仔細。對于書中每個動物的表情、動作均能細致入微地觀察,還能根據故事變化的情節進行分析判斷。